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体验·领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29期   作者:何月浮
[导读]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更可以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何月浮
        广东省恩平市年乐学校  广东  恩平   529400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更可以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从乐学、体验、领悟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在社会发展的同时,人们承受的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就连小学生也承受着较大学习压力,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埋下了隐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学校也增加了心理健康相关的课程。但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专门课程,而是应该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实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知识结合起来,更能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1]。
         一、乐学——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获得启发
        这里说的“乐学”也就是快乐学习、乐于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需要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正向的引导,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学生喜欢阅读学习,这样才能通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应该先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快乐积极地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并且从阅读中获得相应的启发,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文章让学生们阅读,并且让学生们从阅读中获得相应的启发,可以让学生快乐地进行阅读,并且主动接受文章中想要表达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由于年龄较小,所以在阅读的时候,更喜欢阅读一些故事性的文章,特别是一些童话故事,对此教师可以选择课本中的一些童话故事渗透与故事主题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快乐阅读中获得心理启发[2]。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其中用童趣化的语言描述了五粒豌豆的一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而且在故事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相应的启发,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快乐地阅读文章,并且从文章中获得相应的启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如在文章刚开始的时候因为豆荚和豌豆都是绿色的,因此五粒豌豆认为世界都是绿色的,后来他们变黄了,他们又认为世界是黄色的,直到他们破壳而出,才看到世界的缤纷多彩,通过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与外界世界接触,拓展自己的视野,让学生可以看到更丰富的世界,这样在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之后,学生们的心胸也会更加宽广,更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还有从五粒豌豆的不同结局,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一个人的价值并不一定在于非得多高,只要做好自己,就会对身边的人产生影响,遮掩的人生也是有价值的,让学生可以更加认真地面对自己的生命,这也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体验——让学生在情景学习中体会关爱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是学生们喜欢且容易读懂的童话故事,更多的文章需要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去体会其中的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文章中的内容,就课堂教学而言,加强学生体验的最好方式就是情景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教学的内容在课堂上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可以深入到教学情景中体会文章的内容,在学生们体验的过程中,阅读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会更容易被学生们感受到,也就能够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3]。


        如在《慈母情深》阅读中,由于文中的故事发生在很多年以前,因此很多学生并不能通过自己的阅读体会作者体会到来自慈母的关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为学生们创设了相应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们对文章中内容有了更深的体验。首先,结合作者的生平,在网络上搜索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生活情况的相关视频,并且利用教室多媒体播放出来,这也让学生们对作者当时的家庭条件有了一定的理解,让学生可以体会作者感受到的来自于母亲的关爱。其次,结合学生们现代生活,让学们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自己日常生活中与父母相处的情景表现出来,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也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到父母对孩子的关爱。通过课堂情景学习,学生们更加深入体会了父母的关爱,同时也感受到了来教师对他们的关爱。这也让学生可以在关爱的环境中成长,这些关爱可以有效维护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当他们心理受到挫折的时候,也可以因为这些关爱而不畏惧挫折,勇敢面对未来。
         三、领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感受真情
        小学生从阅读学习中获得的启发和体会都是学习到的知识,要想真正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还需要学生们通过实践去感受真情,这样这些体会和启发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推动力。那也就是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对相应的文章进行阅读学习,还应该鼓励学生们将自己在课堂上体会的内容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这样才能有效改变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更加真实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情感体验会让学生更加深入领悟到生命以及生活的真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4]。
        如在《慈母情深》中,作者在从母亲那里拿到买书的钱之后,并没有直接去买书,而是选择给母亲买了一个方式非常珍贵的罐头。在学到这里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们国内父母准备一些小礼物,可以是一颗小小的棒棒糖,也可以是手工制作的一个贺卡,这些都是让学生们向自己的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情,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家庭亲子感情的表达,这种情感表达也更容易让学生感受的身边的关爱,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领会不一样的世界,开阔学生的眼界,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5]。
        如之前班上的一个学生在学习完了《琥珀》之后,他认为这样根据一块石头去推测数万年甚至数亿年之前发生过的事情非常有趣,她自己在课外阅读了一些与地质相关的文章,并且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确定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地质学家,这也让他平常的学习和生活发生了改变,不仅更加认真对待学习,更是在生活中加强身体锻炼,因为他说地质学家需要到不同地方进行地质勘探。在这样理想的影响下,学生也更能调整自己当前的学习心态,让他们不会轻易被当前承受的学习压力所击垮,并且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这样也就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传授学生相应的阅读知识的同时,在其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乐学、体验和领悟,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启发、体会关爱、感受真情,这对学生们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泽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赤子,2020(02):249.
[2]王艳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高中生学习,2018(11):273.
[3]余雪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成功:教育,2018(06):188.
[4]顾福源.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0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