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9期   作者:谢治国
[导读] 情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
        谢治国
        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   231400   

        摘要:情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将情感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可以在学生内心中产生共鸣,从而与教师达到教学目的的一致性。所以说,情感教育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甚至是以后人生有一个全新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 语文 如何融入 情感教育
引言
        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初中阶段渗透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及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情感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进行紧密结合,从而使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品质,进而促进初中生更好地成长。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一)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助于初中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在传统语文教学中,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加侧重于字、词、句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素质教育改革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情感教育的渗透,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挖掘语文知识中有关情感教育的内容,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及质量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特点。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语文知识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以培养自身语文核心素养。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能够使学生把握文章的语言内涵、感受文章之美,进而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作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情感教育,还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进而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为初中生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拓展语文教学内容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形成逻辑思维和正确认知的关键时期,所以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余,应对课本内容进行延伸,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开展后期的教学工作,教师通常会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反复教授课本中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内容基本没有延伸和补充,遇到一些不熟悉或者不了解的内容,往往不知所措。但学习是不应有范围的,处在大量汲取知识年龄段的初中生,他们所学习的范围是没有边界的,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地为学生补充一些课外知识,以丰富他们的语文知识积累。比如,情感教育就是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将情感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不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丰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初中语文情感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对情感教育不重视
        有一些语文教师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以为语文就单纯的是遣词造句,并不重视情感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课堂当中倾向于让学生背诵与记忆生字词。这非常不符合新时期的教育发展方向,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语文知识,未能获得情感培养,造成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下降,不能顺利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应试教育理念的限制应试教育体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师生面对中考压力非常大。这就会让师生们产生较大的紧迫感,将语文课变成一种应试工具,导致学生们不能深刻体会到文章当中传递出来的情感。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情感教学氛围
        语文是一门语言基础学科。它不同于物理、化学、数学等其他基础学科。如果在传统教学中仅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语文,就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厌恶和无聊,而导致他们完全失去兴趣。在语文课程重难点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感特征,有意识地调整教学情感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语文教学中。例如,在教学《故乡》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播放与思乡有关的视频,借助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等,突出思乡之情。之后,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情感氛围,引导学生对文中突出作者思乡之情的语句进行细细品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对作者思念故乡的喜乐悲愁进行更加深入的感受,从而提升语文课文的情感教育效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以文本为引导,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情感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会形成的,而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学习《邓稼先》一课的时候,学生就会对邓稼先先生那种报效祖国的精神肃然起敬,也会对邓稼先先生那种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折服。这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踊跃地回答出对于本篇课文的理解,当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师给予鼓励,那么学生也会积极地释放情感,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就会站在主人公的角度,了解主人中的任务变化和精神追求,这样就会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培养。
        (三)在角色的扮演中丰富情感
        仅凭资料和文章中的句子,有的学生仍不能透彻地领会和感悟文章的情感,所以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从作者的角度出发,体会文章想要传达的情感。比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皇帝、骗子及小孩,让他们先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表演,然后依次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让参加表演活动的学生表达自己对所扮演人物的认识,如“你认为你演的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学生根据当时表演情节进行总结,可以更全面地分析皇帝的人物形象。之后,教师可以让作为观众的学生来发表自己观看表演后的感受,对不同的人物有哪些态度、情感及认识。这样的角色扮演,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另一方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他们从中有所学习和收获。
        (四)在情感教育中引导学生的情感表达
        初中的教材都是经过许多教育学者在潜心研究和讨论下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而编著的,可以说对学生的各方面全面提升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初中的语文教师,不仅要肩负着教书的责任,还要担负起育人的原则,帮助学生从教学中挖掘情感教育并让学生有所感触,从而引导他们进行情感表达,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但是这也需要教师对教学策略的合理定制。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式教学,先给学生进行分组,小组之间要保证平衡性,然后再进入教学中。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这一文章时,这篇文章从一件作者父亲送他去坐车时的背影有感而发,写出的一篇文章。初中语文教师在讲课时,要先将文章的背景讲给学生,这是朱自清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即将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坐车时给他买橘子的一个情景。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先让学生自发的去阅读这篇文章,并让他们思考文章主要讲的什么、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思想情怀去写的以及有哪些字词可以体现出作者当时的心情等等,这样学生就会带着一种特定的思想情感去阅读文章,并从文章当中找到情感的表达方式。最后教师讲课时再告诉他们作者用朴素的文字表达将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的十分细腻,这种父爱的情感在平凡的事情当中就能体现出来,并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回家观察自己父亲,并以“我的父亲”写一篇600字的作文,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情感教育的渗透工作,使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使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以提升语文教学效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他们日后的成长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俊芳.将情感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4):123.
[2]周艳卉.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措施[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1):64-65.
[3]郭娟.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情感教育[J].文教资料,2019(31):69-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