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 联网消费金融商业模式与创新监管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6期   作者:谭文洁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金
        谭文洁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金融行业的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并且研制出许多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尽管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依旧存在许多问题,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容易出现市场乱象和行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影响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商业模式进行监管,促进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首先讲述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内涵以及商业模式,其次讲述互联网消费金融创新监管的必要性,最后讲述加强互联网消费金融监管的具体对策,以此来供相关人士参考与交流。
        关键词:互联网消费金融;商业模式;监管对策
引言:
        互联网消费金融属于互联网+发展战略下重要的金融创新模式,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互联网消费金融能够借助互联网网络平台和大数据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消费信贷业务,因此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能够方便人们日常生活,促进消费金融商业模式的改革以及创新,让市场定位与服务对象更加的准确,提高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当前,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速度非常快,通过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为人们提供消费信贷,不仅能够带动市场消费需求的增加,同时也能够改善市场消费结构,拉动经济增长。但是伴随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快速增长,许多平台出现违规经营的问题,影响市场秩序,因此,需要对互联网的消费金融商业模式进行监管,保证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健康发展。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含义以及商业模式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内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产生了一种新的金融模式,该种金融模式被称为互联网消费金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时间非常的短暂,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定义以及理论体系,但是不同的人会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产生不同的理解。部分人认为互联网消费金融主要是传统金融机构的转型,传统金融机构是借助互联网的渠道从而向消费者提供所需要的金融产品以及服务。从广义的角度进行分析,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指在互联网网络上进行的与消费相关的金融活动不仅仅包括理财产品,同时也包括资产产品,但是从狭义上来看,互联网消费金融主要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是为个人和家庭所提供的消费信贷金融活动[1]。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商业模式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商业模式可以分为多种,根据互联网消费金融经营的主体进行分类,可以发现互联网的消费金融商业模式分为四种,分别是银行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模式,互联网消费金融电商模式以及p2p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2]。
        1.银行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
        银行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属于传统商业银行的改革创新,为了能够顺应时代的不断发展,满足人们对于消费的便利性要求,传统商业银行便开通了线上的信贷业务,银行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主要是让人们借助银行网上消费平台,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所需要的产品以及服务,其中,银行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的业务渠道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自营商品以及供货商企业。消费者可以在银行所提供的网上消费平台上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并且用消费信贷的方式进行产品的购买,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约束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银行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实际信用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额度,让消费者在信用额度的范围之内购买所需要的产品。除此之外,如果银行所销售的是自营产品的时候,银行可以直接地向消费者进行发货,但是所销售的产品为供货企业的产品,银行需要发挥转告者的作用,通知供货商向消费者进行发货[3]。
        2.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模式
        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模式是受到银监会所批准的,并且专门为消费者所提供的小额度的消费信贷服务,通过采用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的模式能够更加方便人们进行购物,但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时候所提供的信贷额度是依照央行征信,但是信贷的资格审批力度比银行更加宽松,工作的效率更高。具体的商业模式主要分为四个方面[4]。第一,当消费金融企业缺少消费场景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消费,需要与购物平台开展业务上的合作,并且将其嵌入到其他购物平台,从而为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第二,当消费者在购物平台上选择把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之后,会向消费金融企业申请消费信贷,当企业接收到消费者的申请之后,可以和央行征信进行及时的对接,当央行征信符合要求之后,便可以向申请人制定信贷额度,让用户利用信贷额度进行消费。第三,当消费者的征信通过之后,消费金融企业会借助自有资金或者同行拆借的方式,将资金分发到第三方支付平台,让第三方支付企业在购物平台上支付消费者所消费的货款,最后,当购物平台收到资金之后,可以向消费者发放所需要的产品[5]。
        3.互联网消费金融电商模式
        互联网消费金融电商模式是指具有自己经营电商平台的大型电商企业,比如淘宝、苏宁和京东等。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的主要是指消费者可以在电商平台上用赊账的方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并且用分期还款的方法,逐渐地还清自己所消费的产品。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与其他商业模式相比具有很多优势,主要优势便是电商平台的用户比较多,客户的黏性比较强,更容易获取消费者的认同以及信任,同时电商平台的互联网技术优势比较强,更好的评价消费者的信用。互联网消费金融电商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消费者可以在电商平台上选购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并且向平台申请消费信贷服务。第二,当消费者申请新的服务之后,电商平台可以将消费者的日常消费数据整合在一起,发送到平台技术部门,让技术部门对消费者的日常消费数据进行分析,将结果传送给平台金融部门。第三,平台金融部门可以根据分析的结果确定消费者的信用等级,根据信用等级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信贷额度,并且向平台支付付款。最后到电商平台收到所支付的货款之后,可以向消费者进行发货[7]。
        4.P2P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
        与其他的消费金融模式相比,P2P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只能将业务集中在某一共同的领域,通过与供货商进行平台上的合作,从而开展消费信贷的业务p2p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所获取的盈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8]。第一,可以向消费者提供借贷资金,从而收取相应的利息,第二,可以与供货商进行平台上的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获取一定的比例销售分成。P2P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消费者利用互联网选购所需要的产品时,可以向P2P平台提出消费信贷服务的申请。第二,当P2P的平台收到消费者的申请之后,可以将其发送到p2p平台的消费信贷项目部门,针对实际情况对申请人进行信用等级评价,当评价合格之后,可以向消费信贷部门提供资金。最后,消费信贷部门将资金打给供货商,让供货商向消费者发送产品。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创新监管的必要性
