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化电能替代实现节能降耗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第28期   作者:闫金龙
[导读] 摘要:大气污染防治是整个社会面对的共同问题,改进能源消费方式、
        闫金龙
        国网黑龙江省红兴隆电业局有限公司清河供电分公司  155630
        摘要:摘要:大气污染防治是整个社会面对的共同问题,改进能源消费方式、缓解环境压力已迫在眉睫,实施的电能替代战略,是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破解能源消费快速增长和城市雾霾难题的必由之路,充分彰显了电力公司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精神。本文探讨如何深化电能替代实现节能降耗的措施。
        关键字:电能替代;措施
        1.电能替代
电能替代具体是指通过使用优质、安全、高效、便捷替代天然气、石油、煤炭等一次能源,在此过程中,通过实现大规模集中进行科学转化确保燃料具有更高的使用效率,对其污染物排放进行严格控制,保障社会清洁发展。电能可以在一定程度内代替化石能源,能够更为高效的转换为其他能源,实现更高程度的精密控制,是我国今年以来消费迅速增长的一个能源品种。
        2.目前电能替代推广情况
在供暖供冷、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家居家电五大重点领域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电能替代。
        2.1电气化+供暖供冷
(1)通过发热电缆、电热膜等典型示范项目引领,探索使用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
(2)在敬老院、卫生院、中小学等公共场所推广碳晶电采暖,解决市政供暖管道未到达的区冬季采暖事宜。
        2.2电气化+工业生产
(1)结合燃煤锅炉关停、钢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燃煤电厂“上大压小”等工作,开展了电锅炉、电窑炉推广和自备电厂清洁替代。
(2)在服装纺织、木材加工、水产养殖与加工等行业,推广蓄热式工业电锅炉,在金属加工、铸造、陶瓷、岩棉、微晶玻璃等行业,推广电窑炉。在采矿、食品加工等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运输环节,推广电驱动皮带传输。
        2.3电气化+交通
推进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城市绿色交通发展。以地域特征为切入点进行整体规划,科学选址,打造一张安全智能、布局合理、点位充足、拓展有序的公共充换电网络。
        2.4电气化+农业生产
(1)开展电烤烟、电制茶、电烘干、农产品加工电气化推广,打造了食用菌种植、海产品加工等一批有特色的农业电气化项目。
(2)组织开展养殖燃煤锅炉“煤改电”潜力客户走访工作,掌握企业改造意向,宣传、解释“煤改电”电价政策。对于有改造意向的企业,联系节能公司具体洽谈合作协议。
(3)成立“大棚用电服务队”开展电能替代“进农户、进大棚”宣传活动。指导用户改造智能化大棚,安装自动温控设施、定时灌溉系统和电动卷帘系统。
(4)推广“光伏+冷库”模式,利用冷风库屋顶空间,安装高效太阳能光伏发电板。
        2.5电气化+家居家电
(1)开展“电网连万家、共享电气化”活动,通过与电器销售单位联手,采取温和的补贴机制等,实现厨房电气化、家居电气化和洁卫电气化。
(2)对禁燃区内“煤改电”用户采购清洁取暖设备一次性财政补贴50%,最高补贴4000元,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地区电磁炉、电饭煲等家用电器使用,减少农村秸秆燃烧造成环境污染。
(3)在国网系统开展“购电器、送电费”活动。电力公司与家电企业合作,实现空调、冰箱、洗衣机、洗碗机、消毒柜、热水器等家电的远程控制和能效管理,提高电器设备的用户满意度,从而促进家庭电气化。


        3.深化电能替代实现节能降耗的措施
        3.1 “双引导”为电能替代工作指引方向
(1)政府引导用能理念转变:。一是为政府出台电能替代相关政策提供技术支撑和相关依据,为政府部门保障能源供应、降低环保压力提供决策支撑。二是与新闻媒体沟通,围绕电能在安全、可靠、稳定、绿色、环保、清洁等方面的优势,普及电能替代意识,科学引导社会用能理念转变。
(2)供电企业典型示范引导:选出一批“示范性强、效益显著、易于推广”的电能替代示范项目,对其建设过程及时跟踪、评估、分析、总结,建立以区域、技术、规模等不同类型的示范基地,以点带面、积少成多,形成示范效应。
