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瑞美
长泰县岩溪镇中心幼儿园 福建 漳州 363902
摘要:文明礼仪教育是塑造幼儿良好的品格、个性与行为习惯的必要内容,对其今后学习、生活或工作都有深远的影响。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是优化教学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过程。对此,如何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园教育,以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对其研究迫在眉睫。
关键词:文明礼仪教育;幼儿教育;思想渗透
引言:礼仪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尤为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利用礼仪文化推进幼儿素质教育,是抓住幼儿成长的关键期,对幼儿今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促进幼儿人格品质教育。在幼儿园各学科、活动组织及教育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礼仪规范等融入到日常交际与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思想与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一、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幼儿园的教育并非封闭系统,而是开放系统。幼儿园的五大领域教学具有独特的学习规则和教育规律,在各个领域的教学基础上横向渗透,积极地寻求与不同领域的文明礼仪教育联系和渗透,使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与健康、语言教育、社会教育、科学和艺术等领域相结合,共同实现幼儿教育系统的目标,使礼仪教育达到最好的效果。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价值以及幼儿成长特点,决定其在任何领域进行教育,应该将维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将文明礼仪教育思想渗透到五个领域。
二、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渗透策略
(一)渗透在课题研究中
通过问卷调查等途径,我们对幼儿文明礼仪的现状和发展程度有了一定的认识。将此作为依据,建立礼仪教育教学研究方向,成立礼仪教育研究小组,关注礼仪教育的可实施部分,提出城镇幼儿园礼仪教学理念、方法与解决策略,对其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例如,理顺“礼仪与德育的关系”,思考如何创设情景使幼儿加深对礼仪内容的理解等。对于礼仪课题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以课题研究小组为基础,逐一通过课题研究小组的方式解决,使礼仪教育进入了科学的发展轨道。我们也对礼仪问题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如从研究背景和价值来看,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创造生态自然礼仪的教育环境,将礼仪教育渗透到生活中及教学、游戏和节日等活动中[1]。
(二)渗透在环境布置中
在幼儿园的大环境里,我们主要以“德”为旋律。有教师创作的园诗德之韵,与此相呼应的就是德之基石,在将德字刻于石头的同时,也将其锈刻于幼儿心中;幸福一家人的主题墙,其中有绽放幸福的微笑;温馨情怀流溢下亲情拥抱;寓意着深刻的礼仪形象代表;大厅内图文并茂的展板,孩子参与展板的制作过程的同时,向孩子介绍了基本的礼仪用语,讲述了幼儿在生活中的小故事[2]。
(三)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
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知识积累、学习、成长过程,礼仪教育态度意识转变的发展过程和幼儿礼仪心理行为习惯形成的发展过程,都与各专业领域所特有的礼仪教育活动形式息息相关,教师们通过朗朗上口的演唱儿歌,形象而有趣味的讲解谜语,声情并茂,都能唤起儿童对文明礼仪的认识。
音乐活动的歌曲内容本身就是幼童文明礼仪教育的一种途径,它们都很好地渗透了礼仪的教育理念。在学习内容的选择方面,通过渗透语言领域的礼仪教育,使幼童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通过渗透在社交领域的礼仪教育,培养儿童融洽的人际关系,使其乐意与人交往、富有同情心,增强儿童的自尊和信心;通过渗透礼仪教育,在艺术界抒发儿童内心情感,促进人格健全。如诵读经典的感悟礼仪、国学的经典,不仅精炼了语言,而且意蕴深刻,是教育幼儿的好资料。因此,利用餐后的零散时间,与孩子一起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名著,在诵读时感悟礼仪。
(四)活用绘本
绘本的优点如下:启发性教育、情操的陶冶、视觉的冲击,以及促使学生在绘本阅读中了解做人、做事的态度。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发挥绘本教学的优势性,让孩子在阅读中充满兴趣与好奇心,进而将绘本故事情节融入到教学场景中,或组织学生表演绘本。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导向,培养幼儿预测推理与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文学习能力等。通过这种生动性教学方式,促使孩子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下,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并培养了其在生活中的感知与体验能力。如:绘本《魔幻青草地》以滑稽幽默的情节诱导孩子们不要随便丢垃圾,从小就养成了讲卫生的良好习惯[3]。
(五)善用区角再现礼仪
充实利用区角装饰材料,注重产品投放的形式多元性。通过表演一个角色,再现实际的生活情景,引导少年儿童礼貌性地对待任何人。例如:接待酒店里的宾客点餐敬酒仪式,进餐敬酒仪式等。孩子在角色扮演者的玩戏中可以了解美式西餐的各种礼仪。
(六)巩固孩子的良好习惯
首先,随机性教育。在户外活动中,我看见地上有个饮料瓶,本想把它拿起放进垃圾箱里,转念一想,何不随便教育孩子呢?于是,我伤心的说:“垃圾宝宝很调皮,跑出来玩,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请小朋友帮忙把他送回家。”孩子们迅速将饮料瓶收入垃圾箱,随后我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以后如果在路上见到调皮的垃圾宝宝找不到家,我们也要想办法帮助它,把它送回家。"孩子们都说:路上见垃圾,一定要捡起来放在垃圾箱里。
其次,环境感染法。在幼儿园的走廊、长廊、主题墙等处悬挂幼儿礼仪的图片和儿歌,并张贴礼仪明星的照片,时时提醒幼儿做一名有礼貌的好孩子。
最后,运用各种文学形式,提高行为能力的水平。通过讲故事、唱歌表演、诗朗诵和童话剧的形式,儿童可以很好地发挥良好的行为特点。例如,演出童话剧《小熊拔牙》,可以使孩子养成早、晚刷的习惯。此外,还可以设立《梦幻小剧场》,每月都由幼童和家长联合演出,增加亲子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七)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应一致
孩子已接受过幼儿园的文明礼仪教育,建立了良好的幼儿行为习惯,家长与幼儿园应积极地互相配合,对幼儿的行为进行一致的指导教育,以免家、园间的教育发生脱节,这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逐步形成和巩固。例如,幼儿园正在努力养成孩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家长就不要再刻意溺爱孩子,事事包办替代。还有通过亲子家庭戏剧的精彩演出,让更多家长积极参与到每个孩子的家庭教育培养工作中。通过家、园沟通合作,使每个孩子自幼就能养成能吃苦、有爱心、懂礼貌、愿分享的良好品格。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文明礼仪教育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实施,需要对其进行启发、引导与感化教育,让教学环境与教育工作的合力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礼仪接触环境,促使礼仪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形成一种隐性教育影响力,促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与个性、品质,促使其成为人格健全的人。
参考文献:
[1]崔奇琳.文明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教育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7):125-126.
[2]赵永柱.如何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效渗透文明文明礼仪教育[J].甘肃教育,2020(03):48.
[3]熊俊.文明礼仪教育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渗透[J].情感读本,2018(33):15.
作者简介:洪瑞美(1970.01),女,汉族,福建省漳州市,镇中心幼儿园副园长,一级教师,本科,单位:长泰县岩溪镇中心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文明礼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