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9期   作者:巫远红
[导读]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科的两个主要模块,
        巫远红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丽群小学  514731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科的两个主要模块,且二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于高年级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素养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即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还能够对阅读过程、写作表达形成理性深入的思考,进而在体验与感悟中实现情感的升华。
        关键词:小学 高年级语文 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 策略
引言
        如果阅读是“吸收”,写作则为“倾吐”。小学语文高年段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属于核心内容。通过有效的阅读写作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身语文素养,所以如何构建阅读写作一体化的高效课堂,是教师始终关注的问题。基于新课改的不断深化,通过多元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的辅助,让阅读更好地融入写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据相关实践表明,实现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科学素养。
一、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对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有效激发,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重要目的。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写作阅读一体化教学措施过程中,语文老师一定要将小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平时语文教学中着重激发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对于小学生来说,日常教学是他们探究学习模式的一个重要场所。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后作业安排中,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老师应为小学生预留出足够的沟通讨论、独立思考的时间,以保持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因为现在的小学生生活在一个越来越为科学、自由的成长环境中,所以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写作阅读教学一定要具有针对性,需要全面兼顾小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将小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积极鼓励小学生独立思考课文内涵。在语文写作方式中充分运用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阅读教学,有助于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当前学生的具体学习要求,读写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不仅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积累,更能让学生在掌握文章结构特征的基础上,使其清楚地意识到“读”和“写”之间的关系。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某些词汇、语句等,使其灵活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现状
        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很单一,只有教师在讲台上说教,学生在台下听这一种形式,而且教学内容非常单调,仅仅是跟着课本的步骤来走。怎样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状态下进行学习,而且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教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知识,那么我们这门学科,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所以教师更应该丰富教学内容,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并且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进行学习。其次,教师站在讲台上给学生灌输知识,教给学生模板让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拓展训练,学生往往只重视学习“套路”,按照模板代入,缺少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应该放心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来主导课堂,让学生学会大胆地表述自己的内心想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到一个辅助作用。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的策略
        (一)结合模仿练习,促进阅读写作一体化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的经典作品。

这些作品文质兼美,无论是题材、情感价值,还是在表达技巧上都具备很好的参考价值。因此,在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设计中,教师应从教材中的文章入手,在阅读指导中挖掘可用于写作积累的内容,并有意识地设计仿写任务,引导学生在文字感悟、手法分析、情感体验中探索类似的表达,进而在阅读中获取写作的养分。例如,在《白鹭》一课的教学指导中,教师结合文本中关于白鹭外形描写的文字:“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要求学生模仿写作,利用“那……那……那……那……”的结构、顺序,描述一种动物的外形特征。这样学生在写作手法上找到了支撑,能够在模仿、思考中完成再创作,从而提高状物作文的质量。
        (二)教育模式多样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自己的教育模式,多样化,不能单单地用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模式,应该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学生进行互动。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进行文章概述,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文章的内容或者是在阅读之后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回答。还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练习朗诵,在学生练习朗诵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灌输,还有朗读时抑扬顿挫的体现。教师还可以在经典桥段,或者是优秀文章中选取一些片段,让学生进行朗诵或者表演,比如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进行不同的片段任务,而且学生要进行分工合作。所以教师在进行能力的培养时,要注意教学模式多样化,注意去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通过阅读发掘、储备写作素材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形式、阅读数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在小学中高年级写作阅读教学一体化过程中,通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语文教学环境的改善,能够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有效提高小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在讲解《詹天佑》过程中,文章中具有主人翁的具体描写,老师应有效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与自主学习课文知识点,促使小学生掌握人物描写方法,深入了解人物的描写方向与描写形式,然后老师要求学生选择对自己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的人进行写作,对其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进行详细描述,有助于写作难度的降低。
        (四)激发联想想象,丰富写作内容
        联想和想象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在联想和想象中思想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在绝对自由的空间里徜徉,并探索思想的广度与深度。我们常说“小孩子想象力丰富”,但是从小学生的写作情况来看,言语平淡枯燥,内容乏味单调,缺乏想象力的问题十分突出。对此,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设计中,教师应从小学生的情感认知特点出发,激发学生联想,鼓励学生想象,启发学生在思想自由的空间中找到阅读与写作的落脚点。例如,在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阅读赏析中,教师利用配乐朗诵的形式,指导学生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想象夏日里忽然风雨大作,骤然间雨停风歇的景象,并根据诗句进行拓展描写,将自己在对夏日的想象融入其中,即: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这样的联想与创作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进而深化阅读理解,实现读与写的有效融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写作一体化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语文综合素养等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实现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芳.谈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阅读一体化教学策略[J].求知导刊,2020(28):34-35.
[2]林洁淳.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探究[J].课外语文,2020(18):127-128.
[3]和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