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的防治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28期   作者:闵晓云
[导读] 马铃薯是我国及世界其他地区范围内广泛种植的一种粮食作物,其根、茎、叶不仅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闵晓云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撒拉溪镇农业服务中心     551717
        摘要:马铃薯是我国及世界其他地区范围内广泛种植的一种粮食作物,其根、茎、叶不仅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还可食用,具有高产、高质的特点,对保障人民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当前,随着马铃薯种植的深入推广,如何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种植产量,优化产品质量,增加种植户收入,已成为广大马铃薯种植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课题。与此同时,有关马铃薯种植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广大种植户的关注。基于此,文章就当前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要点与病虫害防治方案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高产栽培;病害防治技术
引言
        近年来,市场对于马铃薯的需求量可谓是越来越高,基于这一趋势,很多用户也都开始相继播种马铃薯,只不过由于栽培技术的不成熟以及防治技术的不妥善,导致在种植期间马铃薯的收成效果并不理想,倘若这些问题不能被及时改善和解决,那么不但会进一步降低马铃薯的产量,而且也会严重影响农户的经济收益,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围绕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展开说明。
1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1.1选地整地
        想要最大限度地确保马铃薯的高产栽培,那么就一定要正视选地的重要性,相关种植户在挑选播种地时应优先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透气性较好的土壤,并且土壤本身还要具备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只有符合以上条件的土壤,才能更好地栽培和耕种马铃薯。
1.2重视选种工作
        待选定土壤之后,接下来种植户的工作着重点便是挑选最适宜的马铃薯薯种。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薯种时一定要优先挑选优良脱毒的品种,同时还务必要确保被挑选的品种本身具备着产量高的特点以及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待成功挑选好薯种后,种植户还需对所选的薯种进行催芽和切块处理,通常情况下,在薯种正式被播种前的5-7天,种植户是需要先对薯种展开一轮筛选工序的,将从储存窖中取出的薯种依次排开,摘除掉已病烂、溃烂的薯种,而后再将完好的薯种置于透光处进行晾晒和催芽,待催芽完毕之后,种植人员才能对这些薯种进行切块处理。不过需要谨记的是,切块的用具也是十分有考究的,种植人员在切块时务必要确保每一块被切割下来的薯种块,其上面都势必要有一个明显的芽眼,同时切块的大小也应保持在30-40g。
1.3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待切块工作完毕后,种植人员就要挑选适宜的时间进行马铃薯薯块的播种,据了解,最为适宜播种的时间应在4月下旬或者5月上旬之际,这两段时间的温度较为舒适,且也基本符合马铃薯播种的条件,种植人员最好选在下雨前实施播种,如此一来,待播种完毕后,种植人员还可以借助即将降临的雨水对土壤进行灌溉,同时在播种期间,种植人员还务必要多加重视种植和种植之间的密度,正常的密度值为4000-4500株/亩。
1.4田间管理
        以上提到的这些工序都只是马铃薯栽培的第一阶段,接下来种植人员应将关注的重点聚焦在田间管理工作上。

具体要做到两点:(1)种植人员要积极开展施肥工作,当马铃薯整体的出苗率超过50%时,种植人员则需及时对马铃薯实施培土,在培土的同时,还可以兼顾开展追肥工作,不过需要切记追肥尿素的用量应符合5-10㎏的标准,种植人员只有开展适量的追肥工作,才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马铃薯可以接收到充足的养分;(2)种植人员还要充分结合天气具体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实施灌溉工作,例如:我国有部分地区夏季的天气普遍较为干燥,且雨水也较为稀薄,基于这种情况,种植人员可以尝试采取人工灌溉的方式进行工作,如此一来,既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水分的充足,又促进了马铃薯的健康生长。
