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在微生物标本培养送检前提升标本检验质量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1期   作者:王春燕 柯岩
[导读] 观察分析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在微生物标本培养送检前提升标本检验质量的作
        王春燕    柯岩
        乳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威海2645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在微生物标本培养送检前提升标本检验质量的作用。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集的260例微生物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送检的操作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每组均为所有标本260例。参照组的微生物样本选择进行直接培养送检,实验组则是在培养送检前先进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比较两组微生物样本培养送检的质量以及送检标本的符合率。结果:实验组微生物培养送检质量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且实验组的微生物送检的符合率也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微生物标本培养送检前,需要给予其革兰染色镜检查,这可以显著的提升送检标本的质量,可以降低标本培养的误差率,最终提升检测的符合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微生物标本;培养送检;标本检验质量
        在当代临床医学中,微生物的培养、检验是诊断以及指导患者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患者治疗的针对性。而随着现代社会医学不断的发展、细菌不断的进化,其耐药性呈现一种逐渐上升的趋势,基于此微生物的检测在临床诊治的作用越发的重要。越发的需要微生物的培养检测结果来指导给予患者的治疗方案以及用药合理性,而微生物的培养检测是一种脱离患者自身进行的过程,较为容易出现其他干扰[1-2]。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是一种降低干扰情况,影响检验结果的措施,而且还可以降低医疗资源的浪费。现我院为提升标本的检验质量现将该法运用于微生物标本培养送检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集的260例 微生物样本列为研究对象,根据送检的操作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每组均为所有标本260例。所有微生物样本中,痰液标本40例,尿液标本55例,分泌物标本95例,其他标本40例。全部标本一般信息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参照组
        对参照组的标本进行常规的培养送检。
1.2.2实验组
        实验组则是在培养送检前给予其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具体措施如下:将一滴生理盐水滴于涂片专用的载玻片上,使用无菌棉签攒取微量的物生物标本涂抹于生理盐水上,完成涂抹后,使用实验室的无菌针对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物生物标本混合物进行搅拌混匀,将其放置于自然风下风干,待风干后,对标本给予无菌环境下的酒精灯加热处理,最终进行革兰染色,镜检[3]。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标本的质量,将其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类,其分别对应为:优秀 :标本检验时候的相关性质如痰液的脓性、血性、白细胞数等相关数量完全大于合格数量1.5倍;良好:标本检验时候的相关性质如痰液的脓性、血性、白细胞数等相关数量完全大于合格数量;一般:标本检验时候的相关性质如痰液的脓性、血性、白细胞数等相关数量基本符合合格标本;优良率为优秀良好之和。
        观察比较两组标本的符合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1.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以(±s)进行计量统计,以(%)进行计数统计,t检验与x2检验,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实验组和参照组标本的优良率
        由表1数据可知,实验组标本培养送检的总优良率96.15%高于参照组的标本培养送检的总优良率84.62%,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P<0.05)。

2.2比较实验组和参照组病人临床手术信息
        由表2数据可知,实验组病人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在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P<0.05)。

3.讨论
        培养检测是对微生物标本的一种显微镜观察检测方式,这种检测主要是根据观察标本的微生物形态以达到了解该标本内部的情况,对致病菌和其他菌种进行一个确认的诊断。这一检测可以有效的帮助临床医疗机构观测到病菌对于药物的耐受能力以及种类,帮助医师对于患者进行确致的诊断以及对症下药,绕开耐药性给予其良好有效的治疗。在我们进行相关培养检测的时候,一般从收集生物标本,到完成镜检,整个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很难免会出现标本污染的情况,而格兰染色镜检就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测生物标本内部的情况的措施,其可以快速的发现标本是否出现的异常情况,是否合格,进而可以有效的筛除掉不合格的标本,以提升整个微生物培养检测的质量。如在对生物标本进行涂片格兰染色观察发现其出现异样病菌,即为标本污染不合格[4-5]。
        综上所述,在微生物的标本进行培养送检前给予其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可以有效的提升培养检测质量,以便于更为精准的给予医师诊治指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国英, 夏学红. 微生物标本培养前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的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 2015, 30(003):258-260.
[2]宁丹. 浅析微生物标本培养前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的临床研究意义[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8, 7(001):160-160.
[3]林智杰, 陈瑜. 致病微生物标本培养前涂片革兰染色镜检价值分析[J]. 社区医学杂志, 2019, 17(5):270-272.
[4]高淑萍, 朱丽. 革兰染色镜检在微生物标本检查中的意义[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000(055):159-159.
[5]高淑萍, 朱丽. 革兰染色镜检在微生物标本检查中的意义[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000(055):159-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