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特中段美术教材的整合教学探究——以《水墨画鱼》为案例进行分析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9期   作者:陈蓉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前提下,聋校普及普校教材的实践中,教师如何运用普校美术教材,结合聋生2016版美术课程标准,创建合适中段聋生学习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陈蓉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前提下,聋校普及普校教材的实践中,教师如何运用普校美术教材,结合聋生2016版美术课程标准,创建合适中段聋生学习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文章以关注聋生学情为出发点,在学校开展普校教材教学基础上,根据聋生听觉感知缺失,视觉补偿依赖强的特点,对美术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关键词] 美术教材;中段美术;整合教学;教学方式  
        我校过去的美术教学注重技能培养,对聋生美术创造性思维兴趣培养较少。当前学校所用的普校美术教材,教材是根据普通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所设计的教材,而聋生对于普校教材的接受能力有限,而旧版的聋校教科书,教材内容难、繁、偏、旧,不能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教学,因此合理运用普校教材进行聋生合适教学是解决美术教学的核心。
        一、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材存在难度
        美术普校教材的内容相对于聋生来说偏多。聋生由于语言发展缓慢,逻辑思维水平低于同年龄段的健全学生,因此在教学中难以完成教材编定的每节课的教学任务。为了达到有效教学,教师需要分化教学内容,往往将一节课化为两到三个课时教学。这样一来拉长了教学进程,放慢了教学进度。
        (二)教材内容灵活
        美术普校教材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时代性,教材内容丰富,知识点新颖,相对与90年代出版的聋校教材内容陈旧,与时代发展脱节,美术普校教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阔了学生视野。但聋生长期住校生活,生活环境封闭,大部分学生生活经验少,加上听力缺陷,对外界全靠双眼观察,对生活的中的事物都是一知半解或不理解,灵活的教学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更多学习方式是接受教育,而启发教育加大了他们的理解难度,使教学难度也加大。
        (三)教材学习领域多
        [1]美术普校教材里的课程由: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组成,这些领域相互独立存在又相辅相成。普校课程使四个领域的课程内容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视觉性、人文性、愉悦性、实践性。这些课程形式虽然丰富又具有参与性,而聋生对复杂事物或抽象事物的理解有限,再加上教师在教学中受手语表达的限制,很多的课堂中的专业名词或抽象内容都不能用手语解释清楚,给教学增加了难度,同时学生也难以深层理解含义。
        二、整合教学的探究
        [2]整合教学是将同一学科的内容融合在一个课堂中进行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知识作为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中,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同时实施了课程目标。在普校美术教材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整合,要求教师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师能力。转变教育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共同发展,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我以普教版四年级美术上第八课《水墨画鱼》这一课为例,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方面分析,在普教教材基础上,分析如何对中段聋生实施美术教学。
        (一)整合普特教材内容
        把普校教材和聋校教材进行结合,对教学资源进行挑选、重组和调整。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版面和教材内容,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重新认识、理解,再进行教学。
        1.教材版面的选择
        聋校教材页面设计老式,里面插图很多都脱离现在的审美需求,插图还少,缺乏生动感和启发感。普校教材页面设计新颖,有多个不同内容的插图,插图栩栩如生,并结合小活动,达到了“文化合一”的视觉冲击。因此在选择教材图片内容教学时,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抛去过时的教材内容,结合相同和吸取现代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
        2.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聋校三年级上册第七课有《中国画-小鱼》一课。教材内容中的学习重点是了解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的特点,学会中锋,淡墨淡墨表现小鱼的技巧。聋校美术教材注重专业技能和技法的传授,教材的内容比较死板,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成长需求和理解。而普教版四年级美术上第八课《水墨画鱼》一课中联系生活实际,比较生活中的鱼和画家画的鱼的异同点,从而了解水墨画鱼,可以发现普教教材除了注重技法技能传授,更加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普校教材的每节课的内容增加了很多活动性探究性的板块。虽然知识灵活,但对于培养学生个人能力,情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语言表达,普校教材内容更加全面。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收集直观性的教学图片启发教学。利用视频、书籍、影像资料等,开阔学生眼界,激情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语言表达,让他们能够寄情于画中,使作品更加有灵性,而不是千篇一律。
        这个课在聋校和普校教材中都是两个课时的内容,所以在教学中有取舍和简化,第一课时中表现简单的小鱼(内容来自普教教材),第二节课在第一节课基础上表现鲶鱼(内容来聋校教教材),降低学习难度。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把鲢鱼的画法(内容来自普教教材)作为课后拓展作业完成。这样一来既不影响教学进度,又有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更新教学方法
        聋校新课标要求根据学生特点开展适合的教学活动,教学中要求注重课堂的活动性,要发挥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师生在交流合作中学习,注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聋校传统的教学过程无法适应新课标要求,传统的教学一般是:导入―新授―巩固―作业。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过程是:问题情境―探究尝试―解释与交流―拓广与应用。

