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林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刘套镇芈集小学东方红教学点 安徽 宿州 235200
摘要:直观教学符合了低年级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能够让学生从大量的感性认知中抽象出知识,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抽象知识体系,有助于激活学生的自主认知意识。小学数学中运用直观化的教学方式,引导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原理和法则,形象地记忆数学知识,对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作为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来营造直观化的学习情境,结合教学内容的特征灵活地引入实物、信息技术等直观的辅助工具,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开拓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直观教学
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数学知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比较抽象化,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能力,难以快速地掌握相关内容。如果仍坚持用传统灌输式的方式,让学生多记忆、多做题,必然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机械,容易让他们的思维能力退化,不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鉴于这种情况,打破传统,应用直观化的教学方式,形象地展示数学知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促使学生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那么在实践中就要探索出恰当运用直观化教学方式的有效途径,走出以往的教学格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一、借助具体的物体开展活动,吸引学生的探究兴趣
让低年级的小学生乖乖地待在课堂上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有时候看似他们在认真的聆听,思绪早已飞到课堂之外,有时候询问他们是否听懂时得不到任何人的回应,检验时依然会出现很多错题,这源于课堂上没有他们感兴趣的元素,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而在直观化的教学模式下,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来营造直观的情境,借助具体的事物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能够让学生在玩中学,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北师大二年级《乘法口诀(一)》中的数松果部分,大多数小学生并没有见过真实的松果,在对照着教材进行数数的过程中思绪会逐渐飘远,渐渐地远离学习主题。在这种情况下,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搜集小石子,提示他们越多越好,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数才能快速知道石子的数量,让他们按照猜想直接投入到实践中,有些学生一个一个地数,有些学生则几个一起数,用连加的方式计算,选取运用不同方式的学生表述自己的数数过程,其他学生选出又快又准确的方法,师生共同探讨出几个放一起连数的方法,列出连加的算式,得出“5”的乘法口诀。采取这样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应用,提高了他们接受新知的速率,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
二、构建动态直观的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实物营造直观情境仅仅是一种方式,要发展他们的数学抽象思维,需要慢慢地摆脱实物的教学方式,运用其他的凡是创设直观的情境,遵照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并且难以“自控”。针对过于抽象的知识点,运用一些特殊的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可以快速地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例如在《时、分、秒》这一课中,应用多媒体出示各种各样的钟表图片,组织学生观察这些钟表的异同点,有些学生从外形、结构等方面说出了钟表的不同之处,有些学生则从指针、表面的数字排序等说出了相同之处,再展示动态的钟表画面,再次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同时放大某一个动态的钟表,指导学生找出指针的行动规律,有些学生说指针是从12走到1再回到12,短的指针走得最慢,长指针走得最快,根据学生的这些发现引入这节课的知识点,详细地讲解时针、分针、秒针的特点,12个数字所代表的的含义,充分地认识大格和小格。
通过动态的方式,指导学生全面地认识钟面、了解时间单位、掌握时间的写法等,初步建立学生的时间观念,为他们进入到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在这样动态直观的情境下,学生的思路被一点一点地打开,促使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分析了日常所见事物,激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增强了他们从数学角度分析问题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运用简单明了的引导语言,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一些过于深奥或者复杂的语言难以引起他们的注意,特别是在教学中,逻辑性较强的教学语言会让学生失去听的兴趣,不能让他们快速地理解所讲的内容,这个时候就要站在他们的视角去说话,采用简单且易懂的语言进行引导,符合他们的理解水平。因而在直观化的数学教学模式中,要运用简洁的话语与学生交流,要让他们听得懂并且能领会其中的意思,不过多地添加额外地修饰,使得教学语言更加直观,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并且能按照正确的思路去学习。譬如《测量》中“一千米有多长”的活动中,要让学生明白一千米有多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先带领学生复习长度单位,指导他们用手来表示出一个长度单位的大小,说出这些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回顾以往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测量一个比较长的物体时该用什么单位呢?猜想两个手臂张开,从右手中指到左手中指之间的距离大概有多少米?10个人手拉手站成一排,手臂伸直后大约多长?用直接站位和测量的方式来得出结果,估算出大约多少个人站一排才能凑成100米、1000米,甚至更长?这样的指导方式能够让学生学得自然、轻松,透过教师直观的话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便于深化学生的理解。
四、采取直观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不论是数学概念、公式还是解题的过程,都是比较抽象的,如果学生只是处于一种想象理解的氛围中,不能透过他们的亲身体验去感受,则很难到达深度理解的层面,也无法抓住知识的本质规律,容易陷入到想当然的境地中,而非以事实为依据,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活动,可以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交流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进而促使他们手脑并用,让他们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思考分析,了解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了突破数学困境的方法,对他们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分一分与除法》中,将分糖果的主题转化为分其他物品的活动,如组织学生搜集形状相同的树叶,指导他们按照教材中的主题图进行分树叶的活动,观察学生的操作与交流过程,提示他们每完成一次分物品就要列出相应的数学算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透过直观地感受来促使他们理性地分析,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与思考中积极地搜集数学知识,使他们完整地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方式可以快速指导学生突破学习难点,而在设计这样的活动时则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情绪,设置恰当的活动内容和方式,选择最佳的时机,精心调控学生的体验过程,从而指导学生进行深度地学习,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
总之,要让低年级的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就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出发,弱化数学的抽象性,利用直观的方式来开展形象化的教学活动,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也能增加他们的学习深度,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因而作为教师要不断探索出直观化教学方式的恰当运用策略,结合教学内容选取恰当的辅助工具,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活跃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葛生慧.小学低年级数学直观教学探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0(12).
[2]王美珍.小学数学直观教学的开展策略[J].考试与评价,2020(07).
[3]吴国琴.小学数学直观教学实践与思考[J].求知导刊,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