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太中
320828196909073618
摘要: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发展对建筑行业管理提出新要求,要求其结合实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做好建筑管理分析指导,按照监理管理的各项要求,掌握好施工环节,借鉴以往施工经验,提出施工监理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措施,防范好风险出现,并针对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采取保险的措施,尽可能降低风险危害。本文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控制风险及其防范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风险;防范策略
引言
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中,建筑行业施工管理受到大众广泛关注。对建筑工程监理风险管理工作而言,应从工程实际出发,做好风险提前管理。建筑工程施工涉及到多工种、多项目、多材料相互配合,施工复杂,风险性高。因此,安全管理应明确重点和关键,采取合适措施,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确保建筑工程稳定开展。
1建筑风险施工因素
施工方是施工生产、整改重要主体,也是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而若施工单位存在问题,就会影响监理工作开展,导致监理存在风险。例如,若资金不足,导致监理工程师无法开展风险控制、管理工作,而由于资金不足导致的安全事故也会连带影响监理人员,使其承担安全责任。再比如,若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就会导致现场存在违章作业、随意指挥,此情况监理单位要求停工整改,但意见下达后施工单位不重视,也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发生,致使监理方也承担风险。
2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风险
2.1缺乏应有的风险管理意识
从实践中来看,在建筑工程项目招标阶段,因为盲目竞标,最终往往导致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陷入到其他企业设置的合同陷阱之中,存在着严重的招投标风险陷阱。个别企业把经济效益放到风险管理之前,更看重经济效益,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并未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护用具以及安全措施,也未重视相关的经费投入,造成资金不足。很多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安全意识,没有对其进行切实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因此导致很多管理风险频频发生。
2.2组织风险
组织不同决定其组织职能也有很大区别,所以,组织应满足施工企业的运行和发展模式等方面的需求。针对当前组织风险进行分析,应组建有目的性的工程组织机构,制订相应的工作流程,而组织管理不健全、针对性不够强的组织结构会在一定范围影响项目风险预控策略的实施。
2.3环境风险
在建筑工程中还存在环境风险,环境风险大多是由地质、天气等外界因素所引起的,当出现地质变化、极端天气等情况时,或是地质和气候环境无法达到施工条件要求时,便会引发环境风险。之所以会出现环境风险,究其原因在于工程人员并未重视环境风险的防范,而环境风险往往会给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及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必须要及时排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消除风险,确保工程现场得以正常、有序的开展施工作业。
3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防范策略分析
3.1建立完善且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
对于工程项目而言,项目负责人必须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管理,并安排施工经理负责对施工任务进行总体协调,同时对项目施工进行全程化监督,以此确保整个工程项目施工得以高质量的完成。除此之外,对于工程施工中的全部事项,还要由企业派遣具有较强应对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员来执行,具体材料及设备的采购与使用则应由负责人进行监督。待工程施工完毕以后,还要由负责人组织相关专家共同完成工程质量的验收工作,签证应即办即签,不得事后补办。
最后,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还要将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绩效工资与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挂钩,当工程施工质量较高时,还可给施工队伍一定的奖励,对于工程质量不合格的项目则应严厉处罚施工人员或团队。在工程质量检验过程中还应对各个部门的具体职责及任务进行明确,确保质量标准得到充分落实,并且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还要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使工程风险得以消弭于无形,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规避工程风险。
3.2高度重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风险
企业决策层和领导层要着重关注风险管理,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在具体工程项目施工前,要着重针对工程的相关风险进行切实有效的预测和评估,并研究相应预案,筛选优质方案,制订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此为各项管理风险提供防范策略,并在风险决策中提供切实有效的数据支持,把风险防范策略作为核心进行管理。最大限度提升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并养成风险管理习惯,规避重速度轻质量的弊端,把施工风险管理当作建设主导,针对风险评估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和监督,对态度不够端正或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的人员进行处罚,使行业环境进一步净化,确保风险防范意识真正提高到战略地位。
3.2合理转移风险
在具体的风险管理实践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对风险进行更科学合理的转移。(1)要在施工合同中加入关于索赔的相关内容,因为针对无法预知的风险不能充分的把握,要对于风险在全过程中进行有效预估和控制,充分认识到风险对于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都会有重大的影响,所以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双方都要尽可能使风险得到切实有效的转移。(2)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要事先约定相关情况下的索赔条款,并有针对性引用和借鉴国外项目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提升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同时在施工企业积极树立风险转移意识的基础上,施工企业也要关注风险因素的转移和控制。(3)可选择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如购买相应的工程保险或者工程担保,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对此,相应的标准要求要充分明确,并在整体施工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3.4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企业要积极引导内部工作人员定期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风险防控意识,让员工能够逐渐认识到风险管理的意义,进一步明确相关责任,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及职业道德,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管控意识,为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管理人员应当制订科学合理的风险预防措施,以企业健康发展为中心,全面考虑市场经济方面带来的影响,逐渐建立科学完善的风险管控制度;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从而提升风险管控效率。
3.5进一步完善信息风险管理
在项目建设前,通常会签署相关合同,为了保障合同环节不会出现各种相关问题,就必须要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及时获取相关信息数据,并对资料进行整合,最大程度上保障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建筑企业一定要顺应时代潮流,进一步完善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全面开展风险管理,积极学习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技术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结束语
总之,企业要在风险控制管理方面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才可以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因此,需要将任何风险控制到最低状态,针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以实现企业最大化经济利益。此外,一旦项目风险管理不在可控范围内,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因此,需要高度重视风险控制管理工作,并严格落实到位,才可以确保企业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风险及其防范策略[J].居舍,2019(36):126.
[2]靳向东.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风险及其防范策略[J].河南建材,2019(05):123-124.
[3]孟志山.浅议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控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31(02):37-39.
[4]贺治.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控制[J].科技风,2013(08):152.
[5]杨建敖.试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控制[N].建筑时报,2012-06-0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