旧城改造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意义研究

发表时间:2021/2/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   作者:段克臻
[导读] 摘要:旧城中蕴含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记忆,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它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精髓。
        韶关市城乡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  512000
        摘要:旧城中蕴含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记忆,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它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精髓。目前构建生态文明成为我国国策之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很大注意力,城市旧城改造规划应该结合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在建设过程中为了追求城市短期内的经济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因此,在对旧城进行改造的过程中,相关的单位应当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本文主要讨论旧城改造的规划与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城市规划;旧城改造;旧城规划
        一、旧城改造的重要意义
        进行城市旧城改造与规划设计,可以有效的改善城市的基本面貌,使城市焕然一新。在现今很多城市都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进行旧城改造还可以有效的解决人口增长和经济持续发展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同时还可以解决在城市扩大规模的过程中,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问题。进行旧城改造实际上是为了改善人民的工作生活环境,符合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后的需求。所以说,旧城改造是非常重要的。
        旧城改造不仅可以改变城市一些区域落后的精神面貌,而且还可以改变人们对旧城区固有的观念和印象。对旧城区实行改造,可以将旧城区的经济发展活力充分释放,也可以使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使城市的总体经济发展变得更加平稳健康,也可以改善城市内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局面。对于现在的城市发展来说,很多城市的发展中心进行了大量的转移,在这种情况下,新建城区难以承载这些项目的发展和规划,需要对旧城区进行改造,以承接这些产业项目的转移。
        二、旧城改造的实质性
        2.1旧城自身发展不平衡
        旧城自身发展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发展滞后和发展过度两方面。过去,城市因科学技术落后,在具体规划过程中,更加注重住宅分布,想尽办法让更多的人住进来,严重阻碍了旧城改造的步伐,而现今,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科学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以前的旧城已经跟不上城市发展的脚步。
        2.2经济下滑严重
        现阶段,旧城老化衰退的现象十分严峻,不仅表现为功能性没落、物质性衰败,而且还表现为结构性衰退。
        2.3经济发展止步不前
        由于旧城本身发展出现了失衡,而且老化程度越来越严重,从而影响到旧城经济发展。不仅加深了贫困,而且失去了很多就业岗位,失业人群司空见惯。
        2.4旧城文化传统被摧毁
        旧城的发展之所以缓慢不前,与当地相关政府部门是非常有关联的,一些建设单位不考虑实际就开始急切的对旧城区进行一系列的改造工作,然而并没有根据当地实际的城区情况来开展改善工作,而是生搬硬套的比较系统化的去改造城区原有的特色风貌,这也导致很多旧城居民的迁移,不仅破坏了城市本身的特色文化,也在一些方面加速了人口的流失情况。
        三、城市规划下的旧城改造的主要原则
        城市规划下的旧城改造并不是完全依据群众利益、投资商利益等因素制定改造计划,而是需要坚持以下原则,以保证旧城改造工作合理、有序的进行:第一,实施有效控制措施,旧城改造需要保护旧城区的整体性,保证其历史价值、风貌人文特点的完成性,而这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落实改造计划,避免对旧城区的历史文化等造成破坏;第二,坚持生态环境与旧城改造同步进行旧城的改造离不开生态环境的配合进行。城市旧城改造规划设计时,要全面考虑功能、生态、形象等诸多要素,综合现实条件,对各方面进行相互协作、相互补充、合理应用。比如在某城市的旧城改造中,通过对该城的街道绿化工程进行精心打造,并新建人工湖和公园,使得整个旧城面貌焕然一新。旧城改造与生态环境相互搭配,有效地改善了旧城环境。由此可知,城市整体形象也很重要,城市旧城改造规划不仅兼顾多种功能,其也有很重要的是美化城市形象功能。通过逐步整治老城区,全面改善老城区环境,完善城市形象;第三,采取合理的旧城改造原则。

