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金榜
(温州市仰义中学 浙江省 温州市 325008)
摘要:对于初中生学习而言,观察能力是学习过程比不可少的一项技能。所以在日常授课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主动观察,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发现知识,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对学生今后的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初中科学教师要意识到对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将该内容视为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目标,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本文将对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策略进行重点探究,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观察能力;培养;探究;策略
前言:如今,素质教育成为了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必然趋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项学习技能——观察能力进行培养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帮助学生得到更好发展的有效途径。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显著的优势,应当发挥出自身的教育职责,肩负起对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因此,初中科学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积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将其落到实处,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一、实验前明观察目的
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对一些无关因素进行无效观察,大大的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导致学生难以进行充分的观察。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之前,应当告知学生实验观察的目标,让学生带有目的性的进行实验,能够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去选择答案和结论,这样能够让学生在高度集中地状态下快速找到实验的重点,促使学生对科学实验得出的答案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浙教版八年级《电压的测量》这一节知识教学为例,为了帮助学生对电压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认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电压表测电压”实验,让学生通过对电压表的使用掌握相应的使用方法,并且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有更深的认识。在实际实验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观察的目的:第一通过对电路闭合开关的断开和闭合,观察电压表上面的的示数,并将数据记录下来,以此串联和并联电路下电压有什么变化;第二对一只、两只、三只灯泡分别串联下的亮度进行观察,以及对它们的电压进行测量。学生明确了实验的目的,在实验的过程中才知道如何进行实验的操作,能促使学生实验技能得到提高,同时观察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二、实验中传授观察法
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没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步骤和方法,这给学生进行科学的观察,顺利的完成实验造成了影响。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实验的方法,这是促使学生掌握实验精髓最基本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其次通过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观察步骤,从而掌握观察的方法。具体的观察法有以下几种:第一,动静几何观察法。在科学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中存在动态变化的环节进行充分观察,如某一时刻变化不同,某一位置物体状态不同等等。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让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变化的状态进行认真的观察,还能提高学生对这种动态变化过程有更加深入的体验,有利于学生对物体的变化规律有更深刻的认识。例如,九年级上册科学中“电功率”实验教学时,首先教师要出示本节实验的目的,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悬着相应的器材进行实验设计。然后在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静止状态下的现象进行观察。如当滑片处于原始状态0点时,电路的电压、电流是多少,此时灯泡的状态如何。其次,引导学生对动态下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当滑片从N点慢慢移动到0点的过程中,电压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电流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最终灯泡的状态有什么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动过动静结合的观察方法对实验进行观察,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实验的概念知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还能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观察方法,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第二,特定观察法。在某些实验中,有些实验现象的产生只存在于某些特定的位置和时刻,这对学生有更高的要求,不仅实验不能出现一丝错误和马虎,还要用心、仔细的观察,否者就会错过相应的实验现象。例如,七年级下册“凸透镜的成像”实验教学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物距调到大于2倍、等于2倍、小于2倍三个不同特定状态下,让学生对物体的成像进行观察,以此来焦点对成像的影响。
三、教学方式提高观察能力
除了教授学生相应的观察方法之外,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有利于提升学生观察能力的办法,将其运用到实际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针对教学方式笔者有以下两建议:第一,采用演示教学法。该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初中生模仿能力强,能够将教师实验的过程进行充分的观察、分析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的得到观察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要为学生进行演示实验。例如,教师在进行“摩擦力”相关实验时,首先教师要将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等内容告知学生,让学生对实验的目的有准确清晰的掌握。然后教师在对实验进行演示,让学生对教师实验的每个步骤进行充分的观察、思考、总结、归纳。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第二,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科学实验只有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情况下才更具有启示作用和提升效果。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都有促进作用。例如,在开展八年级科学中“物质的溶解”相关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学生参与实际动手、动脑的学习过程,促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影响的实验经验。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实验的目的,掌握物质的溶解度。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对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进行充分的观察和探讨,并进行总结。最后教师对该过程进行分析和讲解,得到物质的溶解与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温度和性质有关。该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还能促使学生观察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章燕燕. 初中科学实验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探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68.
[2]黄孝长.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J]. 双语学习,2007(08):38.
[3]谢尚礼. 发挥电教媒体优势 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效果[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