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配网工程建设全过程管控的提质增效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7月21期   作者:韦菲菲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提高了,伴随而来的就是社会用电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我国电力企业加大了配电线路的构建,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证。
        韦菲菲
        广西金宇电力开发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22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提高了,伴随而来的就是社会用电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我国电力企业加大了配电线路的构建,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证。在电力系统中,配网建设是通过配电线路把电网和用户结合在一起。由于电网线路运行环境比较复杂,覆盖面积比较广泛,因此需要针对配网建设全过程加强施工管理,针对性解决现有问题,才能够提升电力企业供电质量,为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本文就农配网工程建设全过程管控的提质增效展开探讨。
        关键词:农配网;建设;全过程管控
        引言
        农配网建设集中在县级供电企业。当前对农配网工程的管控重点是工程建设阶段,聚焦于施工现场的管理,鲜有文献分析农配网建设全过程管控情况。而农配网项目具有点多面广、管控环节多、管控难度大、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等特点,提升农配网建设的综合成效需从项目储备立项至工程竣工投运各个环节的衔接与管控水平进行全面提升。
        1针对电力配网工程开展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自从改革开放发展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明显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各类家用电器、先进的机械及电力电子设备逐步迈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用电设备增加,电量上升,而现有的电力线路网架又无法满足配网运行过程中所需输送的电量,导致电力输送线路及设备长时间过负荷运行出现各类故障,严重影响到人们生活用电的舒适感和幸福感。近年来,我国的现代化企业数量不断增多,电力的使用在企业的生产加工流程中已不可或缺。为保证这类企业用电的安全性和环保性,引导各企业工作人员正确的使用用电技术开展加工制造,完善用电规章制度要求,创新用电技术等工作是很有必要的,能确保企业用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针对电力企业的配网工程建设应加强管理工作,提升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培养工作人员具备安全工作意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施工,提升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一旦发现在工作中有系统运行和维护问题,需积极主动的采取有效措施快速处理。通过监督和管理电力配网工程建设,能够有效提升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电力系统能够更加安全稳定的运行,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农配网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及相应解决措施
        2.1规划立项
        农配网项目立项主要基于“一所一册”规划成果以及县域配电网规划项目库,再按照上级配电网建设改造原则进行优选排序,结合当年投资情况确定具体建设项目与建设时序。由于相关人员重视程度、工作习惯、责任心、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需求项目基础佐证材料质量不高,不能做到真实全面,影响投资精准度及立项成功率,导致项目“应立未立”,急需改造的项目无法及时立项而紧急程度一般的项目反而提前立项,或是导致所立项目未能充分解决实际问题。为解决立项精准度问题,县级发建专业应充分掌握农配网项目投资及改造原则,指导各专业部门和供电所(站)以问题为导向,真正梳理好问题清册与项目清册,并协同调控、营销、配电等各专业部门,在县公司内部进行项目动态排序,积极跟进政策新动向,实时更新规划项目库数据,及时向相关专家领导汇报项目情况,由“等项目”的观念转变为“争取项目”,确保立项精准度。
        2.2规划设计阶段
        受到当前农村配电网网络结构影响(单辐射线路占比较高、配网自动化利用率较低、线路线径小、供电半径长等),配电网故障或计划检修时,极易造成中压用户停电。因此配电网线路在设计时,在保证电网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还要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可靠性。

以目前电网运行状况,结合当地经济水平逐级进行规划,结合变电站布点优先考虑站间10kV配电网联络线路建设,提升“N-1”联络率,推进供电区域内多电源联络线路建设,降低单电源线路辐射率,因地理条件等限制而建设的单辐射线路以“两断路器三分段”方式进行供电。绘制区域长期规划蓝图,并以此为依据逐步优化配电网结构,深化配电网网格化规划,健全市县供电公司配电网规划体系,拓展可研和初设一体化深度,推动电网专线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同时完成线路走廊红线规划,为电网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2.3工程管理
        农配网工程从开工到竣工投产通常是3~4个月的周期,由于农村地域广大,工程呈现点多面广的特点,对于业主项目部全面管控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具有较大挑战,因此,强化供电所属地化管理至关重要。业主项目部与属地供电所履职还有待加强,工程过程管控不足,隐蔽工程质量未抓、改道移位随意、属地协调不力、工程验收不严,为后续运行埋下安全隐患的情况仍大量存在。为加强属地供电所的工程安全质量管控与地方协调,减少百姓阻工及强制改道的情况发生,提升工程建设成效,业主项目部应组织施工项目部参加供电所周例会,加强项目建设与供电所的衔接,将农配网建设统筹至供电所全盘工作内,提升工作质效。另外,明确单项工程专人负责制,采取分片区管理制,按地理位置或批次工程进行分工,做到现场管控全覆盖。同时,县级供电企业应培养稳定的核心施工队伍,有利于农配网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有利于农配网工程建设综合质效的提升。
        2.4安全管理
        在电力工程配网建设过程中,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全过程管理的重点项目,为了能够有效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质量,首先施工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的管理规定,按照施工操作要求开展施工工序,并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工作。施工开工前要进行施工安全教育工作,明确工作点,充分了解施工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容易出现施工安全隐患的区域进行重点标记,尽可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施工管理人员要定期在施工现场进行排查,尤其是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区域应做好相应的巡查工作,不断的提升电力工程配网建设安全管理质量。
        2.5配网建设环境优化
        电力配网建设在施工阶段常常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一些影响因素会破坏施工的进度和安全,在施工时,也更需要重视各个部分的组织管理。首先,环境中的外力影响导致的施工问题,如路沿边的电力杆塔极易被行车等外力破坏,除设计及施工时确保其与道路保持一定距离外,还需在杆塔上装设防撞标示牌或刷反光漆等,警示机动车辆避免破坏电力设施。其次,当在空旷的地方架设电力杆塔时,需重视防雷接地这一安全措施工作,可采用过电压保护器有效接地或安装防雷放电间隙装置或装设避雷线等措施进行避雷。如果10kV配网工程在城区,需实地勘测树木高度,选用合适高度的杆塔,满足线树的安全距离,避免出现触电或雷击等情况发生;最后重视维护和保养工作,例如定期修剪树枝,采用架空绝缘导线,工业区对导线做防锈蚀操作等。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工程配网建设过程中,由于配网建设点多面广,在施工现场开展管理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涉及到很多施工环节、施工工序、施工人员、施工工艺、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等管理工作内容,需要针对配网工程建设实施全过程管理。全过程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提升配网工程施工工艺水平,确保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资源,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仲林.电力工程配网建设的全过程管理探讨[J].设备监理,2019(09):54-55+57.
        [2]官恩平.电力工程配网建设的全过程管理[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3):47.
        [3]蔡睿.分析电力工程配网建设的全过程管理[J].决策探索(中),2019(05):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