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在小麦种植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28期   作者:孔光凯
[导读] 在目前实施的农作物种植技术实践中,秸秆还田的重要技术手段已经得到普及与推广。

        孔光凯
        项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河南省项城市    466200
        摘要:在目前实施的农作物种植技术实践中,秸秆还田的重要技术手段已经得到普及与推广。种植技术人员针对小麦种植过程如果能合理利用玉米秸秆还田措施与手段,则非常有益于小麦种植产能得到提高,对于小麦生长必需的土壤有机元素予以适当补充。因此,种植技术人员必须要正确理解与运用玉米秸秆还田处理手段,辅助实现小麦种植综合效益优化的目标。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小麦种植;应用要点

        玉米秸秆还田的技术本质就是通过转化与处理玉米作物秸秆的专业技术手段,有效促进种植土壤肥力增强,对于种植土壤中的基本营养成分元素进行全面的优化与平衡。由此可以判断出,正确运用玉米秸秆的还田处理工艺将会丰富种植土壤内部的有机质元素,保持微生物在种植土壤范围内的活性,并且还能循环利用作物秸秆生态资源。在目前的现状下,农业技术人员针对小麦种植与生长培育过程已经能充分运用玉米秸秆还田的工艺技术手段,展现了秸秆还田技术融入农作物种植实践领域的必要性。
一、在小麦种植中运用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必要性
        首先是全面活化麦田内的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必须要普遍存在于麦田土壤深部,因为有益微生物可以直接作用于小麦作物根部,促进小麦作物的良性发育与生长。玉米秸秆在充分还田的状态下,真菌类的土壤微生物比例与数目就会迅速增多,非常有助于麦田土壤活性的增强与提升[1]。
        其次是改进麦田土壤性质。麦田土壤本身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将会给小麦作物生长带来明显影响,有效确保了小麦作物的旺盛生长状态。玉米秸秆还田的全面开展实施过程客观上导致腐殖酸在麦田土壤中的含量升高,由于受到镁元素与钙元素的影响作用,那么麦田土壤的通透性能就会得到有效改善。因此能够判断出,改善麦田土壤特性的最重要途径就是促进玉米秸秆还田[2]。
        第三是确保小麦种植土含有充足的有机元素物质。有机质在小麦生长期的全过程中发挥重要促进价值,某些麦田土壤由于缺少充足有机质,因此就会造成小麦作物表现为植株矮小以及易患病虫害的情况,阻碍小麦作物良好发育目标的实现。为此,种植技术人员必须要正确认识玉米秸秆还田在改善麦田土壤有机质成分方面的重要促进效果,合理控制麦田有机质元素的比例。
二、在小麦种植中影响玉米秸秆还田成效的具体要点
        小麦种植品质提升的宗旨目标如果要得到充分实现,那么小麦种植人员必须要灵活运用秸秆还田手段与措施。通常情况下,玉米秸秆还田成效的实现程度主要受到小麦播种质量、麦田整地效果、小麦虫害病害以及土壤含氮量等关键因素影响,以上各项因素将会直接作用于玉米秸秆的还田处理过程。
        例如在小麦虫害与病害风险发生概率较高时,麦田土壤本身含有虫卵与病原菌,那么将会造成明显下降的小麦产能状况。此外,麦田土壤如果包含氮元素的比例较低,那么腐化过程中的微生物将会过度争抢占用氮元素,导致小麦作物表现为不良的发育生长状态[3]。
三、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在小麦种植中的合理运用措施
(一)运用精细化的麦田整地技术手段
        近些年以来,精细化整地的种植技术手段已经推广于小麦种植领域,充分展现了精细化整地手段融入小麦种植以及秸秆还田全过程的价值作用。精细化的麦田土壤整地措施如果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则非常有利于麦田土壤内部的腐殖质含量提升[4]。

