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洋
镇江第一外国语学校 ,212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尤其是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提出,促使初中物理教学发生了改变,要求物理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物理理素养,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在此背景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模式,不但凸显出了有效的教学价值,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以及教师教学成果,有助于教师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本文主要对新课改下初中课堂小组互助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必要性以及具体实践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小组合作;教学方法
在进行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小组互助合作策略已经成为了很多任课教师的选择,但是从现实应用情况来看却不是特别理想,有的教师所开展的小组合作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将学生们的合作探讨积极性激发出来,很多学生只是听别人发言,而自己不进行思考,这大大影响到了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不利于新课改目标的优质达成。为了使此情况有所改善,初中物理教师就需要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停下来进行反思总结,以及时发现改正不足,持续完善具体实施措施,有益于最终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一、初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应用必要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强调教师要通过有效教学,培养学生学科品质。这对教师实施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学生作为教师实施的主要对象,学生参与性可以直接影响教师教学效果,因此,发挥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基础条件就是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利用合理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际教学中。
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物理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热情,能够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对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师通过分组,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充分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在小组学习中,成员之间可以有效地将认知、情感、行为与思想巧妙地结合起来,产生奇特的化学反应,增强学生主动学习性,同时也营造了一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提升学生物理素养[1]。
二、初中物理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
(一)缺乏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不仅仅只是对学生的简单分组,还需要从形式出发,对合作学习加以关注,在教学阶段对各种问题进行关注。在以小组合作进行学习的时候,尤其是刚建立的小组,组员之间缺少沟通交流,大多都采用了独立学习的方式,缺少与同学之间真正的讨论和合作,小组合作在这样的状态,其优势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各组内成员无法通过学习结果体现自身的真实水平。对其原因进行思考,主要由于长期竞争环境下的学生,还没有从意识体现出合作互助,学生还无法将所谓的“竞争者”转变为“合作者”,忽略了伙伴在学习阶段对自身的帮助。除此之外,教师在各组进行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缺乏及时的提醒和引导,有着极大的影响。
(二)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观念
据调查显示,在大多数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观念还没有形成,所采取的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教师在前面进行教学讲解,学生在台下进行独立的思考的方式,不论是教学观念,还是教学方法上都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所以,想要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进行提升,光靠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且这种教学方式还对学生的良性发展造成了阻碍,不利于其专业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物理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策略
(一)与iPad的结合应用
通过物理问题能够实现对思维动力的触发,在进行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对问题的不断提出和解决。虽然采用逻辑推理能够实现对物理问题的解决,然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对问题的发现,对猜想的提出,对求证的检验以及对结论的完善,能够使自身具备更强的思维能力以及更高的学习素养。
教师需要在课前采用平板,推送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生活场景,以此来使预习课能够具有前瞻性,并且诱发学生思考,课中,通过平板提交即时将问题展开,有效促进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2]。
例如,对物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学习,教师需要提出问题:向下运动物体存在着那些作用功?然后让学生根据物理原理,针对此类问题的本质进行探究,可以通过对以下活动的设计:三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iPad上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对三种功进行实验对比,在这三种情况中,动能、势能以及机械能三者能够相互转化,通过对iPad的采用,能够对运动阶段的三种功进行自动的记录。学生会感到十分惊奇:物体运动如果是自下而上的,那么其动能就会向势能转化,相反的,其重力势能会向动能转化。,小组间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与对比更能揭示实验的普遍规律,成员之间的讨论与交流也越发的引起学生深度的思考。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平板引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通过平板友好的共享探究成果,教师也可以借助平板直接给予每个小组进行教学评价。
(二)教师的合理引导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对于学生的错误认知以及错误解答,教师不应当用一刀切的方式去纠正学生的错误。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教师如果只是一昧的去强硬纠正学生的错误,那么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将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到初中物理教学当中,符合学生个性化特征的发展并且还与我国物理教学规律相契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将教学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此来对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教学时,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将所有学生按照成绩划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在每一个小组当中选出一名组长。小组成员之间采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惯性以及惯性大小的量度。在讨论过程当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指导或者可以请组内的优秀学生以此来配合老师的指导工作[2]。通过这种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合作的方式,在调动课堂氛围的同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比较单一的教学方式,通常都是采用大量的习题来对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进行训练,长此以往,不仅会使学生对物理学系失去兴趣,更无法使学生对物理本质有所理解。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物理规律中具有的教育价值和功能进行深度的挖掘。可以运用倾听无声,讨论轻声,发言大声,质疑有声这四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对物理规律进行探究,对科学家的思想和方法有所领悟,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3]。在初中物理课堂中,还可以以分组的实行进行进一步的课堂讨论,提高初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通过课堂讨论形成头脑风暴,使学生接受不同的观点理念,课堂讨论在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过程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课堂讨论,老师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讨论环境、氛围,使学生敢与讨论、敢于提出问题、干预质疑,加大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打开学生的“思维天窗”,教师应有意识地搞好讨论教学,将课堂真正的交还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发散思维的形成。
结束语:
在物理教学当中,小组之间的合作是教学方面的一个突破口,也是培养团结和互助的一个重要举措,想要使小组之间的合作在物理教学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就要注意科学的结合iPad的应用,进行合理引导、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并重视合作教学,以此来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
参考文献:
[1]张菀玉.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探讨[J]. 教育, 2016, 000(004):00258-00258.
[2]赵淑珍.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探讨[J]. 天天爱科学, 2016, 000(016):P.38-.
[3]张双红.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探讨[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8(0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