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0期   作者:陈丽芸
[导读] 基于新课标内容能够得知,初中音乐教学应当对学生的审美理念展开培养。
        陈丽芸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宏兴实验中学066600
        摘要:基于新课标内容能够得知,初中音乐教学应当对学生的审美理念展开培养。为此,教师就可以尝试采用声势律动的方式,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地都进行音乐感知,体会音乐学习的乐趣,进而增强自身整体水平。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初中音乐教学采用声势律动的意义,并对于具体方法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声势律动;初中教育;音乐教学;实践工作
引言:对于音乐教学而言,本身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的重要科目。早期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由于方法不合理,使得教学质量未能达到预期。而在应用声势律动之后,学生们就能更好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之中,基于内容本身,逐步体会,慢慢增强自身的节奏感,进而使得个人水平达到更高层次。
        一、初中音乐教学采用声势律动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节奏感
        人类的肢体动作本身就有节奏感存在,从而给声势律动教学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大量素材。之所在在音乐教学中开展节奏训练,主要目的便是将身体作为一类乐器,依靠多种不同的形式,促使学生的节奏感逐步得到发掘,进而实现协调发展的目标,同时还能全面增强个人节奏感[1]。
        (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通常来说,当学生们接触到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时,会不自主地做出各种动作。此类即兴表演有着很强的自发性特点,能够将学生潜在的创造欲全部展现出来。因此,通过采取声势律动,学生们就能根据个人想法,尽情展现自我,进而提升了创造力。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学生正处在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各类事物均有着浓厚好奇心。因此,通过在音乐课程中应用声势律动,可以促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具趣味性,让学生们接触到许多新鲜事物,激发内心的情感,从而提高对音乐学习的喜爱度,进而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初中音乐教学采用声势律动的具体方法
        (一)依靠声势律动激发学生兴趣
        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的时候,通过应用声势律动,可以让学生依靠体态律动的方式,对音乐内容进行表达,从而使其潜在的兴趣得到激发,从而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2]。
        例如,在对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学习的时候,在教学之前,教师就可以针对其中的主题——爱,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同样渗透率这一理念的歌曲,诸如《世上只有妈妈好》,从而增进学生和音乐作品的亲和力,从而使其更好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

当音乐一响,学生们就参照音乐本身的特色和个人想法,自由摆动身体,做出一些与其相符的动作,从而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更为活跃。依靠这一模式,学生们就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融入到课堂之中,沉浸于优良的意境之中个,充分体会音乐的美感,为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另外,教师在教学时,还要做好引导工作,对学生的发声表现以及节奏感给予关注,及时把握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核心,开展针对性指导,促使其有效掌握练习要点。长此以往,学生们对音乐学习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使得自身水平达到更高层次。
        (二)依靠声势律动提升技能水平
        在初中营业教学之中,通过开展节奏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水平。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效果出现,主要是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节奏之间都会有律动效应产生,促使学生通过节奏本身,掌握相关技能,逐步提高学习质量。因此,教师不能单纯进行知识传递,而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们的能力,合理渗透声势律动的方式,逐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自身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将多种方法整合在一起,诸如在欣赏MV片段的同时,对其中的动作表现进行模仿,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自主练习,进而体会到音乐作品的魅力所在。
        例如,在对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教学的时候,由于该曲目的中心思想时展现农奴翻身的快乐之情。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可以将这一思想作为核心,合理设计,诸如拍手、拍腿、摇头以及踏步等,深入体会,帮助其快速理解作品的风格。此外,教师还要尝试将思想教育渗透进来,让其体会到农民们为什么会如此开心,从而深刻体会到当前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增强了自身的综合素养。
        (三)依靠声势律动加强情感体验
        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时,教师除了要进行知识和技能传递外,还要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作品渗透的情感。所以,在开展律动教学时,教师就要将舞蹈激情全部融入进来。相比于音乐,舞蹈的展现形式与其有着显著差异,能够将作品的艺术氛围全部展现出来,使得学生们潜在的情感得到有效激发。一般来说,教师需要基于作品本身,做出良好的示范,并向学生告知相关要点,逐步提升其感知水平。
        例如,在对《我爱你,塞北的雪》教学时,由于学生们都见过雪,而且也有着不同的情感。因此,教师就可以基于雪天情境,设计一些有趣的舞蹈动作,诸如左右拍手、原地转圈、扭扭屁股等。而学生们基于教师的舞蹈动作,一边模仿,一边体会,从而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情感内涵[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应用声势律动的方式,能够促使学生们结合音乐内容,自主摆动身体,尽情舞蹈。如此一来,不但自身的节奏感和情感认知能力会有所提升,同时也会对音乐课程产生兴趣,进而为其未来的学习提供了诸多帮助。
参考文献:
[1]丁雪莲.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000(015):242-244.
[2]孙晓宇.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000(036):112.
[3]吴烙生.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000(047):102-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