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峥
中共自贡市委党校,四川 自贡 643000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是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定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制度化,这标志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意识形态建设又一次迈上历史性新台阶。
关键词:意识形态;重要性;路径
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们党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式的意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制度化,标志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意识形态建设又一次迈上历史性新台阶。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也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包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
一、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质和博大胸怀,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指明了正确方向,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与方法。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过去曾有种种同情人民群众的思潮或学说,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真正反映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并用科学理论揭示了工人阶级获得自身解放乃至解放全人类的现实道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革命性和崇高性相统一的思想体系,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理论指南。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
二、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马克思主义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鲜明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基本特征。170多年来,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由科学理论转变为社会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深刻改变着人类历史的走向。虽然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但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改变。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社会主义具有光明的未来。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并没有停留在19世纪。作为一个以指导革命与建设为己任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不但不排斥而且最能够吸收、提炼人类创造的一切科学知识,并将其运用于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多年来,它不断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教训,吸收、借鉴和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实践共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的历史。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仍然具有强大持久的生命活力。
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作出的郑重选择。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科学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指引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直面世界范围内各种风险挑战,我们必须不断拓展意识形态建设路径,进一步维护和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沿着正确方面前进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