具体在开展精细化的麦田整地处理环节中,种植技术人员首先需要依靠机械化手段来碾压麦田土壤,而且尤其需要重视麦田土壤侧边部位的松动处理,对于跑墒的后果予以有效避免。
(二)完善小麦生长期的田间水肥管理措施
        生长期的小麦作物必须要依靠麦田水肥管理的科学手段与措施,才能维持小麦作物的健康生长状况。因此,种植技术人员必须要运用麦田水肥管理的科学手段来保证小麦健康生长,有效促进小麦种植产能的优化与提高。具体在涉及玉米秸秆还田的实践过程中,种植技术人员必须做到准确掌握与控制小麦灌溉频率,确保麦田土壤深部的水分达到充足与适度的效果。麦田灌溉水源在确保充足的情况下,秸秆还田效果将会达到良好的程度。
        与此同时,种植技术人员针对麦田施肥比例应当给予严格的限定,防止小麦作物幼苗以及土壤微生物产生争抢土壤内部氮元素的情况。在必要的时候,对于麦田土壤应当实施全面的磷肥与氮肥补充处理,结合翻耕土壤的专业种植技术手段来确保麦田土壤达到良好的疏松状态,对于分解麦田秸秆的速度予以适当的加快。种植技术人员对于麦田缺乏底肥的现象必须要严格避免,定期补充麦田土壤深部的各种营养物质成分。
(三)严格预防小麦病虫害
        小麦病虫害的频繁产生将会造成麦田土壤包含较多的病菌与其他有害物质,不利于秸秆还田过程的顺利实现。并且,小麦植株本身也会受到虫害与病害造成的不良生长影响。为了在根本上防控麦田病虫害的扩散后果产生,那么种植技术人员应当实时查找病虫害的隐患根源,合理控制秸秆还田深度,遏制虫卵在麦田深部土壤中的繁殖现象。
(四)促进玉米秸秆资源的循环利用
        农业技术人员目前已经能够将玉米秸秆资源直接转变成为家畜的饲料物质,或者经过特定的化学处理手段生成可燃气体的化工生产资源。农业技术部门针对循环利用以及综合利用作物秸秆的重要技术手段应当强化宣传。目前在信息化宣传平台的支撑下,能够让农业种植人员充分感受秸秆综合利用带来的农业生产效益,自觉认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并且配合农村技术部门。玉米秸秆资源可以被循环利用,因此农村种植户应当避免大量损毁或者就地焚烧秸秆的传统做法,依靠循环利用秸秆的全新工艺手段来提升秸秆利用效率。
        对于玉米秸秆经过以上的物理加工处理过程以后,原有的作物秸秆废弃物质将会被转变成为柔韧度较高的家禽与家畜饲料,或者用于其他的化工生产领域。与化学工艺处理秸秆的技术手段相比,物理技术手段更加有利于彻底消除农村的秸秆焚烧污染,因此物理手段处理与转化作物秸秆的技术方法值得被全面推广。目前农业技术人员对于压块加工、揉搓拉丝以及膨化烹煮秸秆的物理加工转化工艺手段正在深入进行探索,充分证实了物理加工处理手段全面运用于秸秆加工处理的良好实践效果。对于纤维化处理秸秆的物理技术手段在进行利用时,农业技术人员主要通过压缩秸秆以及拉丝处理的方式,从而达到全面转化秸秆物质资源的目标。
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见,小麦作物的健康生长过程不可缺少玉米秸秆还田的循环利用工艺措施作为支撑。进入新时期后,作物秸秆还田的重要农业种植资源循环利用手段正在获得持续改进,有效确保了农业种植资源在最大限度内获得科学的分配与使用。具体在实践中,小麦种植技术人员应当将玉米秸秆还田措施融入到种植实践全过程,结合小麦生长需求来实现秸秆还田农业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春光.秸秆还田让土地变成“海绵田”——诸城市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纪实[J].农机质量与监督,2020(02):35-36.
[2]刘新房,张向华.河南扶沟县小麦种植中的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要点[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11):56.
[3]魏国鹏.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小麦种植技术模式探析[J].新农业,2019(05):20-21.
[4]于芳.淮北地区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小麦种植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21):4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