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博
身份证号:37292319840616**** 菏泽市定陶区建设开发总公司 山东菏泽 274100
摘 要: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是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监督施工现场操作规程,利用信息化背景数据分析施工进度,及时解决施工中的质量问题,有利于责任管理的落实、施工质量的提高、施工资料的完整保存和建设项目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新形势下建筑工程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1.1 有助于建设企业做好实际的战略规划
对于建筑企业中的建筑工程管理,其涉及到的工作内容较多,不仅涉及到人员上,还涉及到项目、技术以及采购、资金、设备等多方面的管理监督,如果将以上方面能够与信息化技术对接,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但能够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还能保障相关工作中的数据得到有效的收集分析,为后续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便利性。
1.2 有助于建筑企业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一般规模较大,工期较长,涉及到的管理环节以及施工环节较多,需要采用信息化技术的管理,强化各部门间的有效沟通,实现信息的实时畅通,另外还可以通过安装监控系统,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测,保障施工安全的同时还能保障建筑工程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二、新形势下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面临的问题
2.1 信息技术应用人员缺少专业性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缺少实践性。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的技术支持,信息技术的应用停滞在理论层面,严重制约着信息化建设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停留在简单基础性工作层次,专业应用软件的技术匮乏导致信息技术在资金管理、施工技术研发、施工进度监管等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
2.2 信息化技术应用程度较低
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较低。建筑施工单位内部设置局域网,实现信息传输、项目数据共享等基础性信息化技术应用,无法建立与合作单位的信息交互与分享。由于建筑工程管理软件技术的滞后性,信息沟通功能缺失,阻碍着建筑施工管理的信息技术发展。
2.3 施工现场管理不及时
施工管理现场大多数都配置了监控设备保障施工质量,但是小规模的施工单位缺少监控配置。安装监控设备是监管施工现场操作规范、实时了解施工进程的关键措施。缺少监控设备的施工单位,难以实现对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导致施工现场管理不及时、对施工潜藏的危险与质量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无法采取相应措施规避施工问题,造成人员伤亡与经济财产损失、施工返工、验收不合格等问题。
三、新形势下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3.1提高信息技术专员的综合素质
第一,招收信息化专业人才。建筑企业应招收信息化人才,来拓展信息化技术功能。严格规划信息化人才的招聘流程,践行信息化理论知识。招聘流程应分为笔试与面试两个阶段,以科学考量人才的信息化技能。笔试内容包含计算机基础理论、信息技术应用等,以了解人才的信息化综合素质;面试环节,应设置开放性题目,让其写一篇关于信息化建设的论文,以答辩方式进行面试。面试官的组成应为人力资源管理部、施工单位管理层、建筑企业信息化部门技术指导。由多个部门共同商议,综合确定人才的去留,保障人才的专业技能符合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求。第二,加强原有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对原有在岗人员提供知识培训、在岗研究生学习、出差学习等扶持待遇。
与在职研究生申请、出差学习的员工签订三年以上的劳务合同,保障建筑企业培养人才的经费价值,确定人才与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增强员工对建筑企业的向心力与认可,切实推动信息化建设在建筑工程中全面进展。
3.2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
建筑企业需结合实际工作需求,拓展信息技术功能模块,保障施工质量,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功能包含信息存储、收集、检索、管理、交换、整合等,利用信息价值分析建筑工程发展方向、施工质量与规范,充分挖掘信息化技术的信息价值,促进建筑企业工程管理的信息技术进步。例如,在施工进度与设计图纸出现偏差时,分析施工数据得知是施工操作不规范导致的质量问题,故及时将信息数据传输各领导层。由建筑工程负责人、施工监理、图纸设计人员展开会议,商讨质量问题的补救措施,来提高施工质量,保障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在此过程中,信息数据的准确传输、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成为关键,为建筑企业保障了施工质量。
3.3建设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平台
建筑工程管理涉及方面众多,各部门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保障施工效率与质量的稳定提升。因此,建筑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严格监管施工操作规范程度、检测施工材料质量,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及时性、效率性;完善单位局域网的管理,开发与上下游单位的互联网功能,增强信息沟通能力,保障企业信息安全,降低建筑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加大信息技术的资金投入,全面推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建筑企业健康发展。其中,施工材料质量尤其重要,是保障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科学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实现各级领导层对施工材料成分、合格证、检测报告的了解,促进施工作业稳定运行。
3.4优化项目工作流程
通常情况下,项目管理具体是指相关数据在各级单位资金流动和传递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如果使用传统管理模式,相关部门普遍是以书面通知、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信息传输。如果要获取开展某个环节的信息,必须确保相关部门有效协作,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进而避免重复工作和交叉工作,实现信息传递速度的有效提升,进而提升信息传递质量。在此过程中,信息化系统需要以数据为中心开展相关工作。同时,数据管理也是项目参与者具体职责和工作内容的重要依据,对其进行科学管理能够确保在进行项目建设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高效完成个人作业,确保系统实现业务自动流动。
3.5完善创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相关制度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合理施工,就需要使用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措施与方法,因此需要完善的制度与体系,这是确保管理人员在执行工作的时候有可靠的依据,同时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也有参考的标准。如果施工中的工作人员出现违规操作可以根据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处罚措施,从而有效减少安全问题的发生。在出现突发情况的时候也可以根据制度及时采取处理方法,为建筑工程的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3.6 构建项目管理数据库
在我国现阶段建筑市场编制投标报价时,普遍以设计院或甲方公布的概算作为主要依据,对其进行科学应用能够确保在一定程度内反映企业定额。在此过程中,排除恶性竞争和占领市场需求等各项因素,中标价格具体是指建设单位可以承受项目成本的最高值。而在具体进行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需要严格考核承包商,树立企业信誉,积累工程管理经验和同类项目成本。基于此,在对工程项目构建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相关单位需要以企业定额为基础科学设置材料总库、承包商数据库、供应商以及合同编制模板。在此过程中,用户可以基于现场需求对其进行科学删减和维护。
结 语:
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对建筑行业的影响非常大,结合其实际发展的情况,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其施工管理是影响整个工程使用安全与性能的关键。因此,为了提高工程的施工管理就需要通过合理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与措施,确保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与规定,从而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与运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蒋新年 . 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问题探究 [J]. 信息与电脑,2019(1):76.
[2] 陈怡潇 . 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J]. 安徽建筑,2019,26(9):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