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定位系统的选择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22期   作者:杨东彬
[导读] 如今,国家和企业对建筑施工的安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信息化进程的迅猛发展
        杨东彬
        中国电建集团港航建设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450
        摘要:如今,国家和企业对建筑施工的安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信息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管控模式正在逐步融入信息化建设。如何发展好建设工程信息化管控及数字化施工,是各方研究的重点。就施工过程而言,对于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管控尤为重要。现阶段项目施工现场的人员流动性大,高速公路工程的施工线路长、面积广,难以做到施工现场全封闭及全监控,给工程的施工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增加了人力、物力、财力。本文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定位系统及智能安全帽在现场的应用效果进行细致介绍。
        关键词: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定位系统
        引言   
        施工安全管理和施工安全技术已成为安全施工的两大基本要素,对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由于施工单位对获取施工现场各种信息的快速性和准确性较低,严重阻碍了施工现场的管理,导致相关的质量安全事故频发。随着定位技术的日益成熟,为施工现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应用于施工单位的远程控制管理,提高了我国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
1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是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通过合理地开展相关预防工作,可以更好地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并提升施工质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施工安全管理也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而导致在具体施工中不能有效地落实相关防护工作和安全管理,由此造成安全事故频发。在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中,需要有效地完善安全管理工作,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标准落实施工环节各项工作,并做好相应的管理和检查,加强对施工操作的监管,从而及时发现施工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解决安全问题,更好地保障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此,施工企业想要有效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施工中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确保工程的有效开展,为工程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2定位系统结构设计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定位系统由计算机、定位基站和识别卡组成,分为初步数据采集部分和计算机系统两部分。传统的数据收集部分是一个无线通信系统。4GHz频段的操作主要由移动目标的定位终端(即识别卡)和定位基站组成。识别卡按规定的频率发送识别信息数据,进入区域后识别位置并跟踪基站,基站接收发送的识别信息。基站对卡进行准确解释后,判断卡在基站的识别区域内。基站接收到签名卡数据后,将数据上传到计算机系统。该系统结合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识别卡的位置进行分析,进行统一的数据处理和计算,实现定位,并向客户提供定位信息,用户可通过互联网访问定位系统。1)标识卡(见图2)识别卡是系统的定位终端,由施工方或设备携带,它可以满足大量应用的需要,如2亿个物体的定位。2)定位基站定位基站接收来自位置跟踪终端的信号,并通过局域网或rs485总线与计算机系统连接。3)移动基站移动定位系统的基站相当于移动台的辅助定位设备。在确定签名卡的基本位置的基础上,移动基站可用于现场的详细跟踪和搜索。移动基站是通过确定信号方向和信号强度的卡信号源,引导结构源到识别卡的位置。移动基站采用可充电电池,携带方便,信号接收范围广,方向性强,特别适用于系统辅助结构设备的制作。4)数据服务器数据服务器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分析和处理来自位置跟踪基地的数据,单个数据服务器可同时连接65535个定位基站,并能快速有效地计算出身份证的位置。一个数据服务器支持100000个签名卡和255个同步定位。它支持双喇叭(多功能喇叭)两种数据安全方案,并支持更多的身份证服务器集群,可用于协同计算。5)GIS服务器GIS服务器通过自身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达,能够准确、真实地定位系统信息,打印所有图像和文本,并做出各种辅助决策。

6)客户端客户端用于人机交互,支持各种主流操作系统,如Windows7、Windows10、MacOS等。
3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3.1条例指向不明确,企业缺少安全意识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规模和管理模式参差不齐,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安全管控条例无法满足各类型企业的施工安全管理需求。现阶段大部分建筑施工项目是由多个施工主体单位合作完成,部分施工主体单位为了规避施工风险,在签订合作合同的过程中随意转移安全管控责任。由于相关施工安全管控条例指向性不明确,上述违规签订施工合同的现象层出不穷。同时,部分小规模的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安全管理的意识,相关负责人并没有接受完整的安全管理规则教育,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负责人无法将安全管理规则有效地运用到施工活动中,降低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
        3.2施工安全管理水平较低
        一些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为了能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往往会将自身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程的业务管理工作上,而对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受此影响,不仅会使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在施工中不能有效地进行安全管理,导致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违规操作现象,而且还会造成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低下的情况。由于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不够完善,就会产生相关的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更无法保证施工人员在具体操作中的生命安全。
4安全管理定位系统的应用
        感应装置,智能芯片内装有感应装置,对于施工人员的危险举动会第一时间发出警报,智能管理系统的管控人员会根据报警人员的定位信息,第一时间组织有效应对措施。系统平台内的“智能安全帽”模块中,共分为“待处理警告”、“已处理警告”、“警告触发排名”、“语音通知”及“安全帽大数据”五项内容。1)待处理警告系统会根据安全帽上智能芯片所上传的警告类型,对所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自动报警的内容主要为“倒地”、“脱帽”、“不受控”、“电量不足”等信息。智能管理系统的管控人员会根据芯片所发出的警报进行初步判断,并与该片区现场管理取得联系,将误报的信息过滤筛选,避免工作误差。2)已处理警告在此模块内,系统会将所有管理人员的已处理警告信息进行统计,包括每个人的各种危险行为次数,警告的处理时长。针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对每一位作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3)警告触发排名智能管理系统根据所收集到的大数据,对每个芯片所上传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统计警告触发排名。排名方式,可根据班组划分,来统计某一施工时间段内的危险动作情况。也可根据日期划分,统计各个班组内危险行为最多的人员名单。项目管理人员可根据数据,简单的导出操作,就能分辨出忽视安全的人员有哪些,并直接展开安全教育、警告、甚至做退场处理,以此来减少工程的安全隐患。
结束语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定位系统利用增强型RFID定位技术,实现对人员、设备、车辆、物资等的高效管理,对事故现场的救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曾明荣.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角色与定位[J].劳动保护,2019(12):64-65.
[2]张鑫,周明科,张波,王辉,马骉,苑露莎,王浩任.基于三维虚拟施工现场的人员定位系统研究[J].施工技术,2018,47(S4):950-954.
[3]赵明坤,丁科宇,周建军,黄丹,邢佳佳.基于物联网定位的人员安全管理监控系统[C].中国通信学会、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与无线通信-2018年全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大会论文集.中国通信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通信学会,2018:112-113.
[4]黄海英.基于三维定位的石化工程施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5]万文东,高新闻.隧道管片吊装施工安全管理与定位技术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8,44(03):16-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