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湖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6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实力的增强,电器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在社会的普及越来越广泛,也在不断推进社会的发展,根据现代社会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对自动化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看法,为了给电气工程自动化培养相应的人才,客服传统课程体系的弊端,本文先对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进行了概述,随后提出来人才培养的目标,最后提出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优化研究。
关键词:电力工程,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已经被很多领域多运用,并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气工程的技术也在发生着变化。并且现代社会对电器工程方面的人才需求也不断壮大,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考验。为了适应现代经济对电气工程方面人才的要求,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面临着改革优化的创新。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概述
1.1专业内容
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所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电工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控制、电子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等工程基础技术及一些专业知识,以掌握电气工程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成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且与电气工程技术的高级技术人才。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阶段,主要设立的课程有:电路、电机、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介质物理、高电压试验技术、光电通信原理、电缆材料等专业方向的基础课程。
1.2学科特点
电气工程属于综合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科目,最主要的特点是机电结合、电工和电子技术结合、强弱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软件硬件结合等,让学生获得系统控制、电气系统自动化、电工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装置技术等电气工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技能。
2.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指的是层次培养和规格定位培养。人才层次培养又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学术型的人才培养是学校教育其将来主要从事研究工作或者深入学习更加深层次的内容为专业研究奠定理论知识基础,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强调的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工程应用能力,为今后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做好铺垫。人才规格培养要用知识、素质以及能力这个三个要素要阐述。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响应时代的号召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良性发展为目标,结合社会对电气技术人才的需求,明确电气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具备优秀专业理论基础、管理基础及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的人才;培养具备电气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工程技术专业知识且具备获得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人才;培养可以在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管理、电机与拖动等方面知识且从事系统运行开发等能力的工程技术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3.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和优化
3.1课程体系改革
实现电气工程培养人才的关键是设置课程体系。传统的课程体系只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灌输和专业知识的教育,但是学生实践方面不足、且一些专业知识陈旧,交叉重复缺少具体电气工程领域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知识。因此,为了培养现阶段所需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应该创新改革课程体系,构建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新的课程体系适应大类招生,前两年学习统一的课程科目,不区分专业,统一接受平台课程教育,后两年,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特长、成绩及就业环境等综合条件在择专业,通过专业核心和平台自主选择方向。这样即可以坚实理论知识,又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
专业课程是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关键,专业课程都有对学生提出对应的能力目标的要求,要求学生达到从事该项工作的技能。所以,专业课程是是培育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必修课程,也是培育人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直接表现。
3.2体系优化
针对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需求对传统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创新,培育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此,首先是加强实践教学,适量减少文化课程量,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增加选修课程的时候设立实践创新课程学分,促进学生的实践运用;其次是突出课程的应用性,优化课程内容,优化整合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课程内容,对与本专业内容有偏差的课程进行筛选整合,例如,将DSP原理与应用归属为控制型DSP原理与应用,将MATLAB语言应用划分为电路课程中等等;最后是注重课程的衔接性,使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有效的衔接,可以开设专题讲座,为学习专业课程和实践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3.3教学实践
电气工程的专业和实践性都很强,实践教学可以分为课程设计实践、课外实践活动、生产实践等,良好的实践教学是培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保障,传统教学往往过于重视理论基础,忽视学生的实践,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颇有纸上谈兵的趋势,新时期的人才教育要求学生不仅有良好的理论知识还要要足够的实践经历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创新教育,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素质的人才,创新能力源自实践能力的应用和培养,而创新素质则来自与宽口径,各类专业知识的综合培养。由此,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创新,建立了新型重视工程专业素养培育的实践教学系统。
创新教学实践,具备以下优势:首先是工程训练体系涵盖了所有的层次;其次是在四年教育培训中可以做到多元化、层次化、系统化的教育目的,不间断教学内容;最后是工程实践训练是对理论知识的综合提升,有利于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升学生对电子制作、设计、调制的能力,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3.4快乐学习及综合提升
古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体现兴趣和热爱对学习的促进效果,人们在相同的环境和氛围学习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个人素质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个人的态度和兴趣,只有对学习的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求知欲,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为了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具备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外语读写能力、程序编辑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强健的体魄。俗话说学以致用,电气工程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所以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的人才要与时俱进,吸收新知识,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作为电力工程专业的工作人员,动手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引进来,走出去,了解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熟练领会外文文献,和外宾熟练交流心得体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气工程也逐渐走向自能化,依靠编程完成技术操作,所以提升编程能力比不可少;只有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创新专业领域发展,才能促进电气工程专业化的发展;健康的体魄是做事的前提,是革命的本钱,电气工程的工作人员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4.总结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育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综合素养,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岗位要求。因此在培育人才时要不断优化教学,扬长避短,既要保留传统教学中的优点,又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育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泽斌,谭伦农.新形势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6(6):62-65.
[2]陈涛.应用型本科院校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问题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1(1):22-23.
[3]李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D].淮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