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新冠疫情对当前经济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6期   作者:梁之国
[导读] 如何正确看待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关乎着中国经济发展的
        梁之国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统计局,山东  嘉祥 272400
        摘 要:如何正确看待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关乎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正确走向和社会前景。本文主要针对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走向进行分析和判断。
        关键词:新冠疫情;经济影响
        2019年12月起,新冠疫情的突然出现和后来的集中爆发,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均带来了明显冲击。受新冠疫情影响,各行业的经营状况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一、新冠疫情的产生和对当前经济的主要影响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后称“新型肺炎”)新冠疫情迅速向全国蔓延。为了避免新冠疫情快速扩散,党中央、国务院迅速采取强力措施,升级新冠疫情防控级别,除了武汉和湖北进行封城外,全国各地都采取了高级别的防控措施,从交通、人员流动、小区街道治理、公共场所封闭等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防控,迅速有效地将新冠疫情控制,极大的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
        对比当前国外新冠疫情的迅速蔓延和失控,我国采取的措施既坚决有力、效果明显。与此同时,由于防控措施的升级,各企业事业单位的生产活动、商业流通、社会娱乐、餐饮等以线下为主的活动全面大幅度压缩或者全面停止。这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传统的以人流密集型行业受冲击最为明显。受防控措施影响,全国的大部分地区的客运交通、旅游、餐饮、社会娱乐、KTV、商业场所都在新冠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大规模封闭或减少营业规模、压缩营业时间,这些行业的整体经营额均大幅度下降,相当数量的经营业主出现亏损或者停业。二是生产型企业的开工率不足。受内外需求影响以及人员限制流动等多方面的影响,相当数量的企业无法正常开工或者开工率不足。许多成本高启的企业无法维持正常的运行,部分企业让员工放假在家。这导致生产型企业的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三是内外需出现下降。据相关专业人士分析,按新型肺炎新冠疫情对生产要素供给的影响限于一个月,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供给将分别减少4650.2亿元和104.9亿元,2020年GDP总量减少5660.3亿元,GDP增速较基准模型降低0.61%。当新冠疫情影响为两个月时,虽然生产要素成比例减少,但GDP总量将减少11633.8亿元,GDP增速降低1.25%。而当新冠疫情影响为三个月和四个月时,GDP增速分别为3.79%和3.20%,这说明随着时间的增加,新型肺炎新冠疫情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会在成比例增长的基础上会更加恶化。由此可见,新冠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还是相当明显。
        二、中国采取积极措施恢复经济运行效果明显
        面对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采取的措施非常明确而具体,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层面
        1.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对疫情,可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的财政支出和减税力度。第一,在疫情期间,可以增加对疫情的医药研发、防控救治以及一线医护救治人员的财政补贴。在疫情过后,也应该继续加大对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对医疗行业、交通运输、教育等行业的财政投资,以提升我国的综合竞争力和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二,对这次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部门考虑给予一个季度的税收优惠,特別是交通运输部门,例如航空部门、客运部门以及出租公司等,对于同样受到较大影响的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也视情况给予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第三,扩大赤字率至3%。建议将2019年2.8%的财政赤字率上调至3%。基于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较大金额的防控支出,为了更好地保障民生,稳定经济增长,政府有必要扩大赤字率。
        2.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可以考虑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建议在第一季度可考虑适度将准降息。首先,为了弥补今年第二季度可能存在的资金缺口,可以考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其次,降低利率有利于在这次疫情当中受到较大影响的中小企业减轻还贷压力,帮助他们渡过困难时期;同时也可以激励这些企业在疫情过去以后扩大投资规模,帮助企业转型。总之,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企业层面
        一是食品零售业、餐饮行业应该加大食品安全管理和卫生环境整治。疫情发生以后,消费者在购买食品和饮食方面势必会更注重食品安全和卫生问题,零售和餐饮业既要加强食品安全和卫生管理,又要主动提升服务质量,在市场竞争中以安全和服务优势取胜。
        二是医疗、生命健康产业也应该补齐自身短板,提升自我发展空间。在这次疫情之后,人们会更关注自身的健康,公众的健康意识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医疗产业应该加大新医疗科技的经费投入和研发,更关注公众对健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推动医疗、健康产业的优化和升级,例如大力发展智慧医疗,采取线上咨询、线上就医、远程治疗等高科技手段。
        三是加工制造业和建筑业可以加大智能技术的投入。在新技术下,可以削减人力成本,优化产能结构,加大行业的智能制造力,并进一步巩固我国作为“世界制造工厂”的地位。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工厂开始实现智能生产、智能加工和运转,而这些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的出现也将缓解人工成本的压力和劳动力短缺的窘境。
        四是在企业运营、教育培训、金融业和更多的服务业领域里,将更多地引入线上办公、线上购物、线上教学和线上培训等新模式,“互联网+”的线上和线下结合模式将渗透到企业的日常运营当中。传统企业应转变传统的线下零售模式,加大对线上零售模式的投入,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推动产业模式的升级和转型。
        五是中小企业应该在疫情过后,找出自身的不足,进行自我优化和转型,加强企业管理和自身运营模式的转变,冲破企业当前的困境,重新进行内部整合和产业升级,在逆境中发现新契机和新机遇,在众多企业当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
窗体底端
        三、强劲的发展韧性和民族精神,支撐着中国经济长远发展向好
        虽然经济受到短期的冲击,但中国具有着强劲的发展韧性,经济回复水平会迅速恢复。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分析:
        中国的经济体量具备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中国目前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GDP占全球的比例30%,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有着全产业链,除了个别的特殊高端产业,几乎所有的生产环节都能够在中国完成。这使得中国既有着独立于世界的生产能力,又有着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支形成对中国经济的有效支撑。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上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无论遇到多么困难的局面,中华民族总是能够从困难中站起来。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这种民族精神,才能使中华民族在历经鸦片战争、抗日战争、地震、洪水、亚洲金融危机等等重重考验后,仍然在世界舞台上屹立不倒。此次新冠疫情虽然短时期对中国的冲击较大,但在历史长河来看,依然只是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次短暂的波折。
        中国经济就像一片汪洋大海,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会掀翻大海,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浪,中国始终在这,这也是中华民族能够保持长期繁荣的最根本的基础,更是中国经济长久发展的定海神针。总之,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向好的格局将不会改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窗体顶端
        参考文献:
        [1]任泽平.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J/OL].泽平宏观,2020-01-31.
        [2]曹钟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我国经济影响和产业应对[J/OL].澎湃新闻,2020-01-31.
        作者简介:梁之国(1976年3月出生)性别:男,民族:汉族,山东省嘉祥县人,毕业于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会计学专业,从事统计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