2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措施
2.1早疫病
        早疫病属于影响马铃薯高产的主要病害,该病害主要是由链格孢属茄链格孢引起的,常发生于叶片之上,偶尔也会侵染块茎。而引发早疫病这一病害的主要原因还是要归结于马铃薯栽培期间缺乏化肥等一系列营养物质,这种病害会划分成孢子和菌丝分别寄生在病残体或带病薯块上越冬,待薯块发芽时也就意味着病菌将开始无目的的蔓延和侵染。等到病苗出土后,苗上生出的分生孢子便会借助风雨无限拓宽侵染和传播的领域范围。这种病菌最喜侵染老叶片,且一般在小到中雨、连续阴雨、湿度超过70%的天气时,这种病菌传播和侵染最为猖狂。基于此,为了有效避免早疫病的出现,种植人员应当在播种和栽培马铃薯的过程中保证定期定量的展开施肥工作,最大限度地确保马铃薯栽培和生长的过程中能够吸取到充足的养分,这也是预防病菌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和途径。
2.2晚疫病
        与早疫病相对的便是晚疫病,晚疫病本质上属于一种真菌性病害,一般多发生在阴雨季节。晚疫病通常喜欢以菌丝的形式寄生在薯块上越冬,倘若在播种时不慎将带菌薯块播种其中,则其后果将很容易导致薯块不发芽亦或发芽后出土即死亡,当然还有个别特例的存在,有些带菌薯块发芽出土后不会立即死亡,而是成为了传播病菌的中心病株,其病部生出了一个个孢子囊,这些孢子囊会借助气流进行再传播再侵染,直至最终形成发病中心,该病害常常是由点到面的迅速蔓延扩张。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特点包括叶尖和叶缘部位出现暗绿色圆形浸水小斑点,且蔓延、扩散的速度十分之快。倘若种植人员在耕种期间发现马铃薯患上了晚疫病,则最好的解决对策便是及时搜查病株,而后第一时间将所有病株清理、拔除,与此同时,种植人员还要在地面上均匀的铺洒石灰,接着再喷施58%的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者72%霜脲锰锌或者69%烯酰吗啉,标准规格为每间隔一周需喷洒一次,总体喷洒3-4次,前后大致需维持一个月的时间,种植人员可按照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防治晚疫病对马铃薯的侵害。
2.3病毒病
        在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不排除有部分病毒是由马铃薯本体自带而来的,这些病毒是完全可以在无性繁殖中进行传递的,它们主要是通过蚜虫和马铃薯本身的汁液摩擦传毒,这种病症常称为病毒病,一般最常发生于马铃薯茎生长期和苗期。马铃薯病毒病的发病特征比较复杂多样,主要包括花叶型、卷叶型、条斑型、丛枝、束项型,该病症在发病时常会出现如下症状:部分叶面出现淡绿、黄绿和浓绿相间的斑驳花叶、叶缘向上卷曲、成圆筒状、色淡、变硬革质化、偶尔叶背出现紫红色。马铃薯的叶脉、叶柄、茎枝也会出现褐色坏死斑或联合成条斑,有时还会出现叶片萎垂、枯死或脱落、分支多且纤细,缩节丛生或束顶、叶小花少,且有明显的矮缩现象。种植人员若想有效地防治这一病症,那么便可以参照以下几点:(1)种植人员可以在相对较冷的地区构建无病留种基地繁殖无病毒或者未经退化的良种;(2)种植人员应优先选择脱毒抗病薯种,特别是对于病害已发生的地区,更是应该加强对马铃薯薯种的严格筛选和检测;(3)种植人员可以采用药剂防治方式,等到薯种出苗后,可以试着对其喷洒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若是想要防治蚜虫,则需保证定期使用氧化乐果和吡虫啉类杀虫剂对其叶面进行喷雾。
结语
        综上所述,倘若想要最大限度地保障马铃薯的产量,那么就势必要格外重视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种植人员应从选址→选种→播种、密植→田间管理这四项认真着手发挥马铃薯的栽培技术,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种植人员需要在充分了解病虫害的具体情况后,再采取相应的对应策略进行预防和治疗,将对症下药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袁杰.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 [J]. 农家参谋. 2020(08). 52
[2] 安心,惠曌华.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要点与病虫害防治方案探索 [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24). 43+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