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君
济南特殊教育中心 山东省济南市250000
摘要: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基础教育、特殊教育取得了巨大进步,关注聋生体育诉求和需要,保障聋生体育权利,提高聋生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当前聋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聋生作为青少年的一部分,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核心是道德教育。学科教学是聋校德育工作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它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且不受空间的限制,所以,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尤为重要。依据“聋校义务阶段课程标准”,教师通过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使聋生能克服先天能力缺陷,形成完整、理性、全面的判断事物的能力,培养聋生的竞争精神和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各种良好的品德行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本文以聋生的特点出发,对当前聋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德育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教学实践活动,深入浅出的分析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和方法,培养聋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为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发挥重要作用,体现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聋生 聋校 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古人云:“百行德为首”。加强聋生的德育教育,是聋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2016年末,教育部正式颁发了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这标志着我国聋教育开启了有标准的时代,也标志着我国聋教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对于我国聋教育水平的提升有着深远影响。聋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突出对聋生的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激发聋生的运动兴趣,培养聋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为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重要作用。[1]
1 当前聋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德育问题分析
1.1从学科角度出发,分析德育问题
当前的聋校体育教学中,体育与健康学科(以下简称体育课)是实施体育教学重要途径。目前体育教学中存在不少影响德育成效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目标碎片化,各学段德育目标交叉错位、层次不清,缺乏有序性和完整性,不符合聋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二是内容抽象化,德育内容脱离聋生生活实际,存在口号化、概念化现象,缺乏针对性和感染力。三是课程实施片面化,重视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等德育学科的主渠道作用,忽视和淡化了体育学科的德育功能;四是重视德育理论与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聋生的德育实践能力的培养等。
1.2以聋生特点出发,分析德育问题
视觉成为聋生获取信息的最终要的渠道之一。聋生的道德习惯养成,大都通过父母、教师、同学等观察而来的。这种方式对于聋生道德习惯的养成具有局限性,再加上聋生的人际关系单一、生活范围小,造成聋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较慢。聋生的道德认知发展缓慢直接影响对待体育活动的认知。[2]聋生的耳聋分为五级:轻度聋、中度聋、中重度聋、重度聋、全聋。更有的聋生在耳聋的基础上伴有智力障碍、特异体质等,这些生理特征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水平。[3]
1.3从教师教学出发,分析德育问题
教书与育人是教师工作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书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前提条件,育人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教学过程中,技能训练固然重要,德育教育也要融合在技能训练中,这样的教学才有价值。一些教师往往过于重视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德育渗透。教师在教授学生技能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学生的练习上、动作上,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外的行为置之不理。比如在篮球课上,有的聋生练习累了,坐在篮球上休息。教师在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德育教育,告诉聋生错误的原因,让聋生明白正确的做法,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2 德育渗透的内容
2.1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应知道并掌握不同教学内容所承载的德育内容,将隐性的德育显性化。比如在学习跆拳道动作时,教师不要急于教授动作技能,可以先让聋生观看视频资料,通过视觉冲击让聋生最直观的感受跆拳道运动,激发聋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设置教学情境,告知聋生跆拳道是以“始与礼,终于礼”的武道精神为基础的一项运动。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强调技术特点,动作的精准度,更要让聋生明白跆拳道精神。练习过程都要以礼开始,以礼结束,以养成谦虚,友好的作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
2.2按照体育课程标准进行德育渗透
课程标准是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最重要的指针和依据,只有充分把握体育学科标准和要求,才能实现德育渗透的最高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刻体会教学内容的德育渗透要求。例如:在球类练习过程中,告诫聋生球类项目需要人与人的交流,人与人的配合、人与人的和谐,培养聋生善于沟通交流的能力;在跑步练习中,不仅要提高运动的速度和耐力,更要培养聋生能吃苦、不怕苦、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敢于拼搏的精神等。
2.3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
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是非常必要的。教师首先要给聋生讲清楚规则,然后按照制定的规则严格执行。比如:在运球接力比赛中,教师要先讲好比赛规则,运球结束后将球双手递给同伴,而不是传给同伴或者随意乱扔,违规者在比赛结束后进行素质练习。如果在比赛的过程中,有学生违规,那么必须按照教师的规则严格执行。只有按照规则执行,才能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在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给聋生树立守规意识,只有聋生亲身体验,才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3德育渗透的方法
3.1说服教育法
这是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德育教育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轻度、中度聋生。教师通过言语说理,提高聋生品德认识的方法,简单的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是运用言语文字进行说服的方式;二是通过事实说服方式,用各种生动具体的事实来说服聋生,使聋生获得直接的经验,形成正确的认识方法,采用事实说服法时教师要注重事实要联系聋生的实际生活,有观点,有事例,并进行深刻的剖析,以理服人。[4]
3.2榜样示范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榜样能把真实的思想道德关系表现的更直接,更亲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者,也是聋生道德学习的楷模。教师形象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教师可以从自身做起,通过自身的经历去影响聋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5]
3.3评比竞赛法
评比竞赛法是教师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运用评比、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方法。竞争心理即人的争强好胜心理,它在人与人的比较中体现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评比、竞赛形式引导聋生的正确竞争心理,让聋生在竞争和比赛中愉悦身心,培养聋生健康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程益基.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特点与实施[J].现代特殊教育,2017,1,6-7
[2]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0-37
[3]赵锡安.听力障碍学生教育教学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112-114
[4]程方平.课堂教学过程操作策略全书[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159-161
[5]程方平.课堂教学过程操作策略全书[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16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