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9期   作者:陈湘怡
[导读] 随着高中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领域对高中美术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学实施标准,要求教师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美术活动,为学生营造欢乐、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稳步增强。
        陈湘怡
        山东省蓬莱第一中学  山东  烟台265600
        摘要:随着高中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领域对高中美术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学实施标准,要求教师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美术活动,为学生营造欢乐、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稳步增强。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模式;高中美术;教学应用
引言
        美术教育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其鼓励学生发展个性,旨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增强。通过美术教育,学生的艺术修养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其是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美术教育通常运用视觉艺术综合训练的形式。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而创新是艺术不可或缺的内容。但美术教学并未受到部分学校和学生的重视,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依然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
一、高中美术的教学问题
        (一)没有全面认知美术学科
        高中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高中教学,学校领导和教师只重视需要考试的学科,让学生将大部分的时间集中在需要考试的科目上。除此之外,有些学生的家长以及学生自身并没有全面具体地认知好美术,觉得美术课程没有实际的作用。因为高考科目中并不包含美术课程,所以高中美术教学往往会忽视发展学生的美术素养。美术学科除是一门课程之外,还是文化精神的结合体。总之,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学生等人并没有认知到美术能够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美术教学自身没有得到好的发展
        不管是幼儿时期,还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美术都有着很高的兴趣。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学生的大脑都有很大的活跃度,加上受大脑的支配,学生的绘画动作才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与此同时才能够高度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因此,通过小学时期和初中时期,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已经得到一定的培养。然而,在高中时期,因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美术教学常常受到忽视,导致学生美术能力和素养提升的道路出现一定阻碍,进而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美术素养,也不利于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二、高中美术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充分利用微课教学模式
        微课是一种灵活的信息化教学形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微课基于多媒体教学载体,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微课的特点在于其内容的浓缩性,其教学时间相对于其他教学形式较短,通常在4分钟左右。基于微课的教学形式,教师能够较为灵活地提取、概括、总结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针对其中的某一部分知识深入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将微课与高中美术教学有机结合,对于教师与学生而言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微课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关系将发生转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微课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延伸与拓展,教师将微课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中美术教学,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学习与探究的内在动力,它能够保障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最为关键的阶段,高中生的学习任务普遍较重。为此,教师在展开美术教学之时要寻找到整个美术课堂最为适合的切入方法,以有效的切入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活跃学生的思维,以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一般来讲,美术课堂教学并不像文化课程那样枯燥无味,美术课堂教学主要依靠的是学生的眼睛进行观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美术课堂教学的这种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好各类多媒体培养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喜爱程度。
        (三)想象训练,促进创新意识的增强
        高中生的理论知识和生活经验往往已比较丰富,这对于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美术学习十分有利。高中生往往对于新鲜事物较感兴趣,教师若能够利用好这一点,便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在以往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部分学生思维固化。对此,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给予学生鼓励和引导,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其大胆想象,促进其增强创新意识。在绘画教学中,美术教师应改变以往那种学生一边观看教师示范一边作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借助艺术语言描绘从没有见过或接触过的事物,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自己的想象自由创作。这种利用想象作画的训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思维。
        (四)利用情境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大多从书本上的文字和案例出发开展课堂活动,其内容缺少趣味,显得很枯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很难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了美术教学的难度。现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学习等水平有明显的上升,高中美术教学也逐渐应用科学技术手段。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下,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有效应用于高中美术教学。多媒体能够用视频、图片等形式给学生展现书上的内容,创设形象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教学活动。除此之外,还能够让学生走进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深入体验学习的乐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五)积极开展美术校园活动
        学校要设立美术学习兴趣小组,为喜欢美术的学生提供交流、探索的平台。学校可依据学生的兴趣,通过美术学习兴趣小组充分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学校可考虑举办美术比赛或者美术情景剧表演等校园活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对于这些活动有较大的兴趣。学校通过举办上述活动,可增强美术教学的趣味性,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及美术素养。
        (六)健全美术课程评价模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因为教师的评价而变得更为积极,为此,教师要在美术课堂中建立健全有效的评价模式。正确的看待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整体表现,基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学生在勇于解决错误问题的过程中养成更为良好的习惯与性格。这也将会为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奠基道路基础,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终身发展。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的问题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当学生出现错误问题之后,教师不应怀疑学生,而应及时引导学生找到合适的解题方法;同时教师也要认真寻找到美术课堂上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与鼓励。通过正确而适当的评价模式,让学生的美术学习形成内在驱动力,激励着学生在美术课堂中表现得更为积极,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大量的形象化、具象化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理解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审美逻辑体系。同时,教师应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把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从具体的案例出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
参考文献
[1]孙传飞.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09):181+184.
[2]宋沅卿.谈高中美术个性化教学的实践[J].中华少年,2019(25):121.
[3]王晓双.多元化教学法在高中美术素描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9(66):175.
[4]钟堃.高中美术多元化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2019(24):22-23.
[5]赵霜霜.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华辞赋,2019(08):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