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救护理服务对输液患者突发病情变化的处理效果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1期   作者: 黄艳
[导读] 针对输液患者行急诊急救护理服务
        黄艳
        腾冲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云南  腾冲 679100   

        摘要:目的 针对输液患者行急诊急救护理服务,观察其对于患者突发病情变化的处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3月我院门诊收治并给予输液治疗且突发病情变化的患者共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采取常规护理的患者列为常规组,而采用急诊急救护理的患者列为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突发病情缓解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病情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且护理满意度也相对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输液患者突发病情变化进行处理时,可以采用急诊急救护理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突发病情,而且对提升护理满意度也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值得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急诊急救护理;输液患者;病情变化
        医院急诊输液室是医院收治门诊患者并嘱患者进行病情观察时的重要场所,其容纳的患者大多具有发病急、病情复杂和疾病种类较多等特点。通常,医院急诊输液室每日接收的病人可达到80人次。然而,由于受到急诊输液室患者病情繁杂的影响,其发生突发病情的几率也大大增加,需要护理人员能够给予及时且有效的急诊急救护理,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将2018年11月~2020年3月作为时间段,选取了30例输液时突发病情变化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急诊急救护理服务对输液患者突发病情变化的处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患者均为2018年11月~2020年3月在我院门诊就诊、接受输液治疗且突发病情变化的患者共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寒战患者共11,出现呼吸困难患者共7例,低血糖患者8例,过敏性休克患者2例,其他2例患者晕针。患者根据使用的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15例患者。常规组患者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8例,最大患者年龄为71岁,最小患者年龄为16岁,平均年龄为(47.33±6.6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6例,最大患者年龄67岁,最小患者年龄19岁。所选患者均行输液治疗3d以上,且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以对比。
        1.2方法
        1.2.1常规组
        就常规组患者来讲,主要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具体而言,嘱患者要时刻关注脱针情况,要保持静脉的通畅。同时,对于必要的急救药品要提前备好,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给氧、药物治疗。
        1.2.2观察组
        对于观察组患者主要行急诊急救护理方案。首先,对于患者输液过程要密切观察,对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做出预判性分析,同时调整可能发生病情变化患者的位置,便于观察;其次,要围绕突发病情变化的患者实施急诊急救护理措施:一是,在输液过程中患者出现寒战情况,需要立即停止滴注,并在确保室内温度适宜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体温测量,并对患者体温恢复情况进行严格观察。而出现此类情况大多是由于患者机体肌肉组织反射性活动导致的[1];二是对于出现晕针和呼吸困难的患者,要让患者取仰卧位,确保患者衣领打开后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分泌物,这也是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方式。之后要让患者进行低流量吸氧。如果患者呼吸困难较为严重,则需要行正压通气治疗的方式,并派专人进行看护;三是,针对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急救护理干预,一方面要使患者处于仰卧位姿势,另一方面要行0.1%的肾上腺素注射;四是针对低血糖患者而言,由于头晕目眩、脸色苍白等是该类患者的主要特征,故在护理时需要让患者处于仰卧位,除了要向其供氧、询问家族病史外,还要及时进行血糖的测定,并嘱患者服用温糖水和白开水,部分患者可加用50%GS;再次,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患者在出现突发病情变化时,极容易出现焦虑和紧张等负性情绪,对后续护理工作开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2]。鉴于此,护理人员还要积极开展心理护理,例如与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帮助患者分析突发病情变化的原因,使患者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病情变化;最后,实施健康教育。例如面向患者和家属开展知识教育工作,在提升家属及患者对疾病认知度的同时促进护理效果的提升。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突发病情变化缓解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主要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等指标,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所得数据均借助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所获得的均数均借助±表示,而患者病情变化缓解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采用%表示,设定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突发病情变化的缓解情况
        根据下表(表1)所示,采用急诊急救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缓解情况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如下表所示。

        3.讨论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输液是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3],具有起效快、作用显著等特征。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患者体质、血管位置及护理人员娴熟程度等都是引发输液突发事件的重要因素,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还会引发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对患者实施及时性救治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急诊急救护理是针对突发病情变化患者开展的一种系统性的实践活动,能够保证患者在突发病情变化时能够第一时间接收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生命安全和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4]。
        在此次研究过程中,主要选取了突发病情变化的输液患者共30例作为研究对象,常规组患者主要进行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进行急诊急救护理。经护理后,观察组突发病情变化的缓解率达到了93.33%,远远高于常规组的66.67%;此外,观察组中非常满意患者例数为7例,满意例数为7例,不满意例数仅为1例,护理满意度为93.33%。而常规组患者中,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例数分别为5例、7例和3例,护理满意度为80.00%。以上对比数据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是急诊急救护理对处理输液患者突发病情变化时具有较强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综上所述,输液患者病情突变的发生几率较大,为了保证病情突发时患者的生命安全,可以将急诊急救护理方式应用到其中,从而使患者的突发病情得到有效缓解,提升护理满意度,在后续门诊输液患者突发病情变化时可以大力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温宏,蔡红梅,徐武兵.急诊急救护理对门诊输液患者突发病情变化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1):5.
        [2]张艳慧.急诊急救护理对门急诊输液患者突发病情变化临床疗效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7):68.
        [3]王小琴.急诊急救护理服务对输液患者突发病情变化的处理效果[J].名医,2020(02):190.
        [4]卢春丽.对急诊急救护理对门急诊输液患者突发病情变化的有效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2):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