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策略指导探讨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29期   作者:董大远
[导读] 罗伯特·哈金森提出:“教育的目的是要使青年们学会在一生中不断地自我教育。”
        董大远
        江苏省射阳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罗伯特·哈金森提出:“教育的目的是要使青年们学会在一生中不断地自我教育。”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来说,传授知识仅仅是其最基本的职能,最根本的任务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在一生中不断对知识有强烈渴求的人,能够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目前应试教育还是语文教学中的主流,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死记硬背,目的是提高在应试中的成绩,这与语文的教学初衷相违背。在应试教育中,学生的天性受到了压迫,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除了应试教育中的考试成绩提高,其他的个人语文素养完全没有提高。近些年来,全国都在进行新课程改革,就是为了让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学生的个人语文素养教育放在首位,因此自主学习逐渐被一些教师所接受和使用。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自主独立地去思考,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策略指导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自主学习;策略指导
引言
        在当今创新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没有求知欲就没有自己学习的能力。学生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充分代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积极发挥主体作用,还可以使学生增强自身的社会意识,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需要,为今后的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方式的重要性
        教育者要让学生明白主动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在学习中老师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学习成绩的好坏还是要靠自己平时的努力和掌握正确的自主学习方法,这些事情不是教师或者家长能够帮助我们的而要自己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进行调整,要明确自己在学习中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现今社会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如今学生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若是学生在这个时代没有优秀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未来会对其他的新鲜事物缺乏学习的欲望,以至于和其他的有着自主学习能力的人产生差距,而想要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需要学生在学习阶段便能够培养好专心学习的能力,保证本身能够始终对新鲜事物充满了解的欲望,能够保证在对新鲜的知识或者爱好产生兴趣时能够通过学习来满足自己的疑问。现如今的综合测评则是以个人的能力以及知识储存量为主,综合各方面的能力将问题破解。这种方式可以将学生的思维模式扩展到最大空间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同时将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能够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使所学的知识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也得到运用。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认知并能够对问题进行良好的分析,综合测评的最初还是想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综合测评会在基础知识之上保证有一定的创新,能够让学生对该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也是相比较传统的方式更好的地方。
二、当前高中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缺乏交流和互动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之下,需要教师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不断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推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然而在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之中,语文教师往往是按照自身的教学习惯去讲解教材,存在着思维模式较为固定的问题。学生也会按照教材要求和教师的板书开展学习活动,不会与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动,导致学生不会在学习之中去解决自身疑惑与问题。有时候,教师为了简化教学内容,没有将学生的观点作为教学的重点。

在学生长时间提出不同观点后,教师不会给予必要的解释和交流,只会按部就班地推动教学进程,导致学生不愿意提出相应的问题,只会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进行学习,在练习过程之中也会遵循教师的思维模式去思考解答问题的渠道和对策。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没有与教师互动和交流的机会,学生会产生不断迎合教师的想法与意识,导致学生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在课堂上也不会进行深入的互动,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受到遏制,学生也不能积极地开展语文学习,导致高中语文课堂开展质量无法达到预期要求。
        (二)学生文本阅读的深入性不足
        文本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础所在,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文本内容进行拓展,并在与学生实时的交流和互动之中,提升文本阅读的深入性,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的问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在高中教学之中,有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平时说的是汉语,写的是汉字,语文知识自然手到擒来,在这种思想之下学生往往不重视课前预习活动,只有在课上才会进行学习,这也就导致学生无法对文章内容产生属于自己的见解,也无法满足自主学习的要求。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策略指导
        (一)组织合作阅读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可分为多种形式,既可为师生合作,也可为生生合作。学生借助合作活动的展开通常会收获更多的感悟、体验,有助于深化知识记忆。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通常会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方式,将学生带入教学活动中。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下,教师则可组织合作阅读活动,活跃课堂氛围,然后将学生迅速带入教学活动中,推动学生学习目的的达成。教师组织合作阅读活动时,可结合朗读人数划分阅读内容篇幅。教师在每位学生朗读完成后应及时加以点评,对朗读表现良好的学生加以表扬,针对朗读错误的地方及时纠正,并加以细心指导。教师借助此种阅读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印象的加深,还可帮助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形成初步了解,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度,推动各学习小组合作习惯的养成,增加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课后的促进学生进行语文实践
        要想学好语文,并非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实现的,较高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有着广泛的知识面包括词语以及平时的阅读等,需要学生有着谈吐之间的儒雅和爱学的态度。课后教师应该积极了解学生平时的读物,根据其爱好进行推荐,要求学生每周读一本。学生读到与自己类型相似的书,会感到非常开心,也会很主动的自己去学习,进行知识的汲取,从而很轻松的获取到书中的知识。在课下进行预习时,则可以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进行总结并编写故事,每个人都有其发言的权利,既保证了学生课堂上的参与度,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面对多人进行演讲时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学生真正地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完成学生对自我思维的解放,对自我学习的把握,对自我能力的认知,才能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带到新的高度。让学生能够发现学习语文的乐趣,完成语文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杨猛.浅谈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0):192.
[2]米玉珍.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19(38):79-80.
[3]王俊渊.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29):133.
[4]殷海英.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策略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117.
[5]张婷.高中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探微[J].新课程(下),2019(08):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