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研究 华正飞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华正飞
[导读] 摘要:我国的基础建设的发展迅速,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展也有了提高。
        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沈阳  100005
        摘要:我国的基础建设的发展迅速,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展也有了提高。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工程建设也随之增多。其中在岩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地质灾害,严重影响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通过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与危害进行详细地阐述,然后分析岩土工程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并对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给出建议,旨在能够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从而为我国的岩土工程事业作出贡献。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防治研究
        引言
        我国社会体系在现代化程度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环境下,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势态,伴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社会每一个领域都体会到了科学技术带来的实惠。地质灾害的防治是岩土工程开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地质灾害存在的问题对岩土工程的顺利进行产生了较大的阻碍。因此,本文针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展开详细的分析,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对应措施将这些问题有效解决,为岩土工程的安全开展提供帮助。
        1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类型与成因
        在岩土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经常因为地质勘探、挖掘施工、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也有自然因素造成地质灾害的发生,比如泥石流、地震、山体滑坡等,下面让我们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类型和形成的原因进行相信分析。(1)滑坡。当发生大型降雨时,斜坡的岩土受到雨水冲刷,从而导致山体滑坡;自然灾害引起的滑坡还有海啸、风暴等。在岩土施工过程中,因为人工的挖掘导致地质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滑坡灾害。山区附近容易发生地震,从而造成滑坡,离水源比较近的地方容易受到流水的冲刷,发生滑坡的概率很大。另外,降雨量大的地方也是滑坡灾害发生的重灾区。(2)坍塌。坍塌是山坡上的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掉落的灾害现象。发生崩塌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是自然因素,当发生地震时引起山体震动,破坏地质平衡,从而发生崩塌;连续长时间下暴雨的情况下,由于雨水渗入地下导致地质疏松,从而引发崩塌灾害。第二,人为因素,在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因为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当或者施工规划不科学,矿资源的过度开采以及矿井渗水等,从而导致山体崩塌,造成施工人员人身伤亡和企业的经济损失。(3)泥石流。在降水丰富的山区中进行岩土工程施工,因为降水量大会导致山坡上的泥土、碎石、石头等伴随雨水冲刷下来,从而导致的自然灾害。在施工过程中也会因为开采过度、工业垃圾未清理等原因造成泥石流灾害。
        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应用
        2.1实现滑坡现象控制
        对于岩土工程而言,滑坡地质灾害具有的影响比较大,造成的破坏程度也比较深,在对滑坡地质灾害防治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对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重点关注。第一,加强对山体斜坡岩土力学强度的提升力度。根据对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展开的大量实际调查研究能够知道,为了保证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岩土工程施工人员可以将山体的坡度进行有效的降低,使山体具有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并且结合对山体边坡的加固处理措施,使山体的坚固程度有效提升,从而,使山体出现滑坡的情况有效降低。第二,对容易产生滑坡地质灾害位置的地下水进行综合防治。对岩土工程施工现场周围水文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地质条件展开严格、准确的检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施工现场周围地下水有效排除,保证山体不会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出现结果不稳定的情况。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排除地下水时需要使用特定的方式,比如,水平钻孔疏干方式、垂直孔排水方式等都是具有较高效率的措施。

第三,加强对岩土工程施工现场周围截水沟修建的规范性,这样,能够保证在滑坡范围内不会有地表水流入,降低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
        2.2进行地表变形控制
        在开展岩土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地表变形造成地质灾害的情况远大于滑坡造成的地质灾害,对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严重的威胁和破坏。鉴于此,加强对地表变形的防治力度,是降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的有效措施。根据对地表变形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展开的大量实际调查研究能够发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地表变形地质灾害的防治效果。第一,在岩土工程正式开展施工之前,必须对施工现场周围的地质环境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检测,明确掌握岩土工程地质特点。与此同时,在对地下水进行抽取以及对地下矿产资源进行开采的过程中,要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对地下熔岩的运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以便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第二,岩土工程相关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具有较高的规范性,能够满足岩土工程对地质灾害防治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个要求,在对岩土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设计理念和流程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沿土的承载能力能够满足工程荷载指标的要求。第三,加强生态防治措施的利用力度。在岩土工程开展施工的过程中,岩土表面植被的覆盖率与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呈现反比关系。因此,岩体工程相关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在工程周围和山体周围大量种植植被,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实施荒山改造。比如,施工人员可通过植树造林、培养各种植物的方式对岩体进行绿化改造,对岩土中发生流失和风化的问题进行改善,实现生态性防护效益的有效提升。
        2.3抗滑桩技术
        在岩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抗滑桩技术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简单来说,抗滑桩技术主要指的就是相关的施工人员通过抗滑桩自身的性质来对山体的边坡进行有效的稳固,进而预防滑坡灾害的出现。因为抗滑桩技术的应用离不开自身的承载力,所以需要确保抗滑桩有着较强的承载力,从而确保对山体进行有效的加固。除此之外,抗滑桩技术的应用关键在于抗滑桩的位置、长度以及间距,所以需要相关的施工人员通过悬臂梁和地基梁的施工形式对抗滑桩进行位置和间距的调整,进而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如火如荼的发展,我国的岩土工程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发展,而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也逐渐得到了更多人们的广泛关注。岩土工程作为我国建筑工程行业之中十分重要的工程施工,其施工质量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我国的地质环境变化较为频繁,所以岩土工程的施工很容易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这样不仅会影响实际施工的质量和效率,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这就需要相关的施工人员对其进行高度重视,并且对各种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然后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促进地质灾害有效防治,进而推动我国岩土工程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盛夏.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分析[J].世界有色属,2018(11):191-193.
        [2]张朝刚.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途径[J].有色金属设计,2018,45(1):6-8.
        [3]孔凡龙.关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5):13-14.
        [4]李媛.中国岩土工程灾审类型及其特征一基于全国县市烤土工程灾害调查成果分析[J].中国岩土工程灾害与防治学报,2018(2):37-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