        3.2 “三支撑”为电能替代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1)政策支撑:指向政府、省供电公司、社会融资机构、设备厂商等相关部门争取电能替代的政策支撑。包括政府奖励政策、电能替代电网改造专项资金、优惠电价、金融机构贷款、设备租赁等,减少用户改造成本,降低企业电能替代的成本,缓解企业一次性投资压力。
(2)电网支撑:指供电公司为电能替代提供电网管理支撑。一是开展规划协同,确保电能替代用地。积极与县、乡政府对接,从县、乡政府、规划等部门收集城市发展规划、争取电能替代工程用地。二是加强电能替代项目的管理,包括需求分析、可研分析、项目全过程管理等,编制项目管理方案,确保电能替代项目顺利进行。
(3)技术支撑:指公司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电能替代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一是应用运营监测大数据平台,加强对木材加工企业生产负荷趋势进行实时分析,出具数据分析报告。二是利用公司的“大智慧”电力气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结合木材加工特点,开展用户周边微气候预警分析,及时通报气象变化情况,帮助其根据天气及负荷变化适时安排生产。
        3.3 “四机制”为电能替代工作提供管理保障
(1)建立公司与政府的协同沟通机制。为了加强与县政府、乡村委员会、环保等部门的沟通效率,公司建立政策研究、政策推广、政企合作、政企对接等管理机制,与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详细解读政策实施细则,全面梳理政策落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确保电能替代相关政策落地。
(2)建立公司与电能替代客户的服务机制。一是按照全面调研的原则对356家企业进行走访,了解企业生产特点和能耗需求,按照炕的规模、企业规模的大小,初步将客户分为大规模、中规模和小规模三类,根据不同类型的企业制定差异化服务策略。二是开辟业扩报装“绿色通道”,实现从业扩报装到送电全过程的“一站式”服务,缩短业扩报装流程5-7天。三是建立潜力项目储备管理办法,对有意向的潜在客户,进行重点分析,超前洽谈引导、推介电能替代技术。
(3)建立公司与节能公司的技术支撑机制。一是建立节能公司-市公司经研所-县公司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协助客户开展投资及能耗分析,提出数据详实、切实可行的节能方案,加大电能有效利用,减少烘烤过程中因技术问题引起的电能损失。二是制定技术服务手册,加强对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改进、及时实施,保证工程实施的顺利完成。三是落实电网精准投资策略,开展电网发展诊断分析和投入产出分析工作,对已完成投产的电网工程项目和用户改造工程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
(4)建立公司内部的电能替代的资源保障调配机制。
一是建立“一体化三服务”组织机构。成立电能替代工作领导小组和、目工作小组、政府服务队、企业服务队和技术服务队,建立公司——部门——供电所的“纵向贯通、横向协同、内外联动、分工明确”的组织机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建立多专业内部工作协同管理办法。严格根据各部门专业职责,遵照职责界限清晰的基本原则,形成任务归口部门管理,发建、财务、营销、人资、调度、运检、供电所等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协同机制。三是建立风险管控制度。重点对政策风险、人员管理风险、物资风险、资金风险和舆情风险进行分类强化管控,针对各种风险的特性,制定具体的风险预控措施,及时核查管理风险点,将险情扼制于萌芽状态。
        4.结束语
电能替代战略对促进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实现节能降耗有着现实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共同推进电能替代,促进经济社会清洁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有学,王琦.因地制宜推广电能替代[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8
[2]李海洋.浅析电能替代工作的实施对于节能减排的作用[J].科研,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