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陈云义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0月   作者:陈云义
[导读] 在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由于信息技术并不是初中教学的重点考试科目,所以教师会首先认为信息技术是一门副课,所以也就导致部分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如何利用有限的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来传授给学生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成为了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本文通过研究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提出可行性教学策略,力求在初中信息教学中建立高效课堂。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长田中学 陈云义

摘要:在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由于信息技术并不是初中教学的重点考试科目,所以教师会首先认为信息技术是一门副课,所以也就导致部分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如何利用有限的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来传授给学生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成为了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本文通过研究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提出可行性教学策略,力求在初中信息教学中建立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策略
        引言
        市场需求是经济发展和人才储备优先考虑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更多信息化的应用人才越来越得到认可和录用。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没有完全掌握,如果在这个时期缺乏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当他们进入高中阶段,随着学科知识的丰富和学习压力增大,就越来越没有时间再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因此,本文对建设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策略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高效初中信息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初中教学关系到学生的升学考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考试科目教学。在初中排课时为了给考试科目更多的教学时间保证学校的升学率,所以信息技术排课较少。而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在机房学习一些计算机的基础性操作和软件的应用,这些教学虽然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但是却没有合理的教学方式,为了满足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日常需求,教师应当首先转变教学思维,正确的认知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必须要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利用。只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才能够不断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型人才。
        二、建设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以兴趣为出发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参与的催化剂便是兴趣,只有学生在一定的兴趣爱好的促使下,才会重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体,对于学习信息的获取方式多样,但需要抓住学生的爱好出发,便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全身心集中到一点,对于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学生多半对于画图感兴趣,则可以借助计算机中的功能,展示出画图效果参考图,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深入的学习。初学信息技术的学生对于计算机是比较好奇的,可以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师的指引下多进行实际操作,对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同时还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运用水平,激发学生的主观意识。



        (二)、结合新课标要求,优化教学目标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自身引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对教材内容作出认真研读,基于学生的具体学情制订出更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讲解“图像绘制方法”的相关知识点时,就可以结合实际授课内容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进行知识、技能,以及价值观、情感态度等教学目标的制订,然后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构建更生动、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在知识技能上,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的认真研读来进行相应预学案的设计,让学生在自主完成学案过程中,初步了解数字化图像的绘制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边框工具,以及渐变色填充工具的具体属性和实际操作方式,进而使学生能够基于对所学工具的灵活应用来绘制简单的图画。在价值观、情感态度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独立、自由空间,让学生相互欣赏图像作品,以此来锻炼、提升其审美与鉴赏能力。在互动交流、合作探究中,学生也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
        (三)、延伸问题域度,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程教授中老师惯用的方式就是通过提问题进入教学的调度中,对问题进行制订、放置、剖析、解答、总结等多个步骤进行缜密的设计。例如,在学习有关文档的操作时会设计到“替换”的步骤,学生在了解和掌握这一项知识期间,老师可以为学生预备一个文档,先进行示范操作,针对有关菜单和指令进行详细说明,然后引导学生针对指定的部分实施替换操作。大部分学生均可以较好地把握这一操作技能。同时,老师可以给学生创设拓展性问题:假如需要针对文本内更长的句子或段落实施替换操作,学生能够采用老师讲的替换菜单完成吗?学生听完提问后,便会进入到思索状态中,同时进行实践检验操作,验证老师说的和自己猜想的办法是否可行。通过多次试验,学生便可以对有关问题构建新的认知思路。在对文档内的文字进行替换时,不管是替换单独词语、句子还是较大的段落均是可以实现的。此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想维度得以更宽广的延伸,如此创建出的学习模式才拥有更为深远的教学意义。
        结束语
        综合来说,在当前初中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必须改变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认知,灵活的利用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努力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培养更加出色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永辉.基于分层教学的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133.
[2]付怡娟.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分析[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87.
[3]沈文勤.如何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N].江苏经济报,2019-09-11(B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