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灾害施工中的安全意识与管理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李天华 林远桢
[导读] 摘要:矿山地质灾害也就是指由于地质作用、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以及地质条件持续恶化而引起的自然灾害,地震、滑坡、海啸、沙尘暴、泥石流及水土流失等是其主要表现形式。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
        摘要:矿山地质灾害也就是指由于地质作用、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以及地质条件持续恶化而引起的自然灾害,地震、滑坡、海啸、沙尘暴、泥石流及水土流失等是其主要表现形式。矿区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次数多、类型多样以及危害后果严重等特点,这严重地制约着矿企的稳定发展。所以,在矿山地质灾害施工期间,必须要树立安全意识,开展安全管理。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安全管理;
        1矿山地质灾害类型
        1.1塌陷
        塌陷是矿山环境中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当矿层采出之后,采空区顶板岩层在重力作用下变形或移动。当内部张应力超过地层本身的张应力时,顶板发生破裂、掉块,地层进一步弯曲、断裂。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塌陷情况会扩大,最终会出现大面积的塌陷,给地下开采和地面环境带来巨大的风险。另外,岩溶塌陷也是一种常见的塌陷类型,广泛存在于煤矿、金属矿山等地区。岩溶塌陷通常是由地下开采引起的。但开采沉陷机理复杂,现场勘查难度较大。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观测模型。但是从拱形冒落等不同角度来分析其形成的机制。目前,塌陷的主要处理方案是填土。用粉煤灰、煤矸石等填料充填,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矿山塌陷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矿山固体废物处理的困难,起到了双重作用。
        1.2泥石流
        在矿区,泥石流地质灾害是较为常见的。一般情况下,在露天矿区进行采矿时,或者在采空区进行填充时,会用到大量的固体矿剥离物,在对山体浮土和岩石进行剥离后,地面的松散程度加大,这样情况下,如果遇到连续降水、暴雨等天气,松散的地表在雨水冲刷下,就可能形成泥石流。另外,采矿过程中,挖掘的废石未及时处理,留弃在矿山周围,随着雨水天气的到来,较容易形成地表积水和地下涌水情况,这时也十分容易导致泥石流的产生。同时,其造成了人员和设施的伤害也很难控制,严重的泥石流地质灾害也很可能使矿山报废。目前,矿区采取的关于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法,是通过在泥石流的形成、流通、堆积区,采取相应的治理工程,这些治理工程主要包括:蓄水、引水工程、拦挡、支护工程、排导、引渡工程、停淤工程和改土护坡工程等等。在实际的矿区开采中,这些治理工程能够起到有效的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的作用。
        1.3滑坡
        滑坡的产生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但最直接的因素是因为山区有一个向下滑动的趋势,主要是在于坡体内的应力场状态。在雨季时间段,差异风化导致结构面变化,坚硬的岩体会产生崩塌。而岩体越破碎,越容易出现各类地质灾害问题。虽然砂岩、泥岩、千枚岩、花岗岩等各种岩性的滑坡原理各不相同,但松散的性质导致滑坡大多发生在全风化与强风化层中。而更主要的因素是人为开挖导致坡脚区域内应力场发生变化,坡体内原有的弹性应变能释放,让应力重新分布后出现卸荷裂隙。虽然很多大型采矿企业会按照合理的开采顺序来进行,但很多时候却忽视了开采的强度。当工作台阶采掘至边界时,边坡强度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
        2矿山地质灾害施工安全意识与管理措施
        2.1完善安全生产制度
        矿山地质灾害施工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安全生产制度,还可以引入激励机制,提升安全管理效果。具体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能够使所有施工人员树立安全意识,需要在施工现场展开质量检查,提前制定所有风险的解决方案,使地质灾害施工更加灵活。在组织安全管理期间,建议组建安全管理团队,其职能是执行安全生产制度,明确施工现场各个管理工作岗位责任,提高安全施工的认知。在组织安全管理期间采用上下级负责制,保证各个岗位都有相应的人员负责,制定统一的矿山地质灾害安全目标,将该目标分解之后交给不同的人员负责,通过安全施工监督管理保证施工安全性。


        2.2在施工现场开展安全管理
        矿山地质灾害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其中覆盖范围比较广,包括工作人员、机械设备、施工细节三个方面。第一,施工设备安全管理。需要了解所有施工设备性能,是否会对地质灾害施工带来影响,制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方案,并且在施工现场安排专门负责设备管理的工作人员。在正式使用设备前组织检修,可以提前发现设备存在的故障。结束施工后再统一组织设备维修与养护,确保设备使用效率与性能,规避因为设备问题引发的安全故障。第二,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针对施工现场所有工作人员展开安全管理,首先需要引导及树立安全意识,在施工机械设备使用等方面融入安全管理理念。其次掌握机械设备操作要领,所有设备不能超负荷运行,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突发性问题,施工人员可以及时将其解决,保证人身安全。第三,施工细节安全管理。在组织地质灾害施工期间,施工细节的安全管理也十分重要。如果缺乏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很有可能会引发地质灾害事故。例如施工人员要按照要求佩戴护具,才可以进入到施工现场参与工作。在展开安全管理过程中,通过注浆加固的方式规避破面坍塌问题。针对所有施工细节展开监督与管理,能够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保证地质灾害施工效果与质量,提升现场施工安全性。
        2.3地质灾害调查区划的建设
        在地质灾害调查区划体系中,最主要的环节就是对频繁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通过对周边的地质界线进行勘查,从而预测灾害的危险程度,对其灾害进行划分。掌握各个区域发生地质灾害的危害性与可能性,并为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配合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做好相关的预警应急措施。
        2.4建立防治地质灾害信息社会服务系统
        以各省市区为单位,各部门积极地调查研究本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灾害,相互配合协助,丰富数据库内的地质数据、水文数据、监测数据以及气象数据等各种数据,不断地完善地质灾害数据库,为矿山地质灾害数据的共享奠定坚实的基础。各级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应该确保自然灾害网络平台数据的完整和准确,协同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研究,及时地交流沟通,实时地掌握矿山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有关地质信息,充分地做好防灾减灾的准备,这对建立健全矿区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社会服务系统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2.5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地质勘察监测力度
        泥石流和山体滑坡是比较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而这些地质灾害危险体则是处于变化状态。正式开始矿山地质灾害施工前,准备阶段需要全方位勘察地质,最终得出的勘察监测结果作为施工方案的参考依据。组织施工期间,若制定的施工方案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要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修改方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反映出地质灾害防治成效。监测预警体系中应对技术与管理进行重点投入。同时,在监测区域出现异常时,利用监控技术对该区域即将发生的灾害信息进行收集与反馈,并在第一时间进行预警,尽量在短时间内找到地质灾害发生原因,为救援、避险争取宝贵时间。除此之外,在施工现场定期组织地质灾害巡检,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地质勘察监测尽可能的杜绝地质灾害问题。
        3结语
        综上所述,矿山环境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受到自然环境与开采工艺等多方面的影响,会引发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问题。因此,在矿山地质灾害施工期间,所有工作人员务必要树立安全意识,将安全管理渗透到各个施工环节中,能够从基础着手提高施工安全性,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实施现场管理的同时,也能够消除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矿山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与防治措施分析[J].曾国星,彭文祥.世界有色金属.2020(11).
        [2]采矿诱发地质灾害特征及治理方法[J].王韶文.世界有色金属.2019(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