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恒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乐山供电公司 四川省 乐山市 614000
摘要:随着“90后”、等“互联网一代”逐渐进入工作岗位,传统的面对面授课的安全培训形式、枯燥的仅为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安全培训内容,已无法满足新兴的、逐渐增长的安全培训需要,本文探讨?电力企业安全培训的提升措施,分析“软、硬兼施”的安全培训新模式的有效应用,提高企业安全培训效率与效益,提升员工安全意识与素质,培育企业优质安全文化。
关键词:安全培训;电力生产
1.企业安全培训的影响和重要性
结合健全的安全培训体系与培训教育活动,不仅能使员工建立起良好的安全意识,还能有效规范其作业流程,继而从源头上把握好安全管理工作,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出现。高效的安全培训,能使员工充分学习电力生产相关的安全知识,提高其查找电力生产流程中异常情况的意识和能力,在面对危险情况时具有更强的临场处置能力。即便发生险情,员工也可以依据自身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沉着冷静地采取科学应急措施,控制事故的蔓延,在降低经济损失的同时保证人身安全。此外,针对企业员工长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能对员工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有能力凭借自我意识找出生产环境中所出现的异常,使每个人都能成为企业安全管理活动的真正参与者,通过理性判断优化安全管理质量。
倘若企业未建立起健全的安全管理与培训体系,实际培训活动流于形式,可能会使部分员工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在参与电力生产活动的过程中为图方便进行某些违规操作,这样做虽然实现了对操作步骤的简化,但却成为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导火索。开展完善的企业安全培训工作,能够使安全管理工作更具实效性,减少安全隐患,继而降低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意外情况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企业生产效益。除此之外,建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属于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之一。倘若在生产中出现安全事故,必然会对企业形象带来一定影响,强化安全培训可以通过避免生产事故而使企业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2.电力生产安全培训现状
安全培训是预防人因事故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电力生产安全培训存在工学矛盾重、效果转换难、培训成本高、体系构成杂、力度渐弱化、资源共享难等一系列问题。
3.电力企业安全培训的提升措施
3.1要从实际出发
电力企业安全培训工作应以企业现况为依据,以实际应用需求为参照,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和计划。首先应精准辨别不同岗位的员工安全培训需求,做好员工转岗、适岗、职业发展以及绩效改善培训;其次,做好安全技能和核心技能训练,采取分层实施的原则,将培训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个人网络理论学习、班组自主训练、单位标准化集中训练、班组自主强化复训,具体课时数的分配可依据企业情况自主调整。分层的目的在于帮助员工由理论学习转为实践操作,进而促使员工形成“肌肉记忆”。由此,优化员工安全培训机制,全过程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员工安全技能,固化安全习惯,形成安全执念。
3.2有效利用新媒体
基于新媒体进行的体验式培训即是打破常规的培训方式,实现培训过程中现场场景的还原,这种方式一改以往的枯燥式培训,学习者学习的兴趣。
为了使得课堂更具感染力会大大增加,要打破传统培训的局限性,有些传统的培训虽然使用了多媒体,比如像PPT,但是这种形式和传统的培训方式毫无差别,只是将传统的文字型传授转变为PPT传授方式,对此可以将利用flash软件制作和电力安全相关的动态课程,模拟电力员工在现场工作时的场景,还原不同工种的任务,也可以利用flash动画来模拟发生危险的一些事故,让培训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危险,继而谨慎对待。除此之外,VR技术也是当代新媒体的一种最新的展现形式,如果有条件的电力企业可以引进该设备,让员工通过VR设备直观看到并亲身去感受电力工作时的安全问题,这种方式会大大地提高电力工作培训的效果,缺点是所耗费的成本也较大。
3.3完善培训评价反馈机制
为了更好地确保安全培训质量,电力企业应做好评价反馈工作,建立健全的培训评价反馈机制。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应着重优化技能培训评价管理界面。电力企业应因地制宜开展一级评估(课程师资满意度评价)、二级评估(理论知识考试、实操训练考核等)、三级评估(行为与绩效改善情况评价等),从满足业务所需的角度真实评估培训效果。具体包括:(1)个人网络理论学习效果评估:通过理论知识考试进行评估,在线上系统实施。(2)班组自主训练、自主强化复训效果评估:通过培训师现场对学员开展实操考核进行效果评估,不合格的需重练。(3)单位标准化集中训练效果评估:通过课程师资满意度评价、实操训练考核等方式进行评估。由此三级评估的方式,对培训人员做出科学评价,将安全培训反馈机制贯穿在生产全过程。评价反馈机制是为了使培训员工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和检验学到的理论知识,同时及时发现和弥补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有助于更好地修订安全培训方案,提升安全培训质量。
4.电力生产安全培训模式
安全是企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必要条件,全方位提升企业素质、发展质量、运行效率和员工幸福指数都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而企业的安全发展,离不开持续有效的安全培训,为解决安全培训中面临的上述系列问题,电力企业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创新安全培训实践,提出双管齐下,软硬兼施的安全培训新模式,即建设一座“大安全文化培训中心”体验馆,配合“大安全智慧培训平台”的互联网学习平台,通过沉浸式体验培训与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式培训,实现企业员工从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行为到安全意识、安全素质的全方位提升,将安全培训向网络空间延伸、实现基于员工主体性的互动模式转变,构建一个基于大安全文化底蕴下的安全教育新模式。
4.1硬--大安全文化培训中心
大安全文化培训中心可以提供先进展览展示及参与体验的安全文化认知、安全技术知识学习以及安全技能训练等多方面培训功能,让员工通过“听、看、做”,亲自感受、亲自参与、模拟现场体验等方式,掌握预防事故和应急救援的能力,同时理解、体会、融入电力企业的“大安全”文化,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员工安全技能和水平,更在于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素质。
4.2软-大安全智慧培训平台
为扩展安全培训的深度与广度,将安全培训横向扩展至相关方、外来人员,纵向打通企业高层到基层班组员工,电力企业依托“互联网+”技术,以大安全文化培训中心为硬平台,配套开发大安全智慧培训软平台,以手机APP形式开展在线安全培训。在大安全智慧培训平台中,通过搭建系统化的安全培训课程体系,针对中高层管理者、安全管理人员、一般管理人员、一线操作人员、辅助人员、新进员工、转岗员工等不同岗位、不同类别人员,定制提供多层次、针对性强、互动性强的培训内容,将安全培训打通到基层班组,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进一步深化员工安全培训教育,打造基于大安全文化体系的“多系统、智慧型、标准化、全流程”移动安全教育平台。
“大安全文化培训中心”+“大安全智慧培训平台”的组合,实现了安全培训的”线上”与”线下“融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现了“课程+体验+学员+考试+知识”的高效信息化管理,辅以自主运营,最终形成有价值、高效率的安全学习社群生态链,培育优质安全文化,减轻管理负担、提升安全效益,并最终使“安全”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李永贵.构建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体系架构的思考【J】.中国钼业,2019 (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