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第30期   作者:梁秋莲
[导读]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当中往往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梁秋莲
        广西平南县上渡街道上石小学 广西平南 537300
        摘要: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当中往往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再加上语文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十分枯燥、无趣,无法形成轻松、愉悦的良好学习氛围,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构建更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确保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营造策略
引言
        应试教育下的语文课堂封闭、沉闷、呆板,教师是课堂的绝对权威,学生无法全面发展。教育的职能是为每个人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创设新的课堂环境。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大多处于7~13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不易集中、自控能力弱。针对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只有营造轻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才能引导他们走入课堂,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在压抑、沉闷的语文课堂上,小学生通常是思维不活跃的,昏昏欲睡,不愿意回答教师的问题,师生互动几乎为零,甚至有的小学生对语文课感到厌烦,在课堂上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积极的课堂氛围可以改变这种现象,语文教师通过乐观、激昂的语言刺激小学生的心灵,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学习兴趣高涨,能够积极参与语文教师提出的互动问题,不懂的地方及时举手提问,学生的语文成绩得到突飞猛进的增长。
        (二)有助于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创新呼吁新型的课堂组织形式。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积极的课堂氛围的营造,来实现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使学生与教师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互动、交流,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探究意识及互动意识都得到增强,实现课堂组织形式及新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完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策略
        (一)利用科学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课堂导入环节是积极的课堂氛围的核心因素,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实践,从而忽略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浓烈求知欲的有效措施。伴随“情境”波动,满足学生情感体验,基于探索兴趣为基础,自主探索教学内容,剔除枯燥转为兴趣,加强学生语文认知能力,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导入,为学生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视频,丰富的画面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领略了我国南海风景的优美画面,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进而在学生对文章背景有了一定的认知后,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通过导入的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促使课堂保持良好的氛围。
        (二)运用精练、幽默的课堂语言,构建积极的课堂氛围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语文学科学习内容的重要体现形式,是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感情、交换思想的渠道,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在语文学科中,教学语言的精练运用是教师良好素质的具体表现。教师要运用好这种技能,力求用词准确、用语严谨、用句合理,从而影响和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缜密的语文逻辑思维。语文教师还要注重语言的诙谐、幽默,活跃课堂气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语言的幽默并不是讲故事、说笑话,而是通过深入学习教材内容,找到教材中的趣味素材,并加上教师独有的幽默语言,让学生更形象、生动地了解文章,领悟文章蕴含的思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师生关系,保障课堂氛围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氛围,如果师生不和谐,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出现冷场、混乱等问题,严重阻碍教学进展,不利于小学生的个性成长和能力增长。如果师生关系好,学生和教师没有隔阂,课堂上积极互动,教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一定会收获到较好的课堂氛围。在优化师生关系上,语文教师要严于解剖自己,全面了解学生,形成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使小学生心悦诚服。教学时要靠过硬的知识感化学生,而不是靠威严震慑学生。
        (四)保持优秀精神面貌,构建积极的课堂氛围
        优秀的精神面貌可以体现课堂氛围的良好性特点,教师在上课前要调整好自己的精神面貌,从思想、态度、着装、语言等方面进行检查,并用自身振奋人心的教学态度来感染学生,使课堂变得有活力和激情。教师通过文字语言、肢体语言、语气语调等的灵活变换,把握课堂节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达到最佳状态。对学生来说,良好的精神面貌需要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师创设的教学氛围中,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从另一方面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使课堂教学氛围达到高潮。这种积极的学习氛围使整个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有序互动,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五)开展合作化的教学,给学生创造表现机会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成长和发展的时期,他们还尚未形成完善的学习思维和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虽然将课堂的时间交给了学生,但是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难以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产生惧怕学习的心理,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合作化的教学,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学习,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不同的学生发挥各自的优点共同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有效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六)开展课堂讨论,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将良好的阅读环境为学生营造出来,然后通过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科学的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其次,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并在师生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当中,引导学生在新课程讲解之前对课文进行自主阅读。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阅读之后,将自己对新课的认识和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经过小组研究讨论,对其他同学的看法和见解进行了解,并在尊重每位学生看法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多提问、多思考的鼓励。比如,在教学时,师生交流讨论“我与邓小平爷爷植树”的画面,分析我和邓小平爷爷的心情和植树感受,然后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就可以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积极的课堂氛围作为外部环境因素的重要表现形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及学习规律,进行和谐、宽松、自由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得到一定的激发,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良好的环境因素。
参考文献
[1]王睿.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J].学周刊,2020(02):51.
[2]曾燕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构建和谐课堂氛围的有效策略[J].课外语文,2019(36):10-11.
[3]高仰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J].中华少年,2019(36):51-52.
[4]徐艳.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氛围的营造策略的研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
[5]杨桂齐.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的课堂氛围的营造策略[J].中华辞赋,2019(06):195-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