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洁敏
肇庆市地质中学 广东 肇庆 526060
教育是师生的互动行为,师生的关系决定教育成效。没有沟通,就不会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并让学生接受教育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下面,我围绕这个问题浅显地探讨一下。
一、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1、突破传统,打造新时代的师生形象。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把教师“神化”的观念蒙蔽了“教师也是人”的事实。应当重新给教师定位了,既不能让“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成为指责教师的理由,也不能要求学生一切以教师马首是瞻。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呢?明朝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写道:“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见学生要时时维护师道尊严,处处服从老师要求,不违反纪律,且好学不倦,这才是“好学生”。然而,这样的要求并不适合当代学生。
传统的违背人性的老师与学生的定位,损害了师生的心理健康。突破传统观念,打造新时代的师生形象有利于师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2、师生沟通要点:
(1)多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情况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建筑在相互了解之上,且冠以真诚与耐心。教师与学生接触越多,则了解越多,也建起双方心灵沟通的桥梁,减少不必要的猜疑与误会。
(2)放弃架子,尊重学生,平等相待
尊重是健康人格的正常需要,大家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他人就是对他人能力与成就的肯定与赞赏。“站在同一高度,与孩子平视”是教师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具体表现。师生平等交谈、相互沟通,自能排除障碍、打破隔膜。孩子的世界许多事情我们无法理解,需要我们有交换角色的意识,抛弃偏见,用学生的眼光来看他们的世界。不能强硬把我们的意见强加在他们身上,这样只会令学生厌恶我们,不愿意和我们沟通。
尊重学生应该是无条件的。首先要肯定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点,给学生以自信,才能引导学生不断进步。其次要在加强监督的基础上给学生足够的信任,这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再次,保护学生隐私,积极维护学生自尊心。这一点对高年级的学生尤其重要。初二有一个男生,上语文课总是心不在焉。有一次,他还拿出扑克来玩,被我没收了,当时我并没有批评他。课后,我找他来了解情况,告诉他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身为中国人应该学好母语,告诉他上课不认真受损失的是自己。结果,他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后来,他在周记中感谢我让他明白了语文的重要性,还有就是没有当众批评他、让他难堪。由此可见,尊重学生,真诚并平等地对待学生,能让教师的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3)把握作业这个沟通平台
作业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载体。批改作业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我认为周记是一个不错的师生沟通平台。我对周记的要求并不严格,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我在周记后写下评语,或提出问题,或鼓励称赞,或劝诫建议。我的评语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总是迫不及待地阅读评语,然后三五成群地与同学分享。他们如获至宝地捧着周记本的样子让我感动。不少同学在周记中向我敞开心扉,倾诉心中的疑问与难题,我则以评语的方式一一为他们分析和解答。于是我了解到他们的许多情况。
有学生写自己不开心,因为与家人吵架了,还埋怨父母不关心自己。我给他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告诉他父母的难处与望子成龙的苦心。希望他学会体谅父母,走出偏激与不安情绪的阴影。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很喜欢跳舞的女同学写的一篇周记。她讲述了某次被我严厉批评作业马虎,令她难过的事。她写道:“在这一刻我真的很恨老师。”此话让我如遭雷击。批评她时我确实太生气了,我认为她因舞废学。她的直言引导我深刻反省。我在评语中承认错误,并肯定她是乖孩子,然后才提到她的作业情况以及我的想法,最后恳切提出希望。周记发下去时,我留意到她开心地笑了。想不到在下一次的周记中,她竟在我的评语后向我道歉了。看此“评语”,我很欣慰。
有些同学不喜欢写作文,常常偷懒。他们看到我为其他同学写的评语,既好奇又羡慕。有人心动了,也正正经经地写起来,有时还故意提出疑问,目的就是想我为他写评语。
周记成为了我与学生沟通的桥梁。通过周记,我不仅能了解学生的情况,还能从中提取学生对我的意见,以此为鉴,使自己的工作更完满。
二、学校、家庭、社区的沟通
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封闭式办学思想已成历史。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诸因素组成的教育系统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1、学校和家庭的沟通
家庭、学校、社会是我国教育的三大支柱,其中家庭教育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一个人一生最长的时间就在家庭中,所以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整体的知识面和素质以及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会有一个问题家庭。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良,学生家长素质偏低,客观上增加了学生教育与教师工作的难度。现今不少学生在单亲家庭中成长,或隔代养育,家庭教育问题严重。不少家长忽视教育,平时很少管教孩子。有的家长来学校时,连自己的孩子上几年级都不知道。也有家长因孩子是独生子女或是男孩,宠爱过度,造成孩子任性娇蛮。与教师交谈中处处偏袒孩子,不真实反映孩子的情况。还有一些家长相信棒下出孝子,教育子女方式停留在简单责备和粗暴打骂上。更多家长不能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影响子女,无法在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培养孩子自爱、爱人、爱家的传统美德。例如我曾教过的一个女孩子亲口告诉我她妈妈与她爷爷乱伦,难以想象这些不道德的事会对这个女孩子的成长造成怎样的影响。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大的。
故此,在开展学校教育工作时,我们应该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形成学校与家庭协调一致的教育工作网络,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学校可开展各式各样的家校联系活动。例如开展“学校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近校园,了解学校生活和孩子在校的表现;开通“校讯通”,使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更加密切,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教育方法,给家长以教育孩子的指引;节假日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开展增进亲子关系的活动;让学生给家长写信等等。正所谓“细水长流,功到自然成”,随着这些活动的开展,家长对学校工作有了认识,就会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同时也更关心自己的孩子。我们相信,只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总会有回报的。
2、学校和社区的沟通
社区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其教育作用不可忽视。社区应整合各种资源,精心搭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使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互衔接。例如利用社区有利因素安排学生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学校鼓励学生深入社区作调查,开展各类的综合实践活动。成立了社区活动小组,把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延伸到社区,开展志愿者活动等等。
总而言之,学生的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社区紧密联系和沟通,构筑 “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共同打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