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春莲
湖南省衡东县第五中学 湖南衡东 421400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指出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品质、文化素养方面的教育有促进作用,能够丰富语文教育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然后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策略,提出要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中心,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等方式,以为深化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
几千来年,经过历时的积淀,我国形成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很多传统文化的内容对于当前教育的开展仍有重要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传统文化的内容,比如古诗词、文言文等,教师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促进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开展。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速度越来越快,传统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逐渐流失,学生在生活中很难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已成为学生获得传统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他们个人的人文修养,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间的完美融合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对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教师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还可以让他们在学习语文上有更多的语感,能够更加灵活的运用一些语文词汇,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二、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营造传统文化教学的氛围
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突进就是课堂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传统文化渗透的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文学作品中,往往有许多借景抒情、绘景咏物的特点,这些作品,从文学角度来说构思比较巧妙,充分的发挥了作者的想象力,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比如讲到韩愈的《师说》,可以从《师说》中提出的疑问入手,提炼出我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学生从师求学的原则,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古典文化的知识底蕴,营造一个更加自由且宽松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保障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之中产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意愿,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
(二)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在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我国的教材内容和形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高中语文教材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更加明显,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实践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关注传统文化与各种语文教学之间的完美渗透。
教材是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依据以及前提,教师需要挖掘教材之中的传统文化知识以及传统文化思想,了解其中的文化因素并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一个更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下了解语文这门学科学习的核心以及内涵底蕴。在进行课文《劝学》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其具有的文化知识,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其强调的就是反省,同时教师也可将其与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进行联系,以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教育。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展开传统文化教育。高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要注意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进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而且也有利于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创新教学形式,构建新型课堂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对知识的消化过程,学生的主体性被忽略,课堂参与积极度较差。近几年来,新课改明确要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要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让教学课堂更加多元化,同时教师要加深自身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媒体,通过播放视频、音频和展示图片的形式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有一个深入了解和直观的认知。比如在教学曹操的《短歌行》时,可以利用新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短歌行》的诵读,让学生体味这一作品的内在情感,同时,了解《短歌行》是一种汉乐府词的形式,在古代是可以用吟唱的形式来表现的。教师还可以搜集网上的一些微课视频、纪录片或者是节目视频资源,进行剪辑,让学生对曹操这一人物有更多的了解,理解曹操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写下这样一首诗,《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四)课后拓展实践,丰富传统文化教育
为了提高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高中语文教师在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进语文教学中时,除了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也可以在语文课外拓展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培养,以深化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进而促使学生自觉承担其继承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义务和责任,以推动我国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对此,教师在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语文课外拓展实践中,可以借鉴以下方法:第一,加强学生对经典作品的阅读,以便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其文化修养。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经典作品的赏析会,同时鼓励学生在会上将自己课外阅读的作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评价,并着重挖掘作品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而实现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第二,组织学生进行文化实践活动,以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强化其对文化的认知,从而提高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播,在课下积极的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爱国情绪。另外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教师也可以将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到传统教学课堂中,创新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周燕明.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与传承[J].文学教育(上),2020(11):74-75.
[2]沙莎.探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路径[J].华夏教师,2020(20):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