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立新
山东省肥城市孙伯镇中心小学 271607
摘要:近年来,我国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发展十分迅猛,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对于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教育问题,家长们也愈加重视。作为孩子接受启蒙思想的基础阶段,小学学习十分重要,也是培养孩子习惯养成、个性发展的关键期,所以,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已在各个小学展开。小学思想品德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引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因此,在开展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时,要求教师帮助学生进行三观的基础性养成,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推动小学思想品德内容向生活化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予以更深入的分析,以期能为相关业界人士提供些许启示。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生活化
前言:对于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小学生而言,小学阶段也是培养其道德品质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开展思想品德课程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思想观。但由于传统思想品德手段颇为老旧,教育模式单一,不断创新,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使小学生在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下,失去了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生活化思想品德教学属于一种新尝试,这种模式可以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书本知识关联在一起,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下更容易理解课堂知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效率。
1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意义与价值
1.1推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改革
在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育中,教师往往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采取灌输式教育,从而导致思想道德课堂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学生难以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思想道德课堂的学习中。在小学思想道德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生活化教学,构建生活化小学思想道德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充分将思想道德教学内容将生活结合,拉近学生与相关知识的距离,从而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吸收与理解,以推进小学思想道德教育顺利开展。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思想道德教学中,有利于将枯燥的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1.2切实提高小学生品德修养
在小学思想道德教学过程中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加思想品德教育课堂活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师在推进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有利于充分将生活实际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通过结合相关生活事例,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讨论与判断,有利于引导学生真正吸收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效性。
1.3推动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充分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在将理论知识与生活联系的过程中,推动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生活化教学模式,主张将生活融于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将思想品德教学寓于生活实际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实践性、思想性、道德性,决定了这门课的教学不应囿于传统的教师讲授式教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有利于推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追逐渐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与“孝道”有关的内容时,可以通过布置学生写给父母的信等实践,以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将思想道德知识落到实处。
2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2.1导入生活化的教学环节,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时,导入生活化的教学环节十分关键。在思想品德教学时,如果教师不注重知识的导入,开始便直接进入主题,这样的教学会大大降低小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对此课程产生了严重的抵触心理。
由此,教师务必要注重思想品德的课堂导入环节,确保导入环节的生活化,通过生活中的事件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使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
例如在讲解《美丽的生命》这一课节,首先这堂课是以自然界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意识到生然界中的花草鱼虫都与人类一样应有自己的生命。学生得知了生命的存在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时,他们懂得了世界因为拥有各种各样的生命而变得更有意义,更加美丽。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属于生命的个体,其需要被用心的关爱和呵护,因为有它们的存在,人们的生活才变得美好,所以人们需要爱护动植物,保护它们的生命。在讲解本节课,对其进行生活化导入环节时,教师应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将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或植物以图片或短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使其感受到自然界中的生命力,因为他们的存在世界才变得美丽。在进行多媒体展示时,学生们通过观看图片和短视频看到了天上的鸟儿、水中的鱼儿、地上的绿草、花朵、树木等等,感受到它们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经过春夏秋冬不断变换生长,使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变得多姿多彩。经过这样生活化的导入环节,小学生已经对生命产生了认知,基于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生命的形态和种类进行研究,使小学生能够正确对自己所观看的生命进行种类划分,准确了解生命的多样性。
2.2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培养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主要是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结合,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便于学生的理解。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有效结合生活实际,使其所学到的知识能够在生活中进行合理运用,增强对生活的观察力。
例如:讲解《走进秋天》这一课时,首先,教师应组织学生对秋天进行观察,增强学生们对秋天的感知力。在进行教学前,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察秋天的变换形态,了解秋天的特点,并且思考在秋天的季节,我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有哪些变化。经过这样的实际连接,不仅使小学生对秋天有个基本的了解,同时还激发了其学习的兴趣,为教学做出充分的准备。教师在正式对此课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所搜集和总结出的内容进行课堂展示,陈述自己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另外,教师在此时应积极给予鼓励,使学生拥有自信,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其学习热情。
2.3创设生活情景,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顾名思义,小学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离不开生活实际。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讲解的内容合理创设生活情景,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在情境中,能够真实的体验到所学的知识内容,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讲解《学会过马路》这一课时,教师创建一个马路的情景,首先可以准备分别为红色、黄色、绿色的圆形图纸作为教具,并将班级设置成过马路的情景,让学生根据指示灯(圆形图纸)的颜色过马路。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不仅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通过实践加深学生的记忆,进而在实际中逐渐养成文明过马路的好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思想道德的学习来自生活,但思想素质的养成要高于生活,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是对小学生自身思想的提炼,让思想道德成为小学生今后发展的优势,小学思想道德教学生活化将社会当前状况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小学生在寓教于乐中促进了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运用在小学思想道德教学上的一次新的尝试与突破。
参考文献:
[1]何培华.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研论丛,2020(01):82.
[2]殷丽霞.浅议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77.
[3]俞铁军.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86-87.
[4]陈军霞.基于生活化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53+56.
[5]邱新有.探索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路径[J].决策探索(下),2019(0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