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月娥
东莞市茶山中学 523380
【摘要】在初中合唱训练中,由于学生处于变声期,音准的问题尤其突出,建立学生的和声基础与内心听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从横向和纵向不同的角度,对在合唱基础训练中如何利用视唱练耳的形式加入和声训练进行研究,为普通初中合唱团提供高效且容易操作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初中合唱、训练、和声、视唱练耳
合唱是最具有群众基础的艺术表演形式,但是合唱艺术本身却是高度专业化的。在初中开展合唱队的组建训练,由于初中存在变声期和训练周期短等特点,往往很难提高合唱队的专业水平。在合唱训练与表演中,为了尽快能出成绩,有些指挥会忽视基础的训练,甚至会直接跳到作品演唱,所以最终的呈现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要加强初中合唱队的基础与专业性,提高训练效率尤为重要。和声是合唱的灵魂,视唱练耳是合唱训练的基础,在合唱训练中把和声与视唱练耳融合训练,从而使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使合唱队的声音和谐。
声音谐和是与演唱者的内在听觉分不开的,而这种内在听觉是要通过各方面的素养的提高才能实现,就像成熟的演唱或演奏者在看到乐谱时,不通过唱奏就能在脑海中形成音响概念。内在听觉它不是天生的,它来源于人们对外界音响的感受和积累。初中生正处于变声期,对于声音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加强他们的的内在听觉是关键,和声视唱练耳训练能科学化、系统化地提高合唱队的内在听觉专业性。
一、横向角度的和声视唱练耳训练。
在旋律进行时,单声部音与音之间的关系是横的关系,是属于合唱声部的音程关系,音程关系是和声学习的基础。初中学生由于变声期,演唱的音准控制能力特别受限,如果靠单纯的反复练声曲练习,也许只能练好该曲的音准,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的音准与和声感知能力。只有扎实地通过和声的视唱练耳训练让学生理解与清晰地认识旋律的音程关系与和声关系,才能根本提高学生的和声与音准演唱能力,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把握作品演唱。
(一)音阶的视唱练耳训练。
合唱的视唱训练建议还是使用五线谱,因为五线谱能让学生形象地感知音程与音高关系。认识五线谱首先从音阶开始,音阶是旋律的基础,所以在合唱队中,音阶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音阶分为自然音阶、半音阶和全音阶等,可以根据合唱队的水平循序渐进的进行练习。例如自然音阶,可以利用柯尔文手势来配合练习,因为柯尔文手势表现了音的倾向性,可以引导学生唱准音阶,老师甚至可以通过两个手的手势指挥来让合唱队不同声部唱不同的音,锻炼学生的单音、双音和和弦的模唱能力。
在音阶训练的过程中也可以让通过两个不同的手势的变化,可视化的去判断自己所演唱的音阶的每个之间的音程是大二度还是小二度,从而更直接的感受不同属性的音程听感的区别,为后面的和声演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1
.png)
同样的方式也可以运用于演唱自然音阶的三度的模进,让学生演唱并听辨自然音阶的大小三度。
例2
根据合唱队的练习进度和情况,从练习平行自然大小调音阶到同音的大小调音阶,甚至可以进阶到不同调的大小调音阶,循序渐进地锻炼学生音阶音程视唱练耳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学生对调性的认识。
(二)音程的视唱练耳练习。
通过音阶的模唱训练,让学生对于音高的变化有了概念,了解音之间的距离变化,也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让学生对于音程有了基本的概念,音程构唱练习对于提高合唱队的音准与锻炼学生和声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直接让学生看谱演唱,对于普通初中没有视谱基础的学生会有很大的困难,往往很难进行。所以,在练习的初期,我们可以采用固定根音构建音程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练习,例如以中央C为根音向上构唱小二、大二、小三、大三一直到纯八度,同样,也可以以小字2组C为冠音向下构建音程。指挥可以不用乐谱,直接用音程名称代入音高的演唱方式带领学生跟着钢琴一个一个音程演唱,用音程的名称来演唱对于喜欢挑战难度的初中生来说也更加具有趣味性,通过指挥长期多次的积累练习,学生一定会对音程的把握更加熟练。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就能直观地把音程的演唱感觉与音程属性对上号,并能把音程属性的名称背得滚瓜烂熟。学生的音准和识谱能力提高,这时再通过视谱的方式让学生用唱名演唱,学生练习时会更加轻松也更容易展现出效果。
例3
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探索与思考的良好习惯,当学生将固定根音的音程能够演唱到一定的稳定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分析分类音程的属性,总结出音程分为纯、大、小增和减五种。再让学生根据音程演唱的亲身体会来辨别各种音程的演唱难易程度,例如平稳的纯音程、有一定倾向性的大小音程和不稳定的增减音程。学生的音程视唱练耳的能力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分解和弦的视唱练耳练习。
按照一定度数关系排列起来的一组音,称为和弦。和弦中的各音之间一般是三度关系,但也有不按三度关系的,不同的和弦具有不同的色彩属性。要让学生把乐曲的和声唱准确,必需要做分解和弦的练习。在我们传统的合唱练声曲中分解和弦的旋律是最常见的,只是我们练习的时候直接用母音代入练声,这样的方式只能取得练声的效果,并不能提高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特别初中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所以在常规的练声训练外,我们应该让学生用固定调的方式直接唱谱,以C大调自然音级为根音作三和弦分解练习,包括大三、小三、增三和减三和弦,再从原位开始到第一转位、第二转位,由简入深前序渐进,由慢到快地练习。学生熟练后指挥可以直接在钢琴上弹奏和弦,让学生分解演唱,培养学生的和弦和声的听觉训练。在合唱训练中,长期多次的进行和声分解的基础训练,学生对于和声听觉、演唱、音准的提升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例4
.png)
二、纵向角度的和声视唱练耳训练
合唱的魅力在于和声,也就是多声部的音响效果,所以横向的和声音程关系谐和,只能构成部分的谐和,纵向角度的和声关系谐和才能构成整体的谐和。纵向指的就是和声音型和织体,要提高学生的听觉感知度,使各声部的声音达到音响平衡。初中合唱也属于童声合唱,一般常常会分S、A、T三个声部,也就是女高、女低和男高,所以在基础训练中,我们可以以三声部或更多的声部来同时进行和声视唱练耳训练。
(一)多声部音阶视唱练耳训练。
从最开始的音阶模唱练习,对于横向音阶旋律的音准把控较为稳定时,可以进行多声部的音阶训练,这样可以除了继续做好音阶的基础训练外,也可以融入和声的听觉训练,让学生辨析大三小三和弦。因为开始接触和声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但如果通过让学生用分声部先后进入的方式来演唱音阶,并且配合视谱的的方式练习,学生定能轻易地感受到美妙的和声,也在演唱中通过对比与思考,了解自然音阶中的大小三和弦以及他们的音响特点,为今后的乐曲演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5
.png)
另外,三和弦在五线谱当中显示的是相邻的三个同在线上或者同在间上的音,这个其实是让学生熟悉五线谱的好机会。老师可以用五个手指代表五线谱的五条线,教师设计不同的手势代表不同的和弦来指挥学生演唱,让学生既能学会看谱也能养成看指挥的良好习惯。
(二)多声部原位和弦视唱练耳训练。
对于只能演唱自然音阶大小三和弦的合唱队来说,很多的合唱作品还是难以驾驭的。为了适应作品中的各种和弦,指挥还要运用更多的方法来训练学生对于不同和弦的认知与演唱能力。合唱队可以用首调演唱的形式组织学生以Do为根音分三声部构唱原位大小三、增减三整和弦,每唱完一组可以继续半音阶上行练习,下行时可以采用固定五音的形式同样以四种和弦为一组作半音下行练习。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能让学生快速地认识大小三和弦和增减三和弦的结构与音响效果。但有指挥会发现这样低音声部或者高音声部会没有变化,相对简单于其他声部,在实际训练中为了锻炼合唱队的各个声部,其实不需要固定声部,可以让各声部轮流进行练习,提高合唱队的综合能力,达到声音平衡。
例6
.png)
(三)多声部变化和弦视唱练耳训练。
和弦构唱中,只要有一个声部的音准有偏差,和弦的和声效果肯定是没有办法达到的,和弦当中的其中一个音作半音变化,也可能会改变整个和弦的性质。许多合唱作品中也是通过变化其中一个声部的细微旋律来推动和弦的变化,提亮作品的和声色彩。为了适应作品中的各种和弦,合唱队经常会采用和弦变换练习,三个声部同时演唱一个整和弦,保持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声部不变 ,另外一个声部进行上行或者下行的练习。指挥可以通过钢琴来演奏一组和弦的变化(例7),让学生通过看谱和聆听再演唱,他们能够发现在练习中出现了大小三和增减三和弦以及它们的转位,这个练习可以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逐渐地加快速度,从而提高他们对和声的视唱能力与听觉敏感度。
例7
合唱作品的展现是受到旋律与和声的演唱能力制约的,这就要求合唱演唱者不断地培养自己在这方面敏锐的内在听觉能力,学会聆听与调整自己的声音,使自己的声音在合唱音响中均衡与谐和。通过和声视唱练耳训练的研究,真切地感受到它能给初中合唱队带来显著地成效。指挥只要在训练中把握学生的演唱音准,循序渐进地融入视唱练耳和声练习,你会发现合唱队不用再为熟悉作品与作品的音准花上大量的功夫,点滴的积累定能造就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5,68-91
[2] 顾敏.音程构唱在童声合唱训练中的实践研究[J].音乐天地,2019, 01: 26-29
[3] 潘俊英.农村初中合唱教学和声听觉的训练[J].当代音乐,2019, 07: 53-55
作者简介:罗月娥、 1982年9月 、女 、汉、广东、本科、东莞市茶山中学、523380、中学一级教师、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