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有效策略的实验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0月   作者:米冬华
[导读] 随着全面深入的素质教育,人们对小学阶段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1到6年级的小学生们作为一个从核心家庭的唯一或者是唯二的家庭人员才开始接触社会的一个社会群体,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就会困扰着他们。因此,学校开展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各方面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孩子们身体的健康成长,还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针对小学生的心理

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思源学校  米冬华 

摘要:随着全面深入的素质教育,人们对小学阶段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1到6年级的小学生们作为一个从核心家庭的唯一或者是唯二的家庭人员才开始接触社会的一个社会群体,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就会困扰着他们。因此,学校开展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各方面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孩子们身体的健康成长,还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进行了实验和研究,以期能够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建言献策。
关键词:素质教育   心理健康    身心发展   环境适应
        现阶段的小学教师,在教学和生活工作中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探索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的有效性,是教师的另一项重要任务。以下文章是我们在通过各种研究后针对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在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后的一些有效策略和实验结果的总结。我希望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共同努力。
        一、完善学生管理团队,增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和核心。只有突出孩子们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才能为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效率奠定基础[1]因此,小学班主任首先需要使用民主选举方法选择班上优秀班级干部,并建立学生管理团队由班长,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秩序维护、课堂活动等事务,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此外,班主任还需要建立考核监督团队,实现对学生管理团队的有效监督和检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本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了“班制建言”活动。也就是说,学生可以根据课堂现状提出一些问题和改进策略。在学生提出后,我会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这次活动实验,学生们对班级管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在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中,可以通过建立一个有序的学生管理团队,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二、创新心理健康游戏,培养学生环境适应能力
        环境适应是指个体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以达到与周围环境融合的目的在小学生的发展过程中,积极面对当前的生活,适应周围的环境,保持客观开朗的心情,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健康指标。当小学生刚进入校园,一切都是陌生的,他们很难快速适应小学环境,也很难快速完成身份的改变。这段时期被许多心理学家称为隔断母乳时期[2]。很多学生进入校园后会产生焦虑、困惑和困惑,这就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在环境适应的心理咨询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让学生融入环境可使用的主要游戏有“命定签名”、“寻人信息卡”、“松鼠搬家”、“大风吹”、“蜈蚣翻身”。在本次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进行了“移动松鼠”的游戏,其中两名学生举手搭建“木屋”,另一名学生充当“小松鼠”蹲在“木屋”下。然后要求参与者按照主人的密码完成相关动作,如“松鼠移动”(将小松鼠换到其他小木屋);“伐木工”(建造“小屋”的两个学生找到了另一个伙伴重建“小屋”)。
        通过这些游戏,学生的情绪变得非常放松,可以与周围的学生和环境融洽相处,逐渐克服周围环境的陌生感。此外,“寻人信息卡”等游戏也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害羞和尴尬,快速融入新的群体,适应新的环境。
        三、搭建家校沟通桥梁,形成家校共育良好局面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校同校教育是有效优化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途径和重要途径[3]。因此,小学班主任不应该忽视与父母沟通和接触,但应使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和方法来平滑与父母的沟通渠道和联系,宣传科学教育概念和类管理概念的父母,这样父母可以配合课堂管理进行自适应家庭教育学生。此外,教师应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各种问题,从而与家长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策略,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成长。
        例如,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家庭学校教育模式,我利用现代社交软件,创新了与家长沟通的渠道。例如,利用微信、QQ、博客等软件建立班级家长小组,在这个小组中,家长可以随时观察学生在校园里的表现,同时,当学生出现一些错误或问题时,老师可以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此外,教师还会在小组中公布一些如何做好家庭教育的方法,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中,我们通过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的方式,形成家庭学校的共同教育模式,及时与家长了解学生的家庭和生活情况,从而及时地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共同使得学生心理健康快乐的成长。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义的未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应该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健全的人生观念。因此,为新时代的小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点,而且还要在心理方面对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和对现实中孩子们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干预和防治,在教学的过程中育人,争取所教的孩子,每个人都有拥有阳光积极的心理,并且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陈艳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少先队活动有效整合策略研究[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 000(032):P.189-190.
[2]庞小林. 新时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J]. 学周刊A版, 2020, 009(009):175-176.
[3]陈晓玲. 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研究[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35):P.19-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