因此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式教学,才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1.创设生活情境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像艺术家一样创作,培养聋生自我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适合聋生美术学习的教学氛围,学生不但学习了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也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从而也真正落实了三维目标。在《水墨画鱼》的教学进入环节,给学生创造生活体验,在水墨鱼的教学中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课程开始,把真实的鱼带到课堂中,让学生尝试观察鱼的结构和形态。课堂中播放各种形状鱼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2.探究体验学习
        在《水墨画鱼》教学探究环节,是从水墨画的笔和墨的体验,到运用画鱼的过程。因此笔墨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而聋生的思维形式受身体缺陷限制,比较容易掌握技能技能。对于情感体验类的东西比较少,对于灵活的知识的接受程度有限,需要教师不断引导,不单纯的粗暴的告诉学生中锋用笔勾了鱼身,侧缝用笔表现鱼背鱼鳍。可以通过水墨游戏的形式,层层递进,从感受线条到感受面,从浓墨加水变淡墨,学会观察颜色的变化,学生自己在体验中理解浓淡墨和用笔的技法,再通过同学间作品的相互欣赏探讨,在体验中掌握用笔用墨的方法。教师示范完水墨鱼的画法,学生结合老师的技能传授和自身的体验画出不同造型的鱼。学生在表现水墨鱼的技法中,不过于强调形体表现的精确性,注重学生的创造力的表现,让学生用传统的技法,结合自己的想象表现鱼,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3.拓展应用知识
        在《水墨画鱼》一课的课后拓展中,强调知识的巩固外,同时要讲究知识的应用。聋生的记忆的欠缺是对已学知识的遗忘性大,普教的知识点多面广,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紧密,要求聋生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根据这一特点,在《水墨画鱼》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教学时,在学习完第一课时后,需要布置一定的作业,通过课余时间练习,对旧知牢记心里,从而对学习第二课时充满信心,胸有成竹。在完成两个课时的学习后,让学生可以看图片或观察现实的鱼进行写生,从而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创作意识。
        (三)改变学习方式
        聋校美术课程标准中对聋生在“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提出要求,普教教材中一节课中就会多个领域的理念在课堂中体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高。由于教材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什么都是从零开始,学习方式可以慢慢培养。而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之前都在用特教教材学习,在学习习惯上需要改变,很多学生反映:“很困难”,“不理解”。在《水墨画鱼》一课中齐白石的《年年年鱼》、朱耷的《鲶鱼》、李苦禅的《上游》这些作品,学生要通过欣赏大师作品,提高审美能力,拓展审美眼界。聋生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会出现摸棱两可的情况,一方面他们对人物的背景和画家的绘画风格不了解。另一方面在这环节教学中,对教师的手语要求也很高。在介绍人物背景和作品介绍时,很多的专业术语无法用手语表达,使教学难度增大。
        1.自主学习意识培养
        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聋哑学生在语言表达、语言描述、阅读方面存在困难。在学习方面突出表现为对文字性的东西普遍不感兴趣,为了克服学习上难处,课余生活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观看视频纪录片、电影,图片形式了解人物背景和绘画风格,学生通过课前的充分准备,再走进课堂学习的信心会变大。
        2.主动探究意识培养
        然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为了培养聋哑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一方面是培养聋哑学生思考的习惯。部分聋哑学生停留在接受型的思考模式,不愿独立思考。为了改变固定的思维方式,在上《水墨画鱼》一课时,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在欣赏绘画大师作品的时候,让学生结合课前的预习,在课堂中重新欣赏作品,思考齐白石画的鱼和朱耷画的鱼还有李苦禅画的鱼有什么相同点,线条笔墨表现是怎样的,思考作者通过鱼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从大师的作品中吸取各种线条和墨的浓淡的表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另一方面进行思维方式的训练。聋生的抽象思维比较弱,学生在主动思考的前提下,教师不断情感引导,从而激发学生与画家产生共鸣,从而理解不同画家的画风,也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创作出具有自我特色的作品。
        3.合作学习意识培养
        最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第一、分组团坐。把学生分为三组,一组3-4人。把“吃不饱”的学生,以及“吃不了”的学生,和能力较强的学生抱团取暖。以能力强的学生作为组长,达到共同成长。第二、明确职责。明确分工后职责,履行职责,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第三、扬长避短。每个组员都有自己的优势,发挥自身优点,让每个学生都在组内发光发热。然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学习单,探究齐白石、朱耷、李苦禅的人物历史背景,绘画风格,作品特点,情感表达。组员之间分工合作完成,在作业完成上,也可以培养合作意识。组长组织,分配组员任务,从而完成作业。作业完成过程中,有的同学在作业完成上效率高,这时候组员间可以相互帮助,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帮助表现能力弱的同学。
        在聋校新课标深入普及阶段, 在普教教材的教学中,教师对教材进行整合,同时运用合适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转换学习观,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提高教育质量。而对于我个人而言,教材的整合教学处于探究阶段,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1-04
[2]尹 达. 主体适合教学:内涵、策略与价值[J].教学研究,2014,06-0034-05



作者:陈蓉
出生年月:1991年3月
单位: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学历:本科
邮编:318050
地址:台州市路桥区峰江街道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手机号码:135668405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