在旧城改造工作中,需要保留并维修一些虽然质量不佳,但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同时,也需要对质量较好,但与传统特色不协调的一些建筑进行合理的保留,既保证旧城特点得以保留,又避免旧城改造过多的浪费资源。此外,需要坚持全面改善的原则,旧城改造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逐渐改善旧城的交通情况、建筑安全性等,进而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并保证合理使用城市土地,促进城市在“旧城改造”的环境中发展。
        四、城市旧城改造与规划设计措施
        4.1突出旧城的文化特色
        文化特色和城市空间结构的逐渐形成有着直接联系。文化特色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艺术表达方式得以体现,从而提升文化层次,加深文化内涵。旧城改造过程中,需要注意重点场所特征以及功能的把控,可运用概念化设计理念开展建筑设计工作,这也是当前旧城改造常见方法。所以,对于建筑物主体来说需要优先考虑场所,并且充分借鉴城市历史发展和城市建设经验,建设适应于社区各层次的功能需求,开展人性化设计工作,并注重步行通道建设,广泛调查和听取人们的意见,延长场所的使用寿命,在缩小场所占地面积的同时也要保证舒适性和美观性。
        4.2城市设计引导与控制
        城市设计需要加强引导以及控制功能建设,保证城市规划项目的顺利开展。紧密结合当前城市发展现状,对旧城历史发展变迁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基于当前的规划目的制订具有针对性的规划改造方案。一方面,保证规划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规划设计中需要对现有土地资源以及绿化空地进行改造利用,为保证其使用效果,需要控制土地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途径,且不能出现过度开发问题。土地强度指标控制也是实施管控的重要内容,该指标具体包括容积率、建筑物高度以及绿地率等,这些因素的协调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持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平衡关系的关键。例如,基于相同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条件下,需要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营造差异化的区域城市环境。另外一方面,当前城市开发多采用招商引资形式,但是因为开发商较为注重经济效益,开发建设中缺乏了对社会环境效益以及公众环境效益的考量,因此,城市设计需要具有统筹规划理念,加强对城市空间环境发展的引导与控制。
        4.3城市延续性设计
        城市的延续性设计需要各级人士的共同参与,其中主要有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工程师和城市居民。城市设计不仅仅是阶段性的城市规划工作,其需要贯穿于城市发展过程的始末,保证其连续性,只有这样才能协调城市设计与规划工作,鼓励其积极参与至城市发展建设中。如此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需要先进行区域性的局部设计,而整体城市设计需要具有整体性和宏观性。将城市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注重区域、片区、街道的合理处理,尤其是旧城改造,一般建筑和人口密度较大,街道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为此在进行设计工作之前,需先调查以往建设内容,再进行功能性规划工作,保证设计方案实施后的持续有效,并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均具有其独有的特色和发展建设内容。
        4.4对旧城道路实施改造
        旧城不仅是历史的积淀,也是大自然的馈赠,它承载并维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血缘关系和连带关系。对旧城道路改造必须建立内部完善的管理体系,保障相关部门能正常行使权力,调节城市发展的各种资源平衡和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推动政府行政职能的改变,创建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使旧城道路改造项目达到上通下达、认真高效的效果。在对旧城道路改造时,要着重对道路路标、人行道、停车位等内容进行综合改造规划,并且在旧城道路上设置合理交叉路口,对道路环境进行合理改造,严格执行旧城道路改造项目法人负责制和终身负责制,取缔不具有合格资质的改造单位,同时加强对旧城道路改造的全程监管,以此保证旧城改造管理的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旧城改造中,建筑的规划设计是其重点关注的对象。旧城改造要使旧城原有的特色得到保留,从时代发展的方面来看,以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依据来进行建筑规划设计,能够使城市的文化特色更加凸显。在这样的城市环境中,更加便于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发展,这也是旧城改造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3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罗广荣.浅析旧城改造居住区的建筑公共空间设计[J].知识经济,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