        (一)信用体系和监管体系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仍然不完善,处于初级的阶段,传统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依旧将央行征信系统信息作为主要信息,市场消费信息并不完善,从而阻碍了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我国所拥有的征信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的数量比较少,不仅规模比较小,同时所提供的产品以及服务种类比较少,无法满足当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实际需求。现如今商业银行以及消费金融企业在工作的时候会采用线下面签的形式审核申请人的身份,但是采用该种方法,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比较低下,无法得到广泛的使用以及推广,因此对于一些互联网电商企业和平台而言,尽管能够借助大数据及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对互联网消费者的信用进行线上评级,但是该种信用评级的方法依旧存在许多局限性,分析出来的数据科学性以及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而在金融监管政策方面,由于互联网消费金融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所产生的一种新型商业的模式,因此关于互联网消费金融产业的法律以及政策比较少,很多业务环节存在法律监管上的空白,没有做好金融监管工作,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发展问题以及纠纷问题,影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二)专业技术的安全问题
        由于互联网消费金融属于传统金融在互联网网络中所开展的业务,因此互联网消费金融经营的主体应该要掌握两种不同的产业技术特征。对于银行等传统的机构而言,互联网技术水平比较落后,比如在为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的数据系统以及计算机之间的数据端口非常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导致业务工作难以顺利地进行,甚至会给消费者以及银行平台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存在严重的平台技术不足的问题,而对于一些互联网电商企业而言,缺少足够的金融风险抵抗能力,在金融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缺少足够的经验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无法对金融风险进行及时的预测以及防范,非常容易出现系统性的危险,不利于互联网电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最后互联网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不足,资金数量不多,因此,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忽略了消费者的信用状况,从而进行违规经营,非常容易出现金融风险。
        (三)竞争以及产品质量的问题
        当前我国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推广力度比较强,并且出台了关于促进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在此背景下,很多金融机构抓住时机,不断加入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当中,并且开展网上消费金融业务,从而造成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数量过多,给该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在竞争压力下,很多企业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会采用恶性竞争的方法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在此情况下,政府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对互联网消费金融进行监管以及创新监管,从而保证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健康成长。现如今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竞争的最主要的表现便是消费信贷金融产品的创新性不足,很多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所提供的消费信贷金融产品是一样的,在产品相同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能够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会降低自己的借贷利率,采用这种方法不仅会丧失自己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三、加强互联网消费金融监管的具体对策
        (一)不断制定相关的法律,从而完善互联网的消费金融法律规范
        由于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时间比较短暂,因此缺乏相关的法律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进行法律上的约束,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做好互联网消费金融监管工作,保障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便需要不断的加快相关法律的制定,不断完善互联网消费金融法律规范。首先需要制定严格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准入标准,通过提高消费金融市场的准入标准,能够从源头上防范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乱象的问题,保证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因此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股东的资格审查工作。除此之外也需要不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以此更好地促进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最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关于互联网消费金融专项发展的政策,用政策明确产业发展的规范,现如今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政策仅仅局限在规章制度方面,缺少法律效力,因此可以根据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特征制定专项的政策,以此提高金融监管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保证监管工作的全面性。所制定的专项政策内容应该包括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业务范围,同时也需要涉及到业务交易双方的权利以及义务,更重要的是约束借贷人的催收方式。
        (二)不断完善征信体系,建立高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通过完善征信体系,能够更好地约束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多元化的征信体系,促进互联网消费金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将央行的征信作为基础,并且鼓励其他的金融机构不断地开展征信业务,从而让我国的社会征信数据得到更新。除此之外,也应该建立我国信用数据的统一标准以及信信用信息库,在信用信息库平台上能够搜寻到所需要查询的信用数据。最后应该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当一些企业出现违规或者失信现象的时候,应该对该类企业进行严肃的处理,以此约束企业的经营行为。
        (三)不断提高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的技术水平,注重培养专门人才
        在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人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不断的培养人才,首先需要提高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的技术水平,让运营工作的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对于银行等机构而言,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升级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等硬件设施,保证硬件运用的效率。除此之外,也需要重视软件的更新,减少黑客的攻击。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从而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人力资源。在培养人力资源的时候,首先需要培养企业内部的人员,让银行从业人员学习互联网技术,培养互联网思维,提高金融知识水平,除此之外,也可以与高校进行合作,让高校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习,并且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工作中。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产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由于互联网消费金融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存在比较大的风险,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对互联网消费金融进行监管,保证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彦梅. 新时代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策略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20, No.918(09):136-137.
[2]谢丰. 互联网背景下消费金融创新发展及风险控制研究[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 036(007):78-83.
[3]程雪军, 尹振涛. 互联网消费金融创新发展与监管探析[J]. 财会月刊, 2020, No.871(03):148-154.
[4]曹淼孙. 互联网消费金融内涵、商业模式及创新监管对策[J]. 改革与战略, 2018(9):53-58.
[5]唐谏珍. 互联网消费金融监管与国际经验借鉴[J]. 区域金融研究, 2020(8).
[6]张文娟. 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析[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3).
[7]张若萱. 从两大网购浅谈互联网消费金融创新[J]. 中国科技投资, 2018, 000(001):153.
[8]程雪军, 王刚.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监管建构[J]. 电子政务, 20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