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妍 光心如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息发展,垃圾分类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垃圾混合或分类的程度决定了垃圾的价值。居民在混合存放、倾倒垃圾时,浪费了垃圾的价值,即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处理时间、节省了存放空间;然而与此不同,垃圾分类创造价值。目前,居民生活垃圾的数量在持续增长,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因此推行垃圾分类意义重大。
基于此,本文运用管理学、法学等知识,剖析郑州市垃圾分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且找出解决郑州市垃圾分类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考虑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垃圾分类;新路径;问题;对策
一.郑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情况
2019年,河南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市垃圾分类工作着力开展。
1.祭城路街道办事处进行垃圾分类宣传义务服务活动,在中豪汇景湾小区进行了“垃圾分类小测试”“ 制作环保酵素”等环节,让垃圾分类的常识潜移默化的影响群众。
2.商都路办事处启动“零废弃办公方案”, 在施行过程中遵照3R宗旨,将办公零废弃理念融入企业日常办公中。
3. 博学路办事处召开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促进会暨第三方中标公司见面会,打造了郑东新区首个宣教基地。系统学习相干政策常识,强化任务方法,全面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展开。
二.郑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行滞后的原因
“垃圾分类”这个观念的提出已经将近十年之久,郑州市还没有硬性规定强制推行,垃圾分类在郑州市滞后这么久,与一线城市相比又落后在哪些方面呢?
1.郑州市作为二线城市,城市垃圾管理政策法规体系相较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来说不够完善,监督机制、奖惩制度不够健全,国家政策执行不严谨
2.相较一线城市居民来说,郑州市居民由于自身科学知识水平加上政府对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等原因限制或对政策解读存在一定偏差,对垃圾分类了解出现偏颇,而招致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推广实行持抵制心境,公民参与度不高。
3.一线城市的生活水平较高,北京更是因为环境压力被称为“雾都”,与其相比较,郑州市经济发展有所差距,对于垃圾分类所面对的危机意识不高,且政府对垃圾分类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投入简单,使得垃圾分类的推行更是十分艰难。
三.郑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施行过程中呈现的问题:
1.分类标准规范模糊,分类垃圾桶利用率不高
2.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不够,公众参与度低
3.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不持久
4.立法和政策配套欠缺
四.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
1.郑州市实施垃圾分类仅限于可回收、不可回收,且全靠市民自觉,对于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准没有进行具体的解读和规范,仅仅是笼统参考国标分法,而这种国标分法的分类依据,专业性太强,普通市民根本难以参照此标准来进行分类,很容易造成认知理解各不相同,操作标准和方式上也就大不一样,进而导致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低、效果差,实用性和适用性都不太高。2.当前城市居民对于环境保护,特别是治理城市生活垃圾过程中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事情不甚了解,就像是喊了十几年口号的垃圾分类到目前为止形同虚设,大家还是分不太清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其他垃圾。因此,如何使居民将城市环境与自身利益联系起来,将环保意识转变为环保行动,践行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虽然郑州市1999年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初期就行了大量宣传,也取得了小的成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但是随着宣传工作的懈怠,社区宣传工作和媒体舆论引导也就不了了之,目前郑州市对于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力度不够。
4.面对城市生活垃圾治理,郑州市参照执行了中央和自身制定的相应条例,但这些法律政策大多缺乏灵活性,且对政府应承担的部分责任并没有做出清晰的规定。从法律政策的内容来看,郑州市政府对于生活垃圾管制政策的重点集中在生活垃圾的末端处置即生活垃圾的处理过程控制方面,关于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的相关规定还不完善。从激励性来看,郑州市对于生活垃圾处理的激励和扶持政策还很少。从法律政策的执行效率上看,有关生活垃圾管理的政策法律多为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含糊的言语较多,使得政策法律内容空乏,执行效能不强,有些约束性法规的针对性力度不足问题十分显著。
五.针对以上问题具体的应对措施
1.细化、完善分类标准。根据实际情况,从政府角度制订并完善统一、科学的生活垃圾分类规范和标识。要对生活垃圾的种类逐一进行分类细化、规范统一常用术语、统一颜色标识、统计方法指标以及其它相关技术标准等,可结合不同物质的属性、特点,制定出清晰明确、简单明了、易于操作执行、科学的分类方法,并从全局、易被市民接受的立场对市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方面的普及宣传,使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标识更为民众所接受了解。
2. 丰富宣传内容与手段,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参与度。应广泛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如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手机短信等信息平台开展全方位宣传工作,向大众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的常识,宣讲关于生活垃圾治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政策法律,从而可以促使公众提高思想觉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积极主动为生活垃圾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尤其是对下一代,在学校的日常教育中增设环保课程,让他们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3. 完善相干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法律法规、政策。对于郑州市来说,在立法的过程中,要根据生活垃圾实际情况,对垃圾分类的全流程和方方面面的细节进行深入的调研,吸取之前的经验教训,使新出台的垃圾分类的规章制度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加强政府管理和指导,最大程度完成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水准,以便从政策具体到操作层面。
参考文献:
[1]陈琼. 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
[2]彭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治理[J].理论界,2014(04):90-93.
[3]田雯. 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研究[D].西北大学,2017.
[4]秦龙.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公众自主性参与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