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9期   作者:  陈博
[导读] 课内阅读课还无法跳出应试教育的无形约束,

        陈博
        莆田第一中学 福建 莆田  351100
        摘要:课内阅读课还无法跳出应试教育的无形约束,课外阅读选修课其承担的责任就显得异常重要,它不仅仅是课内阅读课的补充和延伸,更有其突出的人文意义和内涵,在实施过程中也应该跳出窠臼,打破常规,在尊重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上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构建。
        关键词:课外阅读    主体性     专题性  平等性
        一、在教材的编定上,虽然以教师为主体,但是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更多地展现学生的个性意识,可以适当让学生参与教材的编审,以校为本,师生共同参与。教材一般是反映编者的思想和意识,体现编者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倾向。编者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一些特点的课程,虽然在编审过程中会考虑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接受能力现实,但更多地受到教学目的的左右,具有一定的假定性和不可预知性,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使实际的教学效果与编者的愿望有差距,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往往被忽略,他们的个性并没有得到尊重和满足,他们青春世界里的色彩、情调、兴趣、爱好,理想和情操不是真正出自自己。编者可能一相情愿地认为我选定的课程最能体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但实际上,充其量只能体现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没有学生参与的教材编审,在体现学生认知和情感倾向等主体意识上都是有缺陷的。
        课内阅读教材作为一种规范教材,在编审过程中不能针对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更无法照顾到具体特定人群的需要,而具有较大弹性的课外阅读选修课理所当然更应体现特定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部分地参与教材的编审,以校为本,以本校学生为本,以便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带着他们自己的理解,自己的问题,自己的求知欲望和表现欲望,让他们享受到创造的快乐和获得内心的满足和愉悦,主体性得到最大的尊重和满足,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思想的提升。当然,学生还处在成长阶段,他们的认知毕竟有限,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或许并不是那么崇高,特别是现在的青少年具有更多的个性差异,以全校学生为本的课外阅读选修课教材也很难体现全校语文爱好者的意志选择,而且尝试有限,但不管怎样,让学生参与教材的编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才华的平台,激发本校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更好地体现以校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在促进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提升上有积极的作用。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科学严谨:第一,学校要提供宽松的环境和物质的支持,使教师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编审或选取教材;第二,教师应该结合本校教学和自身的实际,发挥集体优势,分析讨论,共同编审;第三,要研究本地区本校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审美情趣,有针对性选择篇目,体现教师个人意识和学生集体意识的最佳组合;第四,要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吸取有利的成分,使课外阅读选修课始终与学生主体意识连为一体;第五,要积极向学生征稿,认真组织研究,作为教师课外阅读选修的教材,鼓励他们积极创作;第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把握好量的尺度,要循序渐进,由点到面的逐步推广,及时总结,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
        二、有别与课内阅读知识传授的全体性系统性,课外阅读选修课应体现专题性的特点,这对开设选修课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自身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也必须要有相应的提升。课内阅读是针对全体学生而进行教学的,按大纲要求,传授知识有一定的指向性,基础教学是主流,其专业要求体现更多的共性,另外课内阅读是针对全体学生的知识传授和交流,更有系统性,并且有更多的参考资料可供借鉴,在具体操作上更为容易。对一般中学来讲,开展课外阅读选修课是一次全新的尝试,缺乏比较成熟的可资借鉴的实例,并且各个学校的校情不同,学生也有所区别,很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此,课外阅读选修课的开展也更为不易。一方面,它对开设选修课的老师的专业水平和理论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仅不是纯粹的教书匠,更应该是学有专长,甚至是在某一方面具有相当造诣的研究型的教师。同时,教师也必须具备团队精神,毕竟,专业选修课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个既要应付日常繁重教学任务又要搞专门研究的普通老师是无法全身心投入课外阅读选修课当中去的。因此必须建立一个长效机制,组织好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具体的工作安排,科学规划,认真实施,本人认为应进行如下对策考虑:第一、学校必须有专人来负责课外阅读选修课的操作,予以政策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保障,为开选修课的老师提供相应的便利条件,保证课外阅读选修课的顺利进行;第二、需要建立长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应该鼓励几位甚至更多,全校甚至外校的老师共同参与,群策群力,扬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开设课外阅读选修课的老师提供帮助;第三、开设课外阅读选修课的老师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理论素养,以便进行更为专业化的教学,要不断更新知识,多交流、多探讨、多学习,也要走出去,请进来,树立立体的学习提高意识,为更好地开设课外阅读选修课做好充分的知识思想储备。
        三、与课内阅读选修课相比,课外阅读选修课应有更自由的授课内容和形式,更活泼的课堂氛围,更平等的对话空间,体现师生的平等性。学生愿意接受课外阅读选修课,与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是分不开的,他们自然有自己的生活历程,情感世界和审美理想。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贴近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授课的内容和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不必像课内阅读课那样忙于知识的传授,系统化的梳理、归纳和总结,知识的传授有一个过程,教师切不可急于求成。教学的量更应该有弹性,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同时,中学生还处在成长阶段,思维还不是很成熟,知识还不是很健全,而积极性更需要很好的保护,教师要尊重他们的看法和观点,而且要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尽量让他们在一种开放的学术氛围中去辨析取舍。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对话者关系。
        同时,中学生毕竟是中学生,他们不是具有相当自控能力的大学生,容易受自己的情绪影响,选修课切不可上成枯燥的教师单独表演课,教师不能不顾及学生的知识和情感实际,过分地展示自己,上课就像在宣读自己的论文一样。学生是带者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参与自己所选的课程的,中学生课外阅读选修课程同样要注意形象生动,注意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老师与学生都是课堂的主角,要形成互动模式,这一点与课内阅读很相通的地方,我们不能为了可以区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选修课的差别而不借鉴课内阅读有益的成分。中学生课外阅读选修课不等同与大学的选修课,与课内阅读课既有区别又有相通的地方,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