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宁
湖北省安陆市接官乡中心小学 432628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比较贪玩的年龄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将生活情境与数学相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直观的告诉学生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惯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把抽象的数字渗透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运用
小学生玩心太重、认知能力低,传统的数学教学枯燥、乏味激发不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再适应学生现阶段的需求,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学生此阶段,创新教学模式。数学源于生活,与生活紧紧相联系,把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可见,将生活情境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意义匪浅。
一、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非常低。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不得不出台新的教学模式,将小学数学的教学与生活情境相联系,不但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沟通中还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友谊。
1.1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奇的是外面的大千世界,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课堂,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很弱,这就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将小学数学与生活情境相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我们最熟悉的教学生数苹果,这就比死记硬背数字有趣的多,数苹果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说笑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可见,当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的时候,提高教学质量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1.2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学习生活中,积极主动的学生永远比被动的学生学习效率高,所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环节,但同样也是教学中的一大难题。针对小学这个学龄段,学生非常容易感到满足,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教学中实行奖励模式,对学习认真积极的学生,及时给予赞扬,可以用小红花和奖状来鼓舞学生,小学生的心理比较单纯,一点点小的奖励就是他们炫耀的资本,也是他们继续学好数学的动力。
1.3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多听听学生的想法和见解,不要一味的追求学生的正确率。教师可以把枯燥无味的数字,转变为各种有趣的动物,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让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的答案中,教师还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1.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检验学生近阶段学习质量的一大标准,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最终也要运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掺杂生活情景,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数学能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教师可以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讨论计划去超市采购,在一定的金钱限制下,把获取的利益放大到最大化。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无形中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措失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中运用意义非浅,刚刚我们已经了解过了,可是怎么能将生活情境融入到小学教学中,是教师们的一大难题。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入手,去寻找可以体现这一内容的生活情境;从他们的年龄阶段入手,寻找他们所能理解透的生活情境;从他们的心理活动入手,选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材料,教师应充分考虑这三者,选用最适合学生的生活情境。
2.1从教学内容入手,将生活情境运用到小学教学中
生活情境与小学教学相结合,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学生更轻松的学懂学习内容,所以生活情境的选用,一定不能偏离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将其还原到生活中,搜集生活中所运用的数学事例,作为教学辅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应用能力。比如,学生要学习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可以选用升降国旗上下平移和开关窗户的左右平移为例,来辅助学生学习教学内容,在小学这个年龄阶段,眼睛能看到的情境,就是他们最容易理解的东西。
2.2从年龄阶段入手,将生活情境运用到小学教学中
不同的年龄阶段,教学模式也不相同。小学生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低,教师应选用生活中比较容易理解的事物作为教学辅助。比如说,学生要学习几何体,教师就应该选用适合他们年龄阶段、便于他们理解的事物进行举例,如果要认识正方体,简单的粉笔盒也可以作为一个事例。
2.3从心理活动入手,将生活情境运用到小学教学中
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根据他们的心理活动,选用他们喜欢的生活情景融入教学中。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是以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主,教师不要盲目地寻找生活情境,应选用健康的生活事例,以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对小学生而言,将生活情境运用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优质的生活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方便学生认识和理解。在生活情境的选用上,教师切不可以粗心大意,应选应符合学生学习内容、年龄阶段、心理活动的生活实例,对学生学习和生活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吉正勇.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运用[J]《速读·中旬》,2013
[2]李本芳.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
[3]崔玉梅.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