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学会关爱”情感培养的尝试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9期   作者:何蓉
[导读] 幼儿正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幼儿的社会化很大程度上就是去自我中心的过
       
        何蓉
        四川广元外国语学校小学分校:

幼儿正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幼儿的社会化很大程度上就是去自我中心的过程,如果长期处于被关心的包围中、却无从学习关心他人,那么,势必会强化幼儿的自我中心,并相对延长幼儿的社会化进程,而这一切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从小培养幼儿“学会关心”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专门机构,与家庭相比,有着促进幼儿社会化的独特优势,有理由也更有义务担负起培养幼儿从小学会关心的职责。半年来,我通过以下几方面途径加强对幼儿进行关爱情感的培养,并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集体教育
        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具体的教育目标,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在半年的时间内持续地开展各种“学会关心”的活动。
        三次主题活动:
        三月、四月:我爱我家
        五月:叔叔阿姨辛苦了
        六月:我爱小朋友
        (一)、在“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谈话和情境表演活动,通过“我的家人”增进幼儿对家庭成员的了解和亲爱之情。通过“我的妈妈多辛苦”、“我怎样长大”,体会父母的辛苦和关心,增进对父母爱的情感。情境表演“我怎样关心父母”,使幼儿懂得不干扰父母的工作和休息,当父母累了或生病时要表示关心。召开家长会,请父母谈自己的心愿和需要,使幼儿进一步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心,激发幼儿关心父母的愿望。此外,我们还组织了一次我是家中小主人的竞赛会,通过比赛穿衣、叠被、洗手绢、抹桌椅、摆碗筷等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服务能力,萌发幼儿对家的责任感。
        (二)、针对幼儿不了解以至忽视保育员、炊事员等工作人员的劳动的问题,我们设计了“叔叔阿姨辛苦了”的主题活动,从认识保育员、炊事员的工作,体会他们的辛苦和劳动意义入手,进而延伸到了解社会上各行各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意义和劳动价值,使幼儿懂得有许多人为我们的生活送来了方便,而他们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应该尊敬、爱戴他们。活动内容有:“为我们辛苦的人”。之一:老师多辛苦。引导幼儿观察保育员老师打扫卫生,擦玻璃、扫厕所、叠被子,体会老师的辛苦,知道每天在幼儿园快乐的学习生活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工作。之二:香喷喷的饭菜哪里来。我们带领幼儿参观厨房,观察了解炊事员们劳动的艰辛,从买菜、摘菜、洗菜,直到制成香喷喷的菜肴,并组织幼儿帮助摘菜、洗菜,进一步体验炊事员的劳动,培养尊重别人劳动的情感。之三:为大家送来方便的人。通过活动,使幼儿了解周围有许多人在劳动,给大家带来方便。如:商店里售货员在售货、汽车上司机在开车、马路上清洁工在清扫、工地上工人叔叔在建高楼、医院里医生在为病人看病……知
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人的劳动,是许多人辛勤劳动才使我们生活得这么快乐,激发幼儿热爱劳动者的情感。
        (三)、同伴交往是幼儿克服自我中心的必要途径和方法,但由于幼儿自我中心的特点,在同伴交往之初,幼儿往往不会从别人角度考虑问题,不了解别人的需要,不懂得关心、帮助别人,这一切又影响了幼儿有效的同伴交往,因此,我们设计了“我爱我的小朋友”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别人的情感和需要,愿意帮助和关心 小朋友,懂得轮流、分享、谦让,能与同伴友好相处。首先我们进行了移情训练,设计了“他怎么了”三个活 动。之一:找表情图,培养幼儿体察别人的表情。之二:他怎么了,通过了解面部表情的意义,学习根据表情判断其心情。之三:他需要什么,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并学会体谅别人的情绪。

其次:设计了“假如我是他”的 两个活动。之一:明明生病了,引导幼儿关心别人。之二:小朋友中发生的事情,引导幼儿理解他人,学习站 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此外,为使幼儿学习交往的技能,懂得谦让、轮流和分享、合作等,我们还设计了三个 “怎么办”的活动,“缺少一个怎么办”、“大苹果给谁最合适”、“我来帮助你”等,引导幼儿学会谦让和 分享、学习注意他人的需要,愿意关心、帮助他人。
        除了以上三个主题外,我们还设计了一些关心、同情残疾人,不讥讽、嘲笑身体有缺陷和能力比自己差的人的有关活动,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二、日常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尽量捕捉时机,适时的进行随机教育,把学习“关心”的活动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中去,使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不断得到激发和强化。 
(一)、情感是可以感染的,教师应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对幼儿进行关爱情感的培养。如:我班的饲养角里养了许多的小蝌蚪,让幼儿每天去观察她们的生长情况,可是过了几天,发现小蝌蚪死了好几条,我连忙对孩子们说:“哎呀,孩子们,你们看小蝌蚪怎么死了好几条呀?青蛙妈妈知道了肯定很伤心的,你们说那该怎么办呢?”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有的说:“给它们换盆水吧”,有的说:“它们可能肚子饿了,”还有的说:“它们可能想妈妈了,”另外一个小朋友说:“老师,我们把它放回小河里去,让它们回到妈妈身边去吧”。于是我赞成了她的意见,领着孩子们一起把小蝌蚪放回到大自然中去。通过这件小事,教师用自己的爱心和同情心去感染幼儿,使孩子们的关爱行为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因此,我们要捕捉孩子们关爱情绪中的闪光点,并因势利导,进而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中的生物的爱心。
(二)、创造机会、设置情境,激发幼儿的关心情感。如:开展大带小活动,与小一班联系,定期开展活动,为弟弟妹妹表演节目,做礼物。带弟弟妹妹玩小型运动器具、散步,请弟弟妹妹到自己班上参加游戏活动。午睡时帮弟弟妹妹脱衣脱鞋,节日时布置教室,并一起过节等。“大带小”活动,增进了孩子间的友情,为幼儿提供了关心他人的机会和情感体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关心培养活动。
        (三)、组织幼儿帮助保育员老师扫地、擦桌,帮助厨房的叔叔阿姨摘菜,帮助打扫院子的爷爷捡树叶、废纸等 ,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对幼儿进行关心帮助别人的教育。
三、家园联系共同教育
        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需要教师、家长协同一致共同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对幼儿来讲,家庭的影响甚至高于幼儿园的影响。从小培养幼儿“学会关心”更是离不了家长的配合。
        首先,我们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了课题目标及有关课题计划和内容,征得家长的重视和配合,共同开展教育。如:配合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要求为幼儿创设一个能够萌发关心的家庭环境。如:关心孩子时,尽量能够让他了解和体会到,尽可能地让幼儿的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幼儿自己能做的事,家长要放手,并要给幼儿机会来关心、体贴父母,对幼儿表现出的关心家长要及时肯定和赞扬,以强化幼儿这种积极情感。另外,家长要以身作则,尊敬、孝敬长辈,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模仿榜样等。
        其次,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开展集体教育活动。如:给孩子讲述他成长的过程及父母付出的辛苦,定时参加班级举办的家长开放日,配合教学活动,感受孩子的爱心并给以情感上的肯定和赞同。
        再次,了解不同家长培养幼儿的经验与做法,召开小型经验交流会,请一些家长介绍自己是如何引导幼儿学会关心的。家长间的交流具体、认真,借鉴性强,对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差距也易了解和掌握,家长通过交流,能针对性地学到别人的一些好的教育方法。
?  总之, 幼儿学会关心,涉及的范围应不仅仅局限于关心周围的人,而应拓展为关心周围的生存空间。如社会环境 、社会事件,自然界的变化如生态、物种、自然现象等,也就是说幼儿学会关心应作为一项系列的目标列入幼儿园课程领域中,而且不能把幼儿学会关心仅仅看作是一项交往的技能,而应作为一种人格素质来培养和完善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