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火雄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平山中心小学,广东 惠州 516300
摘要:常言道:“育人先育德”,德育是育人之本,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学生不论掌握多少学识,一旦“德”方面出现问题,再高的学问也衬托不起人品,犹如断足而行,虽行之,不能远也。小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黄金时期,教师作为学生人生路上的领航人,需重视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令学生能够明事理、辨是非、知黑白、懂决断,热爱祖国和自己的民族,热爱社会和集体,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有才能且于社会有用之人。本文就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提出自己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小学德育;教育探索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小学德育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教育者,不能故步自封,实施传统的不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德育教育,实施德育教育需要在符合时代进步的基础之上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贴合学生的实际,并能够真正做到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正处于思想道德形成阶段的小学生得到很好的发展与引导,助力其健康、全面发展。那么,具体该如何开展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呢?
一、小学德育顺应新形势开展的意义
小学阶段,学生拥有尚未发育成熟的心智和残缺的价值观,此时“虚弱”的学生最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让纯洁如白纸的学生染上不良习惯与风气,对学生的成长极其不利。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德育教育逐渐显出“疲态”,为给小学生提供更好地德育服务,教师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就新形势下探索新的且适合学生发展的德育教育,以便给学生正确的德育引导,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并向学生“输送”正确的德育教育,让学生产生“免疫力”,避免不良风气对学生产生影响。要知道,德育教育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养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保证学生的才能与品质双向、全面发展,即保证学生在拥有优秀的学识的同时,能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双足”而行,小学生才能够行得更长更远。
二、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具体策略分析
(一)育人育德,尊重为先
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便是师生在课堂之上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而要达到这一条件,形成“沟通之桥”的重要前提便是尊重,它的存在能够使师生的思想进行碰撞,并迸溅出智慧的火花,让课堂上空闪耀着光芒。为在小学教育中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教师就必须以尊重为前提,尊重班级中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与尊重,他们才会积极配合教师开展德育活动,使得德育教学事半功倍。教师尊重差异,尊重学生,能够教会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尊重规则,尊重生命,并让学生将尊重养成一种品质与习惯,以尊重的前提下,积极和同学、朋友、老师等交流,如见到同学积极问好,见到老师和学校领导仪态大方的说声“老师好”,见到校园内打扫卫生的阿姨亲切说声“阿姨,您辛苦了”,看到餐厅职员道声感谢,感谢他们为我们提供美味的食物.......身处熟悉的环境中,和这个环境中的人和平相处,并尊重他人,那么,学生会在校园中生活的风生水起,才会更好地开展学习,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立足实际,开展德育
每个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独立的个体。
为有效在新形势下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教师就必须主动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与联系,让其自动敞开心扉,跟教师积极进行沟通与交流,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才能够真正发挥德育之功效,达到最优化的目的。要知道,小学生正是出于启蒙阶段,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还需要进行完美“起步”,才能够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将学科与德育教育进行完美融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并以爱国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宽容、博爱、平等、守信、诚实的核心价值观,让其树立起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生的品德的培养和思想的引导,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班级这个集体中,得到更好地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为尽善尽美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教师就必须加强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与树立。随着时代的发展,外来“快餐”文化的涌入,对本土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甚至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比如,崇洋媚外,没有民族自豪感;盲目崇尚时尚,认为外来的就是“高大上”的,形成攀比之风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为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教师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其能够克勤克俭、吃苦耐劳,以国家和民族为自豪,拥有民族自信,传承中华传统优秀的文化,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道德品质,自动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大使,“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三)借信息之势,创新德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时代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完美助力,小学德育教学也不例外。在新的时代格局下,小学德育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进行深刻变革,以符合时代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善于借助信息技术之势,帮助学生积极认识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辨识不良思想与陋习、恶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让德育教育目标完美在学生身上“落地”,达到良好教育学生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之势,在校园中积极构建文化平台,利用网络平台、教育APP、信息化教室等,让学生找到接触传统文化平台,令其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受到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让其通过传统文化熏陶,能够明事理、辨是非、知黑白、懂决断,热爱祖国和自己的民族,热爱社会和集体,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有才能且于社会有用之人。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影响,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中的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的事迹,为学生树立榜样,为其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质教育。
(四)融入生活,加强教育
常言道:“知识来源于生活”,德育教育亦不例外。在新形势下开展小学德育教育,教师必须考虑生活教育对学生的教育因素,选取有关学生日常的问题进行德育教育,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让学生得到更好地德育教育。比如,利用“10月1日国庆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班会、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爱国诗歌朗诵等,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方便将德育思想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利用“爱心帮扶”的活动,让学生融入到生活当中,主动关爱他人,如关心社区需要帮助的老弱病残;利用4月8日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宣传保护动物,爱护动物,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懂得奉献这两个课题等等,牢固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助力学生健康发展。
总之,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是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促使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探讨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A]. 张慧明.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汇编[C]. 2019
[2]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在小学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A]. 李勇.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9
[3] 浅议新形势下如何在小学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J]. 王久梅. 现代经济信息. 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