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贺小平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0月   作者:贺小平
[导读] 小学教学阶段,开展分层教学,可以激发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凸显出学生主体地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顾及所有学生,对学生数学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受到制约,同样影响着课堂教学有效性。所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教师应重视对分层教学的合理有效应用,重视学生之间个体差异,确保所有学生均可以获得进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全面提高。

湖北省监利市白螺镇灵光小学    贺小平      433332

摘要:小学教学阶段,开展分层教学,可以激发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凸显出学生主体地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顾及所有学生,对学生数学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受到制约,同样影响着课堂教学有效性。所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教师应重视对分层教学的合理有效应用,重视学生之间个体差异,确保所有学生均可以获得进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探究 小学 高年级数学 分层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生还处在逻辑思维发展不全面、思考问题比较片面的年龄段。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上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因材施教”这一种说法,这种教学模式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也是可以利用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智力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一、分层目标,指明方向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区别和差异,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制订,需重视分层,切勿要求所有学生均达到最高目标,而是强调所有学生均可以有所收获。比如,关于“分数乘法”这部分知识,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目标采取分层,即第一,理解分数乘法意义,掌握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第二,仔细观察对比,指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对分数乘法计算法则作出概括总结,促使其抽象概括能力的强化提高;第三,指导学生对知识内在联系进行深入探究,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可要求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一;针对数学基础一般的数学,可要求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一、二;针对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则可要求学生完成全部教学目标。分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为学生学习指明具体的学习方向,以此使所有学生均可以在分层目标的指引下,切实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二、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问,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他们在所有学习中最难学的一门学科。小学数学教师在上课提问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的难度及重点要有所不同。例如,在讲解“长方体与正方体”时,教师要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其提问的难度要有所不同。因为这一章节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包括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等。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提问的难度要有所不同。针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向他们提问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


针对数学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带一定的问题情境去向他们提问。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通过分层提问,能够强化知识点,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根据教学目标,进行作业分层
        作业是学生能力检测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合理的安排作业能够使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师对教学进行改善。在作业的设置中,教师应对其进行多样性设计,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求,合理的选择作业模块。一般教师将作业划分为理论、实践两种类型,在安排作业的时候,需要将知识整合到其中,并且明确作业的形式。比如,在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作业安排中,教师可以结合正方体棱长的总和让学生来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还可以创建一定的情境,将作业内容和生活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将包装、花坛面积等事物作为对象,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时候能够掌握更多的生活经验。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其特点。通过这些作业形式的安排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理解的范围内进行学习,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难度不同的作业,使学生能够建立数学学习的信心。
        四、教师有效进行分层教学评价
        在传统教育应试教育理念下,教师往往过分地注重学生的成绩,在对学生进行课堂评级时往往一味地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其自身对学生进行评价。殊不知,在这样的教学前提下,教师的笼统评价,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应当进行分层教学评价。而分层教学评价的前提是要确保数学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当以鼓励为主,因为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所以教师应当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不断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发展。
        结束语
        分层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之一,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有效贴合学生实际,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有效实现因材施教。要想真正发挥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则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从而结合当前教学实际,有效应用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积极的发展。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地分层,从而使不同阶段学生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而教师进行不同的教学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牛中生.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01):80.
[2]王瑞玲.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实现[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03):34-35.
[3]程国义.分析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一)[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