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森
身份证号:370102196910223377 贵州建工集团第十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在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的今天,城市中的人口密度也在持续增长,给城市的土地资源造成了紧张的状况。因此,为了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建筑工程发展的速度,必须要加强对框架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促进社会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基于此,本文对框架结构工程的概述、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主要特征以及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1框架结构工程的概述
框架结构工程主要是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工程,其是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框架结构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优势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框架结构空间分隔较为灵活,可以随意布置工程平面;框架结构本身自重又轻、又节省材料,提高企业效益;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可以有效地缩短施工工期;框架结构整体性能强且刚度又高,抗震性能强[1]。
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主要特征
2.1 受力特征
框架结构与传统的建筑物结构相比,框架结构底部结构的位移比较小,能够承受更多的水平力,随着框架弯曲情况的变化,其变形特征也会有所改变。框架结构上部的位移比较大,具有一定的外侧趋势,框架结构的形变会随着剪切方向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能够承受水平力和附加水平力两种。
2.2 抗震特征
施工人员可以根据框架结构的受力特征对其抗震情况进行分析,科学合理的对剪力墙刚度和框架刚度的比例进行设计,最大限度地确保框架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实现提升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能力的目标。在框架结构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明确建筑物的抗震等级。
3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3.1钢筋工程
在框架结构钢筋工程施工中,首先,应充分准备钢筋工程材料,结合工程需要对材料用量予以确认,技术工作人员应整理好不规整材料,并对钢筋进行绑扎,在安全地区进行放置,与此同时,应结合工程规定在梁上放置钢筋材料,做好固定工作,为后续施工顺利开展提供帮助,针对现场材料,可使用油布等材料进行覆盖保护;其次,施工单位应做好焊接施工准备工作,施工人员应保证焊接操作与标准、规定相符,并在正式焊接开始之前完成焊接试验工作,在试验过程中,需要检查钢筋材料质量、焊接情况,及时排除现存焊接问题[3]。;最后,施工單位应做好放样工作、下料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考量焊缝可能出现收缩现象,应保证留有余量合理,与此同时,应考量弯矩作用对施工造成影响,技术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开展收缩量设计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技术人员还应注意材料线性收缩问题,控制施工现场焊接温度。以我国某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大厦工程项目为例,在该工程施工中,钢构件的吊装、连接为关键施工技术要点,在钢构件连接过程中,主要施工技术为高强螺栓连接技术、焊接技术,因为该工程焊接具有较大厚板,对此,施工单位在焊接试验后,选择使用CO2气体保护半焊接与药芯焊丝结合施工技术,通过整体焊接和单根柱对称焊接结合方法,并严管焊接温度,高质量完成了焊接工作。
3.2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对于整体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质量具有直接影响,首先,建筑企业应做好模板设计工作,保证模板成型混凝土工程与施工规定相符;其次,施工单位应对模板拼接拼缝进行检查,防止施工产生漏浆问题,与此同时,还应优化技术方案,保证工程强度、刚度与稳定性,避免出现模板变形问题;再次,施工单位应做好模板安装工作,在安装上层模板时,应对下层模板承受力予以充分考量,确保工程安装质量,尽可能减少下层模板承受力,保证工程安装安全,在安装支架立柱的时候,需要完成垫板铺设工作,并控制安装操作准确性,除此之外,针对地坪等设施,应保证其具有高度光洁性、平整性,防止有裂缝情况产生,在模板安装完成后,需要开展清理养护工作,提升模板工程美观性;最后,应做好模板拆除工作,在拆除的时候,一方面,需要保证工程结构性能合理,另一方面,应对混凝土工程硬化时的气温予以高度关注,保证模板拆除条件成熟,以实现减少工程量、提升经济效益水平、提高模板使用率目标,并避免拆模因此受到不利影响。除此之外,在模板安装过程中,还应做好检查工作,例如,在柱模板安装完成后,就应对模板平整度、对角线以及外形尺寸进行重点检查,在梁模板安装完成后,就应对梁水平线、轴线进行检查复核,在楼板模板安装完成后,就应利用水平仪、塞尺等仪器设备对楼板标高、平整度进行检查,保证问题解决及时[4]。
3.3混凝土工程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首先,施工单位应保证混凝土配比合理,针对水泥材料,应严格管控其用量,避免因浆量不合理让泌水率受到影响,让拌合物流动性性能增加,出现无法粘聚问题,与此同时,施工单位应对水石灰比例进行严格管控,避免因水灰比不佳让工程振捣、灌注受到不利影响,除此之外,还应控制用砂量比重,避免因砂率过大增加砂石表面积,影响混凝土流动性,避免因砂率过小导致砂浆层形成受阻;其次,施工单位应管控混凝土浇筑工作,当前,如混凝土工程石子过多、砂浆过少、搅拌时间短、配比不准确、振捣不密实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为让此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配比,对搅拌操作进行全面监督,另一方面,应控制混凝土搅拌时间,保证工程搅拌均匀,与此同时,还应保竖向结构混凝土浇筑与规定相符,可以先浇筑水泥砂浆,再浇筑混凝土,以避免蜂窝出现;最后,施工单位应管控混凝土养护,在框架结构施工后期,施工单位采用自然养护方法或加热养护方法可以保证整体工程施工质量,前者主要指的是利用薄膜覆盖结合浇水养护方法或采用养生液养护方法,在养护工作中,需要严格控制养护时间,保证养护质量达标,混凝土加热养护主要为热模养护、蒸汽养护,和自然养护相比,加热养护周期相对较短,可以保证工程施工进度,施工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择养护方法,如果发现混凝土强度与规定要求不符,应做好现场管理工作,对人员踩踏行为予以禁止,避免因此产生工程质量问题。
3.4 主体结构模板施工技术要点
在对主体结构进行施工时,需要重视立杆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保证将每一根立柱都打实、打准,进而保证立柱的稳定性。首先需要让立杆能够平稳的立于水平面之上,其次需要对上方建筑模块和建筑结构的支架进行检查,保证上层模板安装的稳定性和正确性,使立柱能够拥有较好的承载性。如果立柱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弯曲或者变形的状况,则代表立柱的承载力较弱,这种现象的出现无法使下层楼板结构进行抽取操作。在进行立杆安装时,还要注意上下层模板之间的支柱位置,两者不能够出现在同一条垂直线上,如果施工出现错误,会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整体施工质量。由此可见,在安装主体模板的过程中,必须要按照正确的标准以及规则进行安装,保证施工流程能够稳定进行。
4 结束语
综上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意识形态的变化,对建筑工程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工程项目是公的过程中,框架结构作为工程施工的主体建筑部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建筑稳定性以及其后续使用的强度。因此,在进行框架结构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把握施工的技术要点,合理运用施工技术,并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应用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施工的质量,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建筑,进而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禹.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探究[J].砖瓦,2020(11):177-178.
[2]沈欢欢,伯冬冬,李艳斌,包维刚.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砖瓦,2020(10):136-137.
[3]董庆.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探讨[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7):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