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科平行班历史作业质量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0期   作者:连志宾
[导读] 文科平行班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的问题,这就直接体现在课后作业质量上。
        连志宾
        玛纳斯县第一中学
        摘要:文科平行班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的问题,这就直接体现在课后作业质量上。多数学生作业基本上是从网上抄袭或抄袭他人完成。长此以往下去,就达不到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成绩的目的,更遑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
关键词:文科平行班;历史作业;质量;研究
        在学生现状一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慢慢纠正不良习惯的同时,就要花时间和精力,运用智慧在作业布置的质和量,以及完成作业的时间节点上下足功夫。这是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教学问题。而我就结合历史学科做了一些改变传统作业布置的做法,经过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反思,慢慢摸索出了一些适合平行班学情的策略和方法,在这些策略的指导下,学生的作业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以下就是本人实践研究的具体表现:
        第一:了解学情,找准问题,对症下药。平行班的多数学生成绩属于中下,只所以如此,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多数学生自身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其中就包括不能自觉独立地完成课后作业,存在严重而普遍的抄袭。课后作业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加深和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进一步分析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而课后作业无法高质量的完成,也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抄袭作业的问题,除了积极引导学生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借助家长的力量监督学生在家认真独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外,更需要教师转变布置作业的观念:把课后作业变成课堂作业,作业完成的时间和地点放在课堂当中解决,此种方法,使学生既远离了网络的干扰,又使学生处在教师的监督下,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保证学生作业的质量,而且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养成和提高,从而达到巩固学习的目的。
        第二:辩证地布置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是有机的统一体,目的都是巩固所学知识。如何辩证地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就至关重要,两种作业的内容布置很关键。两者之间是相互补充的关系,课后作业是为课堂作业奠定基础的,而课堂作业是为了检验课后作业效果而服务的。

而我做出的探索是课堂作业是随堂检测,以考试的形式呈现,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而试题选择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的是课后作业检测。课后作业基本是让学生识记理解课堂所讲的基础知识,独立思考构建历史知识的基本框架。通过课堂作业的检测会反馈出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而对课后作业进行调整布置。而课堂检测不能太过于频繁,一般一周控制在两次,这是比较合理科学的布置。既不耽误历史基础知识的正常复习进度,同时又可以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夯实。
         第三:精选试题,深度批阅。合理布置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是保障学生作业质量的外在功夫,同时还需在内在功夫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即选择什么内容的课堂作业至关重要。毕竟分科后的学生未来是要应对高考的,过于简单的或过难的题都不能很好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进行反复尝试后,发现高考真题的效果是最好的。因此在选择试题时,会在曾经考过的高考真题中精挑细选出针对当下复习内容的试题。这样做的有利的地方使学生及早接触高考真题,熟悉高考真题,经过长时间的精选精炼,学生自然而然中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课堂检测完成后,从检测的结果就可以反馈课后作业完成的效果。批阅作业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方面的不足和做题方面的缺点。学生作业暴露出的问题既有共性的又有个性方面的,怎么才能更好帮助多数学生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就尤为关键,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会直接影响今后作业的质量的提升,从长远来看甚至会影响到未来的高考做题。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流水线批阅作业和传统课堂评讲试卷所能解决的。这就需要用深度批阅来弥补传统批阅的不足。而我做出的尝试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优势,把学生作业扫描到多媒体上,在课堂中就学生的做题习惯以及答题的格式(是否规范)、答案的语句(是否精炼、是否用历史学科专业术语构建答案)等方面进行深度批阅。指出不足,引导学生反思,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引导学生自主二次做题,再批阅,与第一次进行对比,检验进步的效果,再找不足,再反思,再重新做题,反复多次,再看达到的效果。这样的批阅方式不仅可以达到解决共性问题又可以解决学生的特殊性问题,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经过实践的效果来看,学生的作业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不仅体现在卷面的整洁度上有提高,更体现在答题的格式和语言有了逻辑性。这就反映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经过历练有了变化和进步。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更长足的进步,紧接着就要在学生的主体自主性方面着重培养,这是高考中学生急需具备的能力。随着学情的变化,在实践研究方面要适时进行调整,转变和更新作业布置的观念,这样积累的经验才值得总结,才具有推广意义,以便于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