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春来
江苏五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盐城 224000
摘要:当前建筑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行业,也是一个需要高质量发展的行业,只有把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技术摆在突出的地位,善于应用这项技术,才能保证顺利完工,使装配式建筑有较高的质量。也只有深刻认识和了解这项技术,对其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潜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掌握该门技术应用的方法,才能推动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发展。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极大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对施工单位而言是不容忽视的,必须提升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从而为整个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装配式建筑指采用预制构件在工地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类建筑营建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省人工且能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改变了过往环境污染严重、建设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的“脏乱差”建筑行业形象,成为了近年来在市场主导下各级政府大力推动的新型建筑形式。
1装配式建筑特点
1.1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标准化
一般情况下,装配式建筑构件主要是在工厂中完成制作,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构件尺寸更加精准,能够满足建筑工程施工要求。通过采取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能够让房间分布更加多样,不会受到传统施工建设影响,无法实现灵活分配。在装配式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墙体主要划分为叠合墙、柱和叠合梁等构件,所以在装配式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方案更加规范和标准。在大规模构件生产过程中,能够实现集成化生产,符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1.2施工工期较短
相比较传统的施工建筑方式而言,装配式施工建筑方式所需要的工期会明显短很多。这是由于在使用装配式建筑方式来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相关的建筑配件并不是在施工作业现场进行施工建造的,而是在工厂内部进行建造的。因此许多在最后的装配环节中所需要进行搭配建造的施工配件,都可以在不同的工厂进行同一时间的建造施工。而在传统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所有的施工建造环节都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因此没有过多的施工场地以及施工人员和设备能够同时进行多种类配件的建造与设计,因此只有花费较为漫长的施工时间来进行各类配件的施工建设。
2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施工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尽管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管理已经逐渐形成体系,但依旧存在一定局限性,相关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就建筑管理体系来说,由于施工管理科学合理性不足,以至于具体开展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混乱问题,以至于施工流程混乱,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加上很多施工企业管理力度不足,对于施工管理工作重视不足,很难保证施工安全与质量。
2.2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
与传统的施工建筑方式所不同的是,在装配式的施工现场需要进行预制配件的组装和结合。这一系列的环节都需要用到许多大型的机器设备。而在大型机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就存在着较高的安全隐患问题。如果大型的机械设备并没有经过定期的维护与检修,那么很有可能在使用过程中突发安全事故,这种安全事故的触发不但会影响整体的施工进度,还可能会使得相关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影响,同时也有可能会影响到预制配件的质量。此外,由于预制配件的结合和组装需要在露天的施工环境中进行,倘若在露天的施工环境中进行最后步骤的预制配件组装与结合的过程中,遇到了极端的天气情况,那么是很有可能会触发安全隐患问题的。
1.3施工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施工技术人员作为建筑施工质量体系构建的基础,是影响施工质量直接因素。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人员以农民工为主,其往往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建筑施工技术培训,在技术、观念方面都存在一定偏差,更有甚者,在施工中不能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凭借自己经验进行施工,私自改变施工方案,会导致严重的施工质量问题[5]。
3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策略
3.1设计阶段质控策略
设计是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主导与核心,该阶段所形成的方案文件资料涵盖了后续各阶段的基础信息,所以说设计质量高低将决定整个项目工程质量的好坏,设计就是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优劣的关键。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策略就是充分运用发挥BIM技术的作用,提早识别评估各阶段可能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隐患。设计人员要在认真做好日照、面积核准以及各项报建报审工作的同时,利用BIM三维模拟和一模对多点的技术特性,借助其剖切、漫游、测距和跨专业集合碰撞筛检等技术功能,尽可能在设计阶段通过碰撞检测发现质量隐患点和风险点,并及时将相关信息导入质量管理信息化集成平台。在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充分沟通交流听取各参与主体意见诉求的基础上最终形成施工图设计。与此同时导入运用“计划-实施-检测-处理”的PDCA戴明环质量控制方法,真正把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具体如图2所示:设计阶段实际质量控制过程中要在选拔重用高水平设计人员的同时,采取配套监控督查措施,而相关临检、审计和碰撞测试都要由经验丰富的设计骨干牵头实施,从设计之初就要确保工程质量不出任何纰漏;要在设计阶段就将工程所需各种装配式预制构件的信息,托BIM模型进行采集处理并上传质量管理信息化集成平台,通过设计、构件生产和施工单位的可视化虚拟前瞻协同,将厘清突出设计重点与剔除冗余浪费、优化作业流程和提高工程质量有机融为一体[4]。
3.2多专业协调管理
现阶段,装配式建筑项目一般包含了多个专业的协调作业,若不同专业之间无法协调,极易影响整个生产施工的效果,因此,这一点对于项目管理工作来说难度较大。在多专业协调管理中运用BIM技术尤其重要,该项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各个专业的施工要求提供全方位的考虑,在项目综合管理目标中纳入该项内容,并且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进行动态调整,保证各专业之间的协调,消除存在的冲突。例如,在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过程中会涉及交叉作业,应用BIM技术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有利于利用自身可视化功能,对交叉施工处理进行协调,保证有序开展施工,并且能预先展开模拟施工,对各专业施工人员工作任务进行协调,保证落实到位,防止后续各专业之间产生矛盾问题[3]。
3.3降低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
由于施工现场需要使用到许多大型机械工具,为了避免由于相关工具的操作失控而导致安全隐患的产生,相关工作人员在使用大型机械工具进行施工之前务必要对有关工具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对于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大型机械工具不予使用。再者,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最后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务必要有较为全面的安全隐患意识,完全遵循日常施工建设的流程与制度,来进行自身工作任务的完成,只有如此才能够有效的控制工作人员触发人身隐患的概率。最后,在进行预制配件的现场组装与结合之前,有关工作人员务必要对接下来的天气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避免由于极端天气情况的影响,导致装配施工过程出现问题[2]。
结束语
将装配式施工技术运用到各种类型建筑工程中,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应用范畴逐渐扩充。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和传统现浇式施工比较,施工效率高、成本消耗少,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节约施工成本,保证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真正做到节能环保[1]。
参考文献:
[1]梁献超.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策略[J].建筑经济,2020,41(11):73-78.
[2]陈镜平.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问题与改进研究[J].砖瓦,2020(10):52-53.
[3]王修进.装配式建筑施工经验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27):140+143.
[4]张超.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及管理措施[J].陶瓷,2020(09):138-139.
[5]曲虹.装配式建筑经济优势分析保证施工质量[J].现代企业,2020(09):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