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言语审美的小学语文教学延展初探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0期   作者:袁丽娟
[导读] 语言表达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袁丽娟
        湖北省咸宁市第十一小学437000
        摘要:语言表达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基础的部分。语文是以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语言的魅力,对语文教学进行延伸,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同时,在延伸过程中,我们既可以通过丰富教学方法,也可以通过教师来展示语言魅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言语审美;小学语文;教学延展
        引言
        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能力成为社会对小学教育新要求,所以在一线的教职工应该将教学思维从单纯的教授知识转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来,我们可以通过丰富教学形式,规范语文教师的语言行为,向学生展示语言魅力,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一、丰富教学模式,展现语言魅力
        (一)编故事方法展现语言审美,进行教学延伸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相关的人物事件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在编故事时要注意贴合教学内容,故事要生动有趣,要用一些可爱的主体作为故事的主人公,也可以引用一些历史故事,在增加趣味的同时扩展学生的知识储备。比如小学语文课本的第一课,完全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第一课教学内容是拼音a、o、e的学习,这是学生的启蒙课程,老师就可以根据课本上的图片,给学生编一个故事,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之中,在上课时,老师可以不用让学生翻阅课本,而是直接拿故事作为教学的引入,具体操作如下: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小朋友,她和在坐的小朋友年龄一般大,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她家是一个小小的音乐场,她最喜欢唱歌,她的歌喉是美妙动听的,每天清晨的第一件事情便是“a、a、a”的吊嗓子,此时,家中的的公鸡听见了也会“o、o、o”随声附和起来,它嘹亮的嗓音,引来家中大白鹅“e、e、e”的歌声,就这样一场小小的音乐会开始了,他们以自己独特的声音展示自己的歌喉,引来周围小动物的一片喝彩。大家想认识这个快乐的小朋友及她有趣的“音乐场”之家吗?老师早已把她家的照片变在了每一位同学的课本中,请大家翻开课本,让我们共同认识一下它们。这样的教学内容引入一定会给孩子留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而且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授,能很显著的提高教学质量。再比如讲解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师就可以引入相关的历史故事,扩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以音乐教学模式展示语言魅力,进行教学延伸
        音乐被称为世界语言。音乐不需要语言的解释,融入音乐自然会迸发出情感的共识,所以将语文知识与音乐结合在一起也是快乐教学的一种模式。比如教师在讲解《小燕子》一文中,就可以将与此相关的儿童歌曲《小燕子》引入课堂,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加深知识点的认识和记忆。再比如在复习汉语拼音的教学中或在记忆难度比较大的古诗、古文中,都可以引入相关的音乐教学,在优美的乐律环境中,让学生开心学习、加深知识点的记忆,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再比如在《汉字我爱你》一文的教授中,就可以引入朗朗上口的《生偏字歌》,可以提高孩子对课文的理解、对中国汉字的热爱,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以情景教学模式展现语言魅力,进行教学延伸
        这种教学模式也是快乐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针对故事性强的课文,可以采取这种模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通过模拟体会作者写作的意图和要传递的精神思想,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打下良好的人格品质基础,让学生在课堂上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种方法也被很多人称为“动态教学”。
        (四)以游戏教学模式展现语言魅力,进行教学延伸
        这种教学模式是在教学一线运用比较普遍,也比较简单的方法,遵循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快乐教学的理念。小学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对汉字的学习是基本功,也是教学的重点,在汉字读、认、写上,这个教学模式可以发挥它的最大功效,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字词接龙、我画你猜、我读你写的小游戏,增加课堂活跃气氛,让学生融入教学中,扩展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从而让学生爱上语文这门学科。比如设计一个我读你写的游戏,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下,将一种涉及多个汉字的读音作为游戏的素材,比如老师读shi,让学生写自己知道所有shi的汉字,谁写的多,谁准确率高就给谁一个小小的奖励,这种游戏可以经常组织,运用到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动力和兴趣。
        二、规范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表达,展现语言魅力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学会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表达交流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价值,是学生掌握语文这一学习、生活、工作都需要用到的工具的关键,同时也是学生融入社会,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与他人交流沟通,学习其他学科内容的基础,因此身为教学工作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语言表述,使其清晰、流畅、有逻辑,能让作为信息接收者的学生准确、无误、快速的对信息进行分析,理解与内化;其次,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最后,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语言辅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修养也需要教师以语言作为辅助工具来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熏陶,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格,形成正确的三观,丰富其精神世界。教师在规范自己语言表达方式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进行语言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单体进行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则是师生间双向的过程,教师发出信息,学生接受信息,这样教师语言的表达才算是完成,要想注意教师的语言表达,进行教学反思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及时反馈,让教师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行语言表达教学反思的方法主要有三方面:第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教师语文表达的直接接收者,对教师语言表达的感受最为直观,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询问,由此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反馈,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21世纪中国已经跨入了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信息化是我们正在追求的。我们可以采用录音录像等方式对教师的课程进行录制,课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语言,副语言等进行逐步分析,加以修正;在教学中,同行教师对自己的帮助最大,教师还可以通过同行教师的观摩评价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进行修改,因为同行往往是最了解在课堂中语言应该如何表达,怎么表达才是正确的,怎么表达才能让学生理解的。第二,教师自我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工具,此外还有面部表情,手势,姿态等副语言的配合教师教育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面部表情,非正式性发言和对学生提问的反馈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进行调整;同时教师还需要加强自己的思维锻炼,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思维快则语言准确、清晰、明朗,思维慢则语言表达吞吞吐吐,教学进展也十分拖拉,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还应该注重学习使用连接词,加强新旧经验讲述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该精讲的需要泼墨如水,在学生自己能够弄懂的地方需要惜字如金,用最少的语言获取最大的收获。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中可以通过展示语言的魅力,在教学中有意的指向语言的审美,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东红.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2):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