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9期   作者:胡庆来
[导读] 新课程改革要求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胡庆来
        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小河九年一贯制学校623300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初中教育也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有了革命性变化,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上投入很大,初中地理是一门现实性学科,与生活结合紧密,如果在教学中引入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可以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归属感和代入感,以此激发学生地理兴趣,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指引学生进行深入的地理学习。本文将从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意义、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策略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地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策略        
        
        一、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借鉴意义        
        合理地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对于初中的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可以帮助教师快速实现教学目标,其次,它可以为学生营造理想的地理学习环境,突破传统填鸭式、口述式教学,学生无法通过想象透彻理解地图、地形、等高线、洋流、气旋等,通过结合乡土地理课程资源,配合多媒体教学设备,我们可以从更丰富的层面进行教学,学生了解地理知识有了更广阔的渠道,不论是从理解还是巩固知识层面,都可以有迅速的提升。第三,学生亲身实地的去田间地头走一走,近距离接触大自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生态保护的意义,如看到被污染的水渠、又或者过度砍伐而裸露的地表,学生能从现实中真正认识到破坏环境的严重后果,从而自发地加入环境保护的队列中来。        
        二、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如今,乡土资源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师对乡土地理的态度观念不正确,以及学校相关设备的缺乏。地理教师主观上的不重视,认为乡土教育不具有权威性,所以不太在意乡土教育的实施。还有一部分教师对乡土教育的认识不足,所以在课堂上对乡土教育的应用程度也不高。另外,乡土教育的教学设备和电子信息设备欠缺。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策略        
        (一)加强引导学生地理学习的主体性        
        地理学习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将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学习氛围的营造是我们教育一线工作者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抛却传统的、低效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填鸭教学,而是要将学生当成课堂的主角,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参加课堂实践,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发散思维,开阔视野,进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轻松地学习氛围。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接受自己扮演的角色,如学习小组组长、课代表等,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加强课堂时效性。教师可以为课堂设置一个考核评价机制,让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且被大家点评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地理课堂时效性。

学习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引导,寓教于乐,将“教”和“学”合二为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生活,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生活化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开展。        例如,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地理问题将同学们更好地带到课堂中来,同时也可以通过让学生们看照片的方式让学生们去认识地形。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地理地形的观察活动,不再是只有教室上课这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室外的环境中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
        (二)加强实践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在学习到与实践相关的课程时,教室的环境就比较有限制性,很难进行实践工作,这就导致课堂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富含大量的具体地理环境,可以为学生们的实践探究提供良好的条件。例如在学习地区气候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对本地区的天气进行观测,并收集降雨量、气温、风向等数据。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真实地接触到地区气候,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通过丰富教学设备为地理课堂提高趣味性,如上文所说的地理事件的影像资料在课堂上就可以放映,与课本结合紧密,有利于学生记忆。教学方法除了增加多媒体设备,还要注重实践性,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的本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次,从教学评价上来看,好的教学评价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标准,同时标准的制定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可以参考标准要求来对比自己的学习进度,查漏补缺,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评价标准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选择更加贴近生活化的教学资料
        在教材的选择方面,要坚持生活化原则,据笔者调查,很多学校选择的地理课本内容空洞,编纂和叙事与生活疏离感强,规模宏大,具体教学内容不详细,特点介绍不全面,还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种地理学习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反感心理,也给地理学科标上了“脱离生活”的错误标签,甚至认为所谓的“地理话语体系”是必须要遵守的,这种脱离生活的教学模式才是脱离实际的方法,不仅不能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还会阻碍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地理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任务、事件都与生活有关,很多地理理论放到实际生活中也并不违和,甚至可以解决现实问题,教师要起到联系生活与地理的桥梁作用,引导学生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点”,将这些事件作为地理学习的素材,这样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地理成绩,真正地理解地理,爱上地理。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室外的学习任务,例如做环境监测、绘制地形、绘制地图等等。学生通过自主的观察与思考完成任务,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运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同学们的学习质量。目前,我国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乡土地理资源的利用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的不重视和学校相关设备的缺乏,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运用到初中地理课堂中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初中地理知识,同时极大地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周振辉.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9):4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