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桐城市供电公司 安徽桐城 231400
摘要: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因此,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也必须要与时俱进,主动创新,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本文对电力配网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配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行各业面临诸多发展机遇,其中以电力行业为主,不仅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还扩大了工程项目的规划范围,给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电力配网工程中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加大项目管理的力度,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才有可能实现长远规划的目标,最终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走得一帆风顺。关于电力配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笔者从不同方面展开了具体分析。
1电力配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电力配网工程的规划建设,会直接影响到各大城市的发展,其决定着城市信息化水平和创新步伐的加快。电力配网不仅仅是城市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它还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很大的联系。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在电力配网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上下足功夫,选择一系列的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升电力配网工程的项目管理水平显得非常必要且关键。只有从根本上提升了电力配网工程规划的合理性,项目管理的有效性,对于电力能源的高效传输而言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实现电力能源的节约,经济成本的控制,科学用电的规划等,电力配网工程也将获取到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在电力配网工程建设中,应该考虑客观因素,更好的发挥电力主网的支撑作用,最终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2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2.1EPC管理模式
EPC管理模式是指企业与承包商签订工程建设合同,委托承包商全面负责施工建设的内容,其承担的风险也比较大。业主主要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参与工程管理很少。与之相对应的是在EPC管理过程中委派业主代表,业主代表是以某工程项目业主项目部为名,对工程的设计、采购、实施等过程,进行全面而严格的管理。EPC管理模式所适用的工程一般规模较大,工期较长,且施工技术复杂。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EPC模式只适用于地下隐蔽不多的工程,否则承包商无法准确判断工程建设的具体工作量,将会大大增加承包商的风险,不利于双方的长期合作,甚至会出现质量问题,进而影响电网企业的信誉。
2.2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
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是指以设计—招标—建造为基础的项目管理模式,是国际最为通用的一种管理模式。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建设工程项目需严格按照设计、招标和建造的顺序进行,只有当一个阶段结束后才能开始下一阶段,不能两项同时进行。在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中,参与项目的主要有业主、工程师和承包商。此类项目管理模式的优点是管理通用性较强;选择咨询、设计和监理单位的方式和范围比较灵活,参与方都熟悉建设工程的合同条文,有利于工程的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降低投资风险。缺点是构成项目需要经过规划、设计、施工3个环节,周期较长,业主的管理费用较高,当施工出现变更时,还会引起较高的索赔。因此,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不适用复杂性高、周期长的工程建设。
2.3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又称阶段发包方式。在项目开始阶段,业主雇佣施工经验丰富的咨询人员,使其参与到项目建设中去,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特点是由业主直接按每个单项工程与承包商分别签订承包合同,这样的管理模式可以大大缩短工程周期,降低建设投资风险,使企业能够获得投资的最大化收益。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根据其代理模式也可以再分为代理式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和非代理式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3电力企业配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改进措施
3.1工程监理与三方管理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及新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我国电网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考验。我国电力行业因其发展模式的影响,通常采用的配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即工程监理与三方管理模式。虽然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已经逐渐趋于完善,但其在电网企业中的应用还只是局限于施工质量控制,即电网企业工程监理只是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并没有对选材及施工投资上进行管理,管理内容比较简单,管理方式比较单一,不利于全方位控制企业的成本及收益,无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此外,电网企业在配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没有对影响施工的要素进行全面管理,有些监理单位在实际的监理过程中,疏忽大意,没有履行自身的职责。
3.2电力配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改进措施
为了保证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电网企业需加大工程项目管理力度,全面分析问题原因,找到相应的改进措施。
3.2.1主动创新项目管理
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全新的经济体制影响着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配网工程的规划建设。我国的电力行业通常采用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应对工程监理与三方管理的模式做出创新。首先,不局限于电力配网工程项目的管理,统一按照项目监督、质量控制等原则,进行管理模式的优化构建。并在管理手段的创新应用上加以重视,巧妙融合不同的管理理念,努力做好造价管理、资金节约、成本控制、质量监督等环节的重要工作。其次,实现工程项目的优化设计,选择更合适的施工技术、管理计划,全面考虑电力配网工程建设的经济性。科学处理设计变更,主动加强变更管理,保证电力配网工程的施工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化的推进下去,最终提升施工效率,避免其他问题的发生。
3.2.2施工过程有效控制
电力配网工程施工过程的有效控制也很关键,可以实行全过程的项目管理,由不同的管理人员来分别完成管理任务,切实保证施工质量,妥善解决细节问题。全过程控制时,将项目检查、进度管理、人员培训等工作有效的衔接起来,另外投入一些精力,完成各项技术的研发应用,确保电力配网工程的整体规划更加合理。
3.2.3加强设备维护管理
电力配网工程项目的建设中,需要用到大量的电力设备。电力设备正常运行,对于电力能源的稳定传输而言大有助益。配网工程电力设备的项目管理,可能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影响,导致管理计划的实施效果不尽人意,而且电力设备老化问题,还将会引发严重的停电事故。因此电力企业应该重视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化,实践中积累更多的经验教训,关注设备维护、定期检测、在线监控等,了解不同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加强维修与检测,充分保障配电网络的安全运行,也能显现全新理念渗透下项目管理工作的存在价值。
4结束语
我国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管理模式比较多样化,电力配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管理,各个管理部分需环环相扣,这样才能保证配网工程项目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因此,电网企业在进行配网工程项目建设时,需主动创新项目管理,有效控制施工过程,加强设备维护管理,进而保证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明.EPC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实践及效果提升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20):199-199.
[2]陈旭,王建康.浅谈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改进[J].质量探索,2018(23):77-78.
[3]丁耀军.配网建设项目施工多维管理及其评价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04)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