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施工技术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7月21期   作者:苏厚慧
[导读] 有效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从而推动了电力事业的发展。
        苏厚慧
        桂林市临桂广泰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 541199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在各行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其和电力系统自动化进行结合也成为当下重要工作,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效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从而推动了电力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强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施工技术;思考
        引言
        电力系统自动化强调依据应用场景、用电需求的差异实行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为生产生活用电提供支持。自动化施工技术主要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针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过程进行动态监控,提高施工质量与管理水平,实现智能电网建设目标。
        1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概念简述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如今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主要的理论基础与应用实践都是建立在电子化、智能化的电力系统之上,通常情况下都要根据具象化的特征与具体要求对相应自动化设备进行配置和操作,最终满足民众生活以及工业生产的需要。
        2强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施工技术思考
        2.1神经网络控制在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顾名思义,神经网络控制是通过人脑神经理论和控制理论结合下产生的新型智能技术,是典型的非线性特征。神经网络控制技术是由复杂的神经元组成,相比其他智能技术而言,其具有强大组织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管理能力。首先是神经网络控制技术有效代替了人工控制,实现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其次神经网络技术也具备一定计算机技术,在其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提高了电力系统中数据计算能力;最后是神经网络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中,还能和其他的智能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提高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参数优化和故障诊断能力,通过获得数据进行自动分析,从而得出电力设备的能量消耗、设备损耗值以及总能耗。
        2.2柔性交流输电系统技术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技术是利用综合电子装置来有效的控制输电过程中的电压以及电抗等参数,确保输电过程更加的高效可靠。其具有增强交流系统安全性及稳定性的特点,也具备一定的经济性。该项技术可以很好的满足电能的远距离传输的要求,很好的改变了传统的机械设备不精确的控制方式,减少了安全事故发生,防止出现大范围的停电情况。经济性主要表现在,该技术可以和原输电方式协调发展,减少了机械性磨损,而且灵活性高,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快速平稳调节。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电能的输送能力,提高线路的利用率,同时,节省了发电机的备用容量,可以有效的实现对电网的控制。
        2.3完善数据信息管理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自动化系统的数据越来越多,所以也就给备份带来更多的问题,在备份过程中经常会因为没有对储存设备进行管理,一旦电力自动化系统出现问题,那么就导致大量数据无法恢复。所以,就需要能够根据电力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积极的采取相应措施。
        2.4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应用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领域中,现场总线控制技术是基于科学高效应用自动化智能仪表、控制中心设备以及信息化设备完成的一体化通信与控制。电力企业通过将该项技术实践应用在电力系统运营管理工作中,能够大大提高企业自动化控制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技术人员在应用现场总线控制技术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技术协议与规范体系去科学调控现场各项设备与自动化智能仪表,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该项技术的作用。基于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应用辅助下,能够帮助电力企业有效完成现场各个电力生产设备之间与控制系统之间的多方向、多结点的数字通信目标。

该项技术不仅仅被广泛应用在电力行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也被其他行业领域所应用。在我国电力行业中,众多电力企业在搭建电力自动化系统时应用最为广泛的是PCS系统,该系统最大的优势特征是安全稳定、灵活多变,能够帮助电力企业解决传统系统运行工作的弊端,结合实际运行问题快速进行准确的定位引发故障相关环节,这样一来就能够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制定出有效解决措施,促使企业电力系统能够正常稳定地运行,为市场用户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
        2.5网调度自动化技术
        在电网调度领域应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将电力生产中的数据进行实时的采集,并监控电力生产状态,根据监控结果实时的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科学的评估。一般情况下,县级的电网调度控制中心规模较小,市级的调度中心比县级的大,对于监控区域内的各级变电站以及配电网进行实行的监控,确保变电站可靠稳定运行。国家级的电网调度中心规模大,服务器容量大,设施功能齐全,运行的效率比较高,利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及时的掌握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确保电网调度工作有序开展。
        2.6综合智能系统在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综合智能控制系统涉及了很多方面,应用最多的是现代控制和智能控制结合以及多种不同智能控制技术的融合。由于现代化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其运行规律、内部构造都较为复杂,以往的人工控制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电力系统发展需求,这就需要将综合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其中,能够全面了解到电力系统运行状况以及内部组成。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运用最多综合智能系统就是专家控制系统和模糊控制系统结合、模糊控制系统和神经网络系统结合、专家控制系统和神经网络系统结合以及模糊控制系统和其他的控制系统集合。通过交叉结合的方式将不同智能控制技术之间优点互补,消除自身的缺点,将其结合后产物应用到电力系统自动化中,不仅有效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效率和质量,还能确保其运行安全性。
        2.7变电站自动化远程运维
        基于GSP协议建立变电站自动化远程运维体系,遵循“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原则进行安全管控系统架构的设计,在主站、子站分别建立三层结构,其中通信层为电力调度数据网,协议层为通用服务协议,应用层包含运行监视、组态配置、设备管理、维护操作、异常诊断五类应用模块,依托权限认证、USB Key、安全标签与纵向加密装置实现服务安全管控,保障远程运维人员身份的合法性。利用全景仿真技术搭建起远程运维系统的测试环境,采用GSP一致性测试客户端工具进行各接口的集成处理,针对远程运维子站的各项服务接口分别进行GSP服务端肯定性测试、否定性测试、应用功能测试以及专项测试,验证该系统具备应用可行性,可将主站、子站信息交互的响应时间控制在10s内,且满足多个客户端并发调用需求,流量峰值可达10Mbit/t。
        2.8动态安全监控系统———基于北斗系统
        众所周知,GPS是当前全球定位系统中时间最久、经验最丰富的系统之一。这种卫星系统可以同时观测地球上的任意区位,能够很好地实现诸多电力系统所需要的功能。但是为了保护国家信息安全的需要,我国也在努力开展卫星系统的开发,也就是北斗卫星系统,其兼具高精度、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点,在当前的应用环境中已经不输GPS。当前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动态安全监控系统最常用的技术有以下2种,分别是同步测量技术和基于光纤通信的传输技术。此外,电力系统的动态安全监测管理还有4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分别是精准定时系统、相对动态向量测量系统、中央信号处理及传输系统和通信系统。
        结语
        在智能电网建设持续深入推进的形势下,电力企业应牢固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目标,依托人工智能、自动仿真、SVG等技术手段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水平,更好地提高电网整体效能。
        参考文献
        [1]李洪领,赵怀臣.电力配电系统自动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02):602.
        [2]梁毅刚.浅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施工技术存在得到问题及措施[J].中国设备工程,2019(14):19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