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坪县魔芋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实践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28期   作者: 李春英 王强
[导读] 佛坪县属于山区农业县,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李春英   王强
        汉中市佛坪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    723400

        概论:佛坪县属于山区农业县,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县域内为秦岭中部山区中华魔芋原生区,近年来我县积极推广魔芋标准化生产,建设优质魔芋生产基地,不断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实现品种、产量、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现全县魔芋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关键词:佛坪县   魔芋   标准化生产  
        1、地理环境和魔芋的生态适应性
        1.1佛坪自然地理生态条件。佛坪县地处秦岭南麓,属北亚热带山地暖温湿润季风气候,冬春长,夏秋短,森林覆盖率高达82.5%,县区域内无 “三废”污染,山川秀美,土质结构以沙壤土为主,土壤肥沃酸碱度呈中性。近年来我县通村公路覆盖率100%,山茱萸、核桃、板栗等经济林规模化发展,为林下种植魔芋提供了优良条件,不但增强了我县魔芋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同时也显示了区域特色优势。
        1.2魔芋气候生态适应性。魔芋适宜的生长环境是年均气温11-20℃,≥10℃的积温达2000℃以上,夏季无40℃以上的高温酷热,夏湿冬干,利于魔芋块茎休眠贮藏养份。我县境内海拔800-1200米的地带是魔芋集中产区,产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1.5℃,魔芋萌发期(4月),平均气温12.5℃,出苗期(5-6月)平均气温16.1℃,生长期(7-9月)平均气温22.1℃。全年≥10℃积温达3392.2℃,≥15℃积温2535.3℃。年平均降雨量938.1毫米左右,平均湿度70%,蒸发量811.3毫米,年日照时数1819.5小时,一年中冬干春旱,夏秋降雨,自然气候优势独特,这与魔芋生长气候条件指标相适应,是发展魔芋的最佳适应生区。
        2、魔芋市场需求和生产现状
        2.1市场需求。由于魔芋精粉和卡拉胶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大,根据中国魔芋协会的产业规划,5-10年内,我国魔芋种植面积需发展到200万亩,其产值将达到100亿元,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汉中市种植魔芋13万亩,产鲜魔芋13万吨(包括种芋),产值4.2亿元。全市有魔芋加工企业15家,年收购鲜魔芋6万吨。全市魔芋加工企业加工能力15万吨,本市只能供应6万吨,从四川调运一部分原料,也只能加工生产3-4个月。商品魔芋市场需求量大,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可观,农民种植积极性高。
        2.2佛坪县魔芋生产开发现状。佛坪县生态原始古朴,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农民有多年传统种植魔芋的经验和技术,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我县坚定不移的实施“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努力培育特色产业,建设人均强县。全县魔芋种植面积8810亩,完成计划5000亩的177%,利用优势资源发展魔芋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是振兴我县农村经济的突破口。


        3、佛坪县魔芋标准生产技术规范实践
        3.1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适用的范围和制定的原则。佛坪县魔芋标准化种植技术适用于该县境内魔芋种植单位、基地。各主体、基地在应用本技术标准时,应根据主体、基地生产条件、品种、技术和管理水平适当修订。
        3.2基地、品种和种苗选择。要求种植园与周围环境保持大气清洁,远离污染源,水源无污染,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选择土层深厚,肥沃不易积水的沙壤土。品种与种苗发展无性系,种植以本地群体种为主的、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种苗以组织培养及杂交育种方式繁殖,不使用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
        3.3种植时间。清明节后到端午节前。
        3.4栽培技术。(1)整地。前作收获后,冬前对土壤深耕超过30 cm冻土,播种前翻耕,按每667 ㎡撒生石灰50 kg消毒。起垄,开好厢沟。(2)施肥。施肥以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的原则,每亩(计划产量2500kg)氮肥25kg、磷肥20kg、钾肥30kg,50%作为基肥使用,其余做追肥。
        3.5种芋播种前处理。(1)晒种。将精选的种芋放在太阳下晒种1 d~2 d,以达到杀菌消毒、促进魔芋主芽萌动、提早出苗。(2)消毒。消毒用农药应符合NY/T 393-2000的规定。可采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50万U/L溶液浸种30 min~60 min后晾干。也可在上述溶液加入0.5%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均匀喷雾消毒。
        3.6播种。(1)播种时间。海拔低于1000米的地区可年前播种,即边挖边种或收挖后降雪前播种;在海拔高于1000米的地区采用春播,土层5 cm以下连续5 d平均温度达到10 ℃以上,开始播种。(2)播种方式。分条播和穴播,盖土起垄;播种应选择晴天。50 g 以下种芋采用条播,每垄2-4行,行间种芋“之”字形排列;50 g以上种芋单行穴播;种芋应主芽朝上并向东方微倾,种芋与肥料不直接接触。(3)种植密度。种芋直径的4倍为株距,6倍比例为行距,大种芋采用等行种植,中小种芋采用宽窄种植。(4)合理间套。可与高杆作物套作,或在果树、经济林以及绿化用林下种植。
        3.7田间管理。(1)追肥。7月中旬后,根据田间长势每隔15 d~20 d用0.5 %的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一次,连续2次~3次。注意勿造成叶片机械损伤。(2)除草。耕整地前和魔芋播种出苗前进行2次除草,每667 ㎡用“农达”除草剂400 mL兑水40 kg均匀喷施,散叶封行后人工割除杂草,除草时防止魔芋植株及根系受到伤害。(3)排渍。地势较低、较为平整的田块,应注意开沟排水,确保在暴雨和持续阴雨过后,田间排水通畅(4)病虫害防治。魔芋常发且导致损失较大的主要病害是软腐病、白绢病、根腐病;主要虫害有甘薯天蛾、豆天蛾、斜纹夜蛾。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策略,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式。
        3.8采收。魔芋在霜降前后开始倒苗,倒苗后7 d~10 d,选晴天土壤较为干燥时收挖。收挖后超过1.0 kg 的魔芋应作商品芋,小芋分级后作种芋留用。
        3.9种芋安全贮藏。(1)宿地贮藏。在冬季气候温和无霜冻或霜冻轻微的低山地带,对于用小球茎和箭果繁殖的种芋,当年不收获,采取宿地贮藏。方法是:魔芋倒苗后7 d~10 d,拔掉叶柄,将叶柄洞穴用泥土密封,并在魔芋田表面覆盖5 cm~10 cm泥土即可安全越冬。(2)室内贮藏。种芋收获精选后在室外晒4 d~10 d,让其自然干燥,并按3.5方法消毒。(3)保温贮藏。 在空调库内的地板上,用塑胶框装半框,堆